(一)
鸦鹊子,打翻车,
一打打到大姊门槛下,
见到阿姊目汁流当下。
问佢做脉个?佢就哇,
冇米煮,食粥花,
冇床眠,睡树椏,
冇被盖,树叶遮,
冇面目,见阿爸。
(二)
鸦鹊子,打盘车,
一打打在大姐门断下。
大姐问崖几时嫁,
上昼梳头下昼嫁。
间里梳头嫂会骂,
檐唇梳头哥会骂。
嫂莫骂,哥莫骂,
明朝后日崖会嫁。
注释:
1.鸦鹊子:即鸦鹊,指喜鹊。因其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整体样子长得像乌鸦,故名。据说喜鹊能够预报天气的晴雨,因此民间一直把喜鹊当成是一种报喜鸟,是吉祥的象征。民间故事《鹊桥相会》中的“鹊”便是鸦鹊。
2.打翻车:与“打盘车”同义,翻筋斗。
3.阿姊:姐姐,大姐。目汁:客语词汇,眼泪。流当下:眼泪扑扑往下流的样子。
4.佢:他。脉个:同“么个”、“吗格”,什么。哇:说,告诉。
5.冇:客语词汇,没有。粥花:很稀的稀饭,类似于饭汤。
6.眠:睡觉。树椏:树杈。
7.面目:脸面。阿爸:爸爸,这里泛指父母亲。
8.门断:即门阶,从地面到门槛的阶梯。
9.崖:客家第一人称代词,又多写作“艾”、“涯”等。
10.上昼:上午。下昼:下午。
11.间里:房间里。檐唇:屋檐下。
赏析:
客家童谣之中,以行嫁为题材的歌谣数不胜数。这里有两重含义,其一,儿童玩耍过家家游戏所创作的即兴歌谣,表现客家婚俗过程中的某一场景;其二,对客家早婚现象作出儿童们的自己的思考、评判。无论如何,这类童谣的叙事性很强,是当时客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再现。
客家早婚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贫穷,其次是早婚早育早得儿孙早享福思想支配的结果。为了避免排场婚姻所带来的经济困难,在1949年之前数百年间,客家童养媳、等郎妹现象非常严重。诉说童养媳、等郎妹不幸生活的客家山歌成百上千,在此不说。就客家童谣来说,直接诉说贫穷状况的还是少数,可见本来吉祥喜庆的鸦鹊并没有带来已出嫁姐姐的好消息,而是听了令人心酸的境况。
“冇米煮,食粥花,冇床眠,睡树椏,冇被盖,树叶遮”,何等窘困的生活呀,让尚未彻底成年的姐姐过早承受着这种生活的重负,作为父母大多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所选两则《鸦鹊子》均是以细妹的口吻而创作的。第一则所描绘的姐姐出嫁后的生活,或许就是自己未来的生活。姐姐最终没有“面目”回娘家看望父母,在细妹的心中自然滋生对早婚的反抗心理。
第二则童谣对于细妹面临即将行嫁的心理活动,作了更加细微的刻画。虽然“上昼梳头下昼嫁”明显夸张,但“明朝后日崖会嫁”却终归要成为现实。基于对早婚的恐惧、怨恨,幼稚的孩童们不敢直接发泄到父母身上,只能迁怒于哥哥、嫂嫂,认为他们也是让自己早早出嫁的“帮凶”,因而怎么看自己也不顺眼,都有一种怨气。“间里梳头嫂会骂,檐唇梳头哥会骂。”这正是儿童的天真所在,虽然讲的是一件辛酸事,却仍让人们在童谣的歌唱中,发现其中依然有逗趣的成分在。正因为如此,这类童谣才得以一代代口头相传,成为客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
灵峰寺正月十五庙会是三台县唯一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以庙会为主兼农具交流会二者合一的盛大庙会,还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庙会。一到会期,来自于三台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游人如...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仲春二月。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 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 、踢毽子、荡...
八宝亭是宝应最大的文化地标,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每个在宝应的人,不去八宝亭看一看,着实遗憾。今天大家去的最多的八宝亭,是纵棹园内的八宝亭,修建于1983年,已然是一座园林景观。而历史...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食礼便是表现饮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常识,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不然会使当地人感到不愉快。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