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茶亭之碗人皆可用,借指“过人嘴”,即总被他人当作话柄。讽喻不争气之人,如果不务正业、一事无成或生活落魄,那么其不光彩的“名声”就难免时常被人挂在嘴边,成为人人尽可随意取笑、奚落的对象。
客家地区多茶亭,据有关史料记载,光是闽西武平县,就曾有茶亭600余座。作为客家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事象和人文景观,茶亭不仅体现了客家族群以人为本、关怀他人的精神品格,更突出了客家人广行善事的民俗风尚。
“亭”是一种内部结构相对简单的小型建筑物,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起初建在各诸侯国的边境线上,十里一亭,是士兵了望敌情与站岗放哨的场所,也是边防线上的交通站。秦汉时期,官方又在十里长亭中间加建一座传递邮信的五里短亭,这也正是汉乐府“长亭复短亭”诗句的由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长亭、短亭原先的功能消失,成为来往行人躲风避雨、歇脚休息的地方,也往往是至亲好友、情人相送之处。
客家先民为着生计,经常扶老携幼,长途跋涉,辗转迁徙,路途上那些风雨亭总是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慰藉。有着强烈感恩心态的客家人一旦定居下来,便在宗族乡贤的率领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大路、小路甚至偏僻山径上,请地理先生堪舆好位置,仿照驿道上的长亭、短亭,修建起一座座给行人避风躲雨的风雨亭、茶水亭,是为客家茶亭。
客家茶亭的形态多种多样,有民居式的、有牌坊式的;有土木结构的、有砖石结构的;有全族人捐建的,也有一家人或几个人建造的。到了夏天,总会有人每天无偿地烧一缸茶水放在亭子里,预备给路人止渴解乏。此俗名曰“奉茶”、“施茶”。
南来北往的过客走进茶亭休憩时,都免不了要喝一碗茶、一碗水,因此“茶亭碗”便人人得以取用,从不计较它的不干净。客家人俗信茶亭之物自有神佑,百毒不敢侵袭。
客家人素来十分注重情面,所谓“树要皮,人要面”,长辈教导晚辈时,总爱灌输“做人要争气”的处世哲学。客家人以勤劳著称于世,却也总有“懒尸惰骨”(即懒惰成性)的人,成天游手好闲,即便行事,也多是虎头蛇尾,有开始冇结果。更有吃喝嫖赌样样来得的败家子,做田唔晓牵牛,读书唔知提笔,祖上家业挥霍完之后,只好四处赊借,有上餐冇下顿,人见人怕,一如丧家之犬。
凡是不务正业、不勤于生计的人,当然要成为大家的反面教材,以其现身说法教育后人。这也就是“过人嘴”了。
“茶亭碗”本身功德无量,千百年来便利了无数过路的英雄好汉、凡夫俗子,然而做人做到一只“茶亭碗”,那就跌破眼镜了。
反之,积极进取、事业有成之人,尤其是获得功名的所谓“争气”者,其名姓、事迹也常常挂在人们嘴上,但却不是“过人嘴”,而是“新打茶壶——得人惜(锡)”,人见人爱,人见人敬,人见人夸。
语意:比喻不像人样。也指身体羸弱、多病。
鸦片是一种毒品,用罂粟果的汁烘干而制成。罂粟原产南欧及小亚细亚,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果榨成汁,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等功效。希腊人称之为“阿扁”(音译)。公元六世纪初,阿拉伯人又把罂粟传到了波斯(今伊朗),波斯人称其为“阿片”(音译)。公元七八世纪左右,罂粟作为药材从波斯、印度等地传入中国,被称作“鸦片”。
虽然吸入鸦片后,可体验到一种伴随疯狂幻觉的快感,但如果长期抽吸,身体则要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经常失眠,并且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厌倦。吸食鸦片太多或过量,可使人体先天免疫力丧失,因而极易感染各种病毒。
鸦片成瘾者,不仅体质严重衰弱,而且精神颓废,寿命也大大缩短;过量吸食容易导致急性中毒,甚至因呼吸抑制而死亡。这种瘾君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故而称作“鸦片鬼”。
清道光年间,英国商人每年向中国倾销近两千吨鸦片,不仅清政府每年流失白银三千万两(1),更使无数中国人沦落为“东亚病夫”。为此,道光皇帝被迫下诏,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帝国最后对华宣战,迫使中国打开国门,因而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随着大清帝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鸦片堂而皇之地在中国大江南北城乡售卖,“合法”的鸦片烟馆比比皆是。
客家人也多有抽鸦片者,而且这种恶习愈演愈烈。因为吸食鸦片而变卖土地、田产者,几乎见之于每一个村镇。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客家地区仍有不少鸦片鬼,有祖业的卖田卖屋,没祖业的卖儿卖女,为的不过是那“吊命”的一口、两口。尤其在东江地区,即便是东江纵队经常活跃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鸦片鬼”也还是层出不穷。为此,惠阳籍战士叶楚青编写了一首“尾驳尾”式的客家山歌《戒鸦片歌》,它针砭时弊,通俗易懂,很受欢迎,广泛流行于惠州、东莞、宝安(今深圳)等地。山歌以夫妻对唱形式唱道:
男:今晚的确系(是)惨哉,那只衰货欺侮涯(我),摆好片烟档,丢盆掷钵恶豺豺(恶狠狠),恶过阴间阎王差。
女:阎王差,没惹死佬(死尸)咁(那么)衰排,一年三百六十日,游手好闲拖烂鞋,三渣烟屎过日搓。
男:过日搓,愚(你)好像一只霸巷鸡,烟灯烟档被愚打烂,又敢打洒我五钱泥(鸦片烟土),愚话今晚辛苦样般(怎样)捱。
女:样般捱,愚死开一碌(一截)唔曾(尚未)埋,叔婆底裤愚都爱,别人鸡,偷来卖,断断都冇赖错愚。
男:赖错愚,阴欺阴设鬼打愚,红布冇(没有)拿过人一块,鸡毛也冇摘过人一皮,冤枉好人真惨凄。
女:真惨凄,吸烟害处愚爱(要)知,浪子回头金不换,决心把烟戒掉佢(它),做个中华好男儿。
鸦片曾使一个大清帝国迅速崩溃,曾使一个泱泱民族沦为“东亚病夫”,曾使无数客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今天,鸦片的升级产品海洛因、冰毒等,也不断在亡命之徒的组织下,渗透到客家地区。远离毒品,切莫再成为“鸦片鬼”,乃客家青少年之义务和责任。切记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1)据史料记载,公元1820年,清政府一年的财税收入约爲4000万两白银。
语意:指谈话、交流、办事经常拉东扯西,表错情,会错意。也指故意转移话题,分散注意力。
砻和碓都是客家人旧时常用的农具之一。砻用于将稻谷剥离成糙米和砻糠,碓则用于将米、豆等材料舂碎成糙粉。(磨米浆、细米粉通常不用碓,而用石磨。)
碓有木碓、石碓、水碓之分,木碓、石碓使用人力踩踏,一般设在家院或屋墙边,水碓使用水车作动力,多建在村口、路边、田头水位落差较大之处。水碓大约在晋代就诞生了,木碓、石碓的历史就更加古老了。
碓的一部分是碓臼,用石头凿成,样子像盆,底部一边高一边低,倾斜式放置,周围还要铺个圈成锅式。另一部分是碓公及扶手。碓公须用木质坚硬的树木制成,树的直径至少一尺见方以上,长五至六尺,碓公的嘴勾用铁皮包裹,再打上密密实实的铁钉,才经久耐踏。扶手是圆木削成,大小以大人手握在两板之间合适为宜。人们利用杠杆原理,一踩一跷,一放一落,通过碓勾嘴落入碓臼时的重力,将臼内的物料舂成粉末。
推砻相对于人力踏碓来说则要轻松一些,力气大的一个人就可以推得团团转,力气小的也就两人,同样三百六十度地打圈圈。
水碓最省时省力,用竹槽将溪水引到水车上方,形成一股冲力,水冲入竹筒后,水车自然转动起来,这样连接水车的碓轴便不停转动,从而带动碓公舂将起来。
砻与碓虽然都是农具,并且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二者毕竟不是同一样事物,砻用手推,碓用脚踏,个中差别十分明显。如果经常混为一谈,那就不仅牵强附会,更有故意之嫌。
语言沟通是人们信息交流的最有效方式,善于聆听、领会,是沟通能力良好的主要表现。思想不集中或未解其义却热情搭话,或接续话题,显然让对方无所适从。这时,对方经常会善意提醒说:“你头先搭砻搭碓,涯都拿你晕头转向了。”如果故意把话题扯远,对方肯定要表示不满:“你毋要搭砻搭碓,涯毋会受你介套嘅!”
语言信息的交流模式本身呈漏斗状,意味着沟通效果随着话题的深入、注意力的下降、接受强度的增加等因素变化越来越差。如果彼此交谈没有默契,不时搭砻搭碓,就一定变得越来越尴尬,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不说,还最后把事情搞得颠颠倒倒,令人哭笑不得。
“搭砻搭碓”还可以表述为“砻砻碓碓”、“踏砻毋踏碓”,语意都是一样的。
客家谣谚、俗语中,涉及“碓”的还很多,如广西博白客家的“月光光,照岭背,公鸡砻谷狗踏碓”,又如赣南石城客家的“人会去人家,狗会走碓下”,不一而举。
粤东一带客家的“顶顶碓碓”或“顶顶碓”、“真顶碓”,则是抱怨某人总是出现同样的差错,从而致使他人麻烦不断的意思。踏碓时,碓头经常被湿粉粘牢,故需将碓头顶起并刮去上面粘牢的粉块,如此反复顶起碓头,自然麻烦不断。
“冇搭碓”意为对人对物没有多大意思或不感兴趣。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