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指为时已晚。原本一件好事却来得太迟,变得毫无意义。
大年三十或年初一,各地客家都有张贴门神、春联的习俗。
客家民间认为,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既阻挡、缉拿鬼神,又迎接祥瑞、福祉。最初的门神为桃木所刻人形,挂在大门旁,后来画成门神像张贴于门。最古老的门神是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统管鬼魅,凡有他们驻守的门户,大小恶鬼、凶煞一概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多以唐朝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也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又有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中心人物为赐福天官。供奉、张贴者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财富。
贴门神不禁有上述寓意,而且为春节增添喜庆色彩。一般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便不再有新年意味了。而以勤劳闻名于世的客家人,多在正月初五便“出年界”,开始新一年的耕种、劳作了。
显然,正月十五才贴门神,若非愚蠢之极,便是懵懂之人了。正如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也。
凡是皆有时限,及时完成便是效率,而一再贻误,迟缓行动,则意味着失败。帕金森时间定律云:“想成为一名高效人士,你必须为每一项任务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
把握机会,看准时机。切莫时过境迁之后,才匆忙行事,一方面令自己尴尬,一方面贻笑大方。
客家俗语中,还有两句关于门神的歇后语。其一,“贴错门神——反面”,用于警告将和对方反目。其二,“贴错门神——冇话讲”,表示事情已经到了无话可说的地步。
语意:硬碰硬,硬来,硬是。比喻客家人耿直、倔强、硬颈的个性。
“石头对石头——硬打硬”。
在外界看来,客家人基本是生性懦弱、胆小怕事的,更有人以为客家人本质善良,便人尽可欺,这当然就大错特错了。客家人素来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以和谐为美,不惹事,却也不怕事。在温文尔雅的背后,客家人的耿直、倔强、硬颈,更是独树一帜。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华苏维埃,近代、现代中国史无不生动刻画着客家人席卷风云的斗争场面。
“硬打硬”,客家族群坚强个性的显著特征!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客家人,注重礼仪仁慈,强调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然而,“吃软不吃硬”,一旦外来势力横加干涉、粗暴对待甚至欺凌霸占,那么就再也看不到“软骨头”,一个个忠肝义胆,出生入死,在所不惜。
在清代,在台湾朱一贵事件、林爽文事件中,台湾高雄、屏东地区六堆客家以及新竹客家,无不英勇斗争,誓死保卫家园。由于他们不怕牺牲,奋勇抗敌,坚决捍卫乡土,总是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使无数客家忠义先烈的英灵得以安息,人们遂兴建了褒忠亭、忠义祠(俗称义民庙)。如今,“忠义精神”已成为台湾客家的主要信仰。
“客家郎来客家郎,都係硬颈好儿郎;团结一心求奋进,唔怕日子路头长!”一首新客家山歌,唱出了客家人硬打硬的心声。
语意:指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差距甚远。
泥鳅,别名鱼鳅,客语俗称“黄鳅”。喜栖息于稻田静水底部的泥土层。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有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除湿退黄、益肾助阳、祛湿止泻、暖脾胃、疗痔、止虚汗等功效。“黄鳅焖芋子”是客家美食的代表作之一。
黄鳝,别名鳝鱼、罗鳝、蛇鱼。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河湾等处,常潜伏在泥洞或静水的石缝中。与泥鳅一样,夜出觅食。黄鳝具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可主治虚劳、疳积、阳痿、腰痛、腰膝酸软、风寒温痹等症。“小暑黄鳝,当得人参。”小暑节气前后,黄鳝最为肥美滋补。
就体长而言,泥鳅一般在10cm左右,黄鳝则至少在34cm以上,最长可达到70cm,体长50cm左右者居多。由此可见二者的差距确实太大。
泥鳅比黄鳝——相差一大截。没有比较便没有区别,但事物之间的比较必须具有关联性、对比性,否则风牛马随便拿来说事,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容易贻笑大方。泥鳅、黄鳝往往同住一窟,甚至一起埋堆,同样的栖息环境,同样的生存条件,同样的饲养期,然而却因为事物本身的不同类,一个体长,一个体短。
物种之间的差别越多、越大,生命的多样性便越丰富,大可不必牵强附会般地去做调和、统一。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却不是先天的。既然如此,通过后天的努力,一切贫富、贵贱、强弱等差别或差距,都是可以弥补的。
语意:形容投诉无门,有苦难言。也指事与愿违,被人出卖。
又作“投人投到鬼”。
投,投奔、投靠。“投人”,将身前往并依靠他人。如“十处投人九处违,家乡万里又空归。”(李栖筠《投宋大夫》,《全唐诗》卷215_3)“投人销壮志,徇俗变真机。又落他乡泪,风前一满衣。”(杜牧《逢故人》,《全唐诗》卷525_19)在客语中引申为找人进行投诉、讨说法,如“投外家”,找娘家人进行投诉;“投爷娘”,小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回家找父母作投诉。
所投之人,基本是自己平素所信任的。小是小非一般投亲友、投长辈,稍大一些的争执、恩怨,投村官、投乡官、投警察,再不行就投法院。然而却常有“告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的情形,投诉无门不说,还或许因此前程尽毁、家破人亡,晚清之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即便如是。所投之人变了“鬼”,或因为一时之间是非莫辨,曲直难分,而不能让投诉人得到一个满意的“说法”,又或者难以秉公而断,因此被埋怨为“鬼”。更大的可能是,所投之人早已经收受了被告的诸多好处,因而不得不替人消灾而甘愿作“鬼”。
事与愿违倒也就算了,以后“带眼识人”,不再轻信。可被人出卖却不可饶恕,于情于理于法都难以宽容。
进入商业社会,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人与人的交往也更加频繁。受利益的驱使,为发展的需要,人们多组成不同形式的圈子、部落、共同体、联盟等,这些与“投人”无异,也可能“投着鬼”,那就是隐藏、潜伏在组织内部的“反骨仔”(叛徒)和“内鬼”(内奸)。
语意:比喻为人轻浮,不沉稳,不知足。又指做人没有骨气,或形容不听劝告,自作自受。还指不知好歹,骨头贱。
又常用作“贱骨头”或“骨头轻”。
在这里,“骨头”指的是一个人骨相和品貌。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轻佻》云:“当时之不识贵人,凡夫肉眼;今日之俄为后进,穷相骨头。”也指骨气、品格,如明代李贽《与焦弱侯书》曰:“世间有骨头人甚少,有识见人尤少。”
至于骨头有分轻重,乃根据唐代著名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的称骨法而论。“称骨”算命如同四柱、八字算命一样,能够确定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荣辱盛衰。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各有定数,即所谓“骨相”,可用重量来衡量。只要把年、月、日、时的骨相重量相加,然后对照袁天师的“称骨歌”一查,便可确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了。
例如笔者亲友某某,于丁未年五月初四日申时出生,加得总骨重为三两三钱,“称骨歌”是这样论断该人命运的:性直多情,交友带劫之命。早年作事事难成,百计徒劳枉费心,半世自如流水去,后来运到得黄金。又解曰:此命生人性巧心灵,弄假成真,口快无心,恩中招怨,君子敬佩,小人气恨,骨肉无援,志在四方,身心健康,前运乘阴少种树,中限轻财,大运交来,声名可望,万事更新,名利振建……
按“称骨歌”,骨头最轻者为二两一钱,属终身行乞、孤苦之命。诗曰:“短命非业谓大空,平生灾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陷逆境,终世困苦事不成。”解曰:“身寒骨冷苦伶仃,此命推来行乞人,碌碌苦苦无乐日,终生孤单过一生。”接下来的二两二钱乃一生劳碌之命。“此命劳碌一生穷,每逢困难事重重,凶祸频临陷苦境,终身大事谋不成。”
骨头越轻,命越苦,骨头越重,命越好。骨头最重者七两二钱,“此格世界罕有生,十代积善产此人。天上紫微来照命,统治万民乐太平。”仅次之的七两一钱之骨,也属帝王将相之命了:“此命生成大不同,公侯卿相在其中。一生自有逍遥福,富贵荣华极品隆。”
80后、90后女孩多爱慕虚荣,生性轻佻,经常被父母、长辈斥责为“轻骨头”。一些后生赖子凭着家境富裕,人也长得英俊潇洒,在挑选婚姻对象时,总是嫌铜嫌铁,挑三拣四,同样多被父母、长辈斥责为“轻骨头”。
又有动辄垂头丧气者,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持之以恒,无论亲友还是同事,难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铁不成钢,只好送他一个“轻骨头”的绰号。同样,如墙头草——风吹两边到之人,由于毫无原则,经常背叛自己,甚至背叛组织、亲友,同样是一个“轻骨头”。
年轻气盛,多不听从良师、家长、亲友的劝告,到头来一失足成千古恨者,也在所难免。如果不做“轻骨头”,哪有自作自受呢?
为人要多自重、沉稳,切莫轻浮、不知足或身在福中不知福。凡是终成大器者,总是做事主动,自发自觉。须知先天的不足,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由一个“轻骨头”转变为“重骨头”。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