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比喻同舟共济。也寓意一帆风顺。
世上三样苦,行船、打铁、磨豆腐。
船家日日漂泊在江河湖海,风吹浪打,凶险莫测。基于强烈的安全意识,自古船家多有忌讳。《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云“食鱼无反”,此处“反”和“翻”音义相同。鱼吃完一面,不能翻过来再吃另一面,此俗明显受到船家忌讳说“翻”的影响。又《淮南子·说山训》记载说,船家渡河时,不能说风浪波涛之类的字眼,同样是因为忌讳翻船。《礼记》告诫人们睡觉时不能趴着睡,这与民俗资料中船家的忌讳一样。据说男人在水里淹死漂尸时,都是脸朝下背向上。“行船走马三分命”,祈求平安的心理支配了船家的一切。
为了生计,客家人多常年奔波在外。在交通闭塞的年代,人们除了行路,坐船是最主要的代步工具了。
“坐船望船行,种花望花开。”大家同坐一条船,尽管各有各的盘算,各有各的营生,然而无不希望一帆风顺,平安到岸。《孙子·九地》云:“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共坐一条船,共渡一条河,彼此有着共同的利益,唯有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方能战胜一切困难。
“千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床眠。”有缘坐上同一条船,无论是相识的,还是陌生的,均同样命运,一样的未来,安全到达目的地乃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同一个组织,共一个团队,应该都是志同道合者。正如同坐一条船上,只有精诚团结,放弃争端,搁置争议,才能将共同的目标达成,“船”方能够安全地愈行愈远。
语意:比喻忘恩负义。
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373年-1620年),一天,高排村相公邱老爷家里来了三个叫化子(乞丐),一老两少,自称来自当今天子的祖家安徽凤阳。正值食昼(午饭)时间,叫化子们饿得已经是肚皮贴背囊了,于是站在邱家大门前一个劲地敲着碟子,唱着凤阳花鼓调。邱老爷很是同情他们的遭遇,于是邀进门来,让他们和家里的长年(长工)一起用餐。
叫化子们端起饭碗便三下五除二一连吃了两碗饭,干枯的脸色随即泛起微微的红光。到了吃第三碗,年长的叫化便开始嘟哝起来,说邱家的菜都没有放盐似的,味道太清淡了,而且一块鱼一块肉也没有。其中一个年少的则说邱家饭碗的碗背太粗糙,嘴巴贴在那里的感觉很是难受。邱老爷一家实在是听在耳朵里,懊恼在心里。
“食人碗前,讲人碗背”大概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
世间常有忘恩负义之人,轻易就忘记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背弃自己对别人的道义,因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来。“君子不记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背义,至以以怨报德。”(出自宋代崔鷃《杨嗣复论》)
君子也罢,小人也罢,做人最起码的良心不可丧失,否则就果真“猪狗不如”了。你拿米饭喂狗,狗不仅摇尾巴对你表示感谢,还不时抬头深情地望你一眼,让你心里一阵热乎。
得人恩果千年记。韩信不忘漂母当年的一饭之恩,功封楚王之后竟以千金作为报答,所体现的正是一种知恩必报的中华美德。
语意:形容不知羞耻。也指大胆勇为。
面皮,即脸皮、脸面,有厚的,也有薄的。
面皮薄者,做起事来总是前怕狼后怕虎,顾得头来又担心尾翘,往往一筹莫展。稍遇到小小挫折,则心慌意乱,患得患失。生怕威风扫地,颜面全无,到时无地自容。
面皮厚者,做起事来总是大胆勇为,不拘小节,因而冲锋陷阵,无所顾忌。往往将所谓的颜面、自尊抛诸脑后,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俗话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所谓的“坏男人”并非一定就是道德败坏、人格低下之人,但确实是“面皮八尺厚”的死皮赖脸之辈。“坏男人”凭着不知羞耻、不顾脸面的狂热,在女性面前敢想敢爱,敢做敢当,投其所好,遂其所愿。许许多多的“鲜花”皆经不住甜言蜜语的浸泡,于是乎一朵朵插在了“牛粪”上,心甘情愿委身于人。反观面皮薄如豆腐皮的“好男人”,一见到女孩则脸红耳赤,则手在抖心在慌;即使“鲜花”有意,频频暗送秋波,也是流水无情,不敢启齿表白自己的爱意。如此这般顾面子,哪来阿娇坐客堂?在追求情爱方面,客家人还偏偏就有“面皮八尺厚”的传统,大胆、热烈、顽强,当然也不失真挚,不乏柔情。这方面,数以万计的客家情歌足可佐证。
“面皮八尺厚”并不意味着不要脸。一如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不是韩信不顾个人尊严,而是以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勇力去面对一切,最终成为汉王朝的开国元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