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借喻骑虎难下。事情进行到中途时,往往变得很难办,但迫于形势又不能停止,只好硬着头皮干下去。
客家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族群,民间传统信仰的对象范围非常广泛,既有日月、风雨、雷电、山川、土地、水火、城隍等自然神,也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天兵天将、八仙等人格神;既有君、亲为代表的祖宗神灵系统,也有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神灵系统,以及圣贤、英雄为代表的乡土保护神;既有佛家的菩萨也有道家的天师、真人,还有巫术、风水、八字等等。
多神便多祭祀,多请神、送神之礼仪。但凡请神,总是祭品繁多,而且丰盛,三叩九拜,几经祷祝,念念有词,又佐以音乐、歌舞,各路神明自然欢娱、赏心,于是纷至沓来。请神仪式虽然繁琐,却也邀之即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客家人俗称“小年”。是日除了祭灶以外,还有送神仪式。除了家中长年供奉的神明外,门神、井神等“家堂神”也都一并送上天。
小年日一大早,家家户户备牲礼、果品,焚香并烧金纸及甲马,送诸神上天。这一天最好是有风,以便神明乘着烟火,早刻升天去,因而又有“送神风,接神雨”的说法。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年初四为“接神日”、“请神日”,人们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要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请神容易送神难”所言之神,既非至高无上的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也不是平凡普通的紫姑神(厕神)、土地神,而是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穷神”。
“穷神”总是不请自到,更难恭送。此公既不喜欢美味佳肴,也不中意锦衣绣裳,更不偏好高屋大厦、美女佳人,甚至连好听的恭维话、奉承话也不愿听,如何敬之送之,实在是天下第一难事。
年初三俗称“三重日”,是客家“送穷”的日子。“三重日”即“生虫日”的讹音。这一天,赣南、闽西客家不进菜园摘菜,也不作其他任何采集农活,以免农作物“生虫”。
每到年初三,家家户户清扫垃圾,并焚香烧纸将其送出屋外,放在路旁,意味着“穷去富来”。赣南崇义客家称初三为“穷鬼日”,这天相互不做客,各家各户不请酒。赣南南康客家俗称年初三送穷作“送穷鬼”。清同治十一年《南康县志》载曰:“三日,净扫秽屑,盛以土畚,用香烛楮钱之属送郊野焚之,谓之‘送穷鬼’。”粤东梅州、潮州地区客家也是年初三送穷。民国二十八年《兴宁县志》载曰:“初三日,家扫尘土,盛以箕,焚香送郭外,谓之送穷。”
非客家地区的送穷日大多都在正月初六,也有正月二十九日、正月三十日的。各地送穷日虽然不尽相同,但送穷风俗的具休仪式却基本一致。
《明史·袁化中传》:“惧死之念深,将铤而走险,骑虎难下。”老虎生性凶残,没有几分法力和勇气,是不可能骑上去的。一旦骑上去了,而又不能驾驭,一心想要下来,这事情就更加棘手了。
事情往往开始容易,却由于形势的转变、因素的变化,到了中途难以继续。因为无法放弃,所以只有迎头而上,以非把穷神送出去不可的精神,去排除万难,那么最后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语意:早起多有收获。劝人惜时,鼓励勤奋。
“早起三朝当一工,早起三秋当一冬。”早起三个早晨就相当于多做了一天,早起三个秋季就等于多做了一个冬天。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客家长者最恨儿孙晚辈“懒尸晏起”(懒惰晚起床),劝诫早睡早起之类的俗谚颇多。如“捡狗粪也要起得早”;“天下有落也要起得早”;“不怕穷,只怕朝朝睡到日头红”;“早睡早起,存谷堆米;晚睡晚起,锅头吊起”。
通过世世代代客家人的勤劳耕作,原本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的赣粤闽边区,到处是层层梯田,重重稻浪,袅袅炊烟。一个处处茅草丛生的山地,成为了客家族群的大本营。
“毋怕事难,就怕人懒”;“人勤地献宝,人懒地生草”;“勤俭粮满仓,懒惰空米缸”。客家人充满生活智慧,从众多俗语中便可轻易得到深层的参悟。
随着客家地区迅速由“地广人稀”变为“地窄人稠”,走出苍茫山地,外出谋生、创业,成为一代又一代客家人没有选择的选择。读书是另一条出路,尽管科举时代能进士及第者凤毛麟角,但饱读诗书以后,要谋得一份衙差、账房之类的活计还是不难。因此,客家人鼓励勤奋读书的谚语也不少。如“捡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天光毋起误一日,少年毋学误一生”;“读书肯用功,茅寮出相公”。
毋怕人穷,就怕志短。有志者珍惜时光,勤勉读书耕种,总是一日当成两工用。毫无理想者却得过且过,长恨时间太多,毋得天光毋得夜,日日游手好闲,最终一事无成。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