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秧歌又称奋地秧歌、大秧歌,是山西独有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繁峙县境内及其附近区。繁峙县因寺庙多而得名,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忻州市。繁峙秧歌流行于繁峙及其周边地区。
繁峙秧歌戏的剧目有86个,经常上演的七十多个,其中有早期的民间小戏,又有逐渐发展的连本大戏。繁峙秧歌唱腔结构有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其中板腔体的基本板式有10种,曲牌体的“训调”有十七种,另外还有若干个小调,器乐曲牌75个。传统剧目主要有《安瓜》、《瞎子观灯》等诙谐风趣、富有乡土气息的“耍耍戏”。后受梆子戏的影响,渐添了《九件衣》等大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繁峙秧歌再次获得新生,相继参加省区会演,樊志勇、季川花、陈勇等10多名演员获奖。
繁峙秧歌戏是由民间舞蹈演变成戏曲的,至今仍存留有演变过程的痕迹,尤其它的唱腔融合了多种类型的戏曲唱腔的形式,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阳泉评说,又名哈哈笑。借鉴平定当地秧歌、迓鼓等地方曲艺,以当地方言为表现形式,以当地趣闻为主要题材,注意押韵,集合说学、逗、唱等艺术手法,风格轻松幽默,民间气息浓厚。近年还出现了化装评说、评说小品、评说剧等不同形式。
阳泉评说是一种山西省的汉族说唱艺术,属韵诵类。起源于平定县、发展在阳泉市,流传于晋东各县。
阳泉评说还将戏剧、相声、评书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使学、说、逗、唱、做有机结合,采用单人、多口、对口、化妆等形式进行表演、用正反对比,古今映衬深化主题、使说唱曲目具有琅琅上口、通俗诙谐、幽默风趣、亲切感人的喜剧风格,深受群众欢迎。
平定迓鼓是由宋将王韶在熙宁六年对阵西夏的“熙州之役”中创制的,经过长期的演变,现分为文武两种迓鼓。文迓鼓合说、唱、舞、打于一体,说白使用方言,歌唱节奏明快,风格诙谐逗趣。
平定迓鼓是一种历史悠久兼含音乐、舞蹈、说唱、表演诸元素在内的综合性艺术。其所使用的乐器蕴含着该区域人们的独特的音乐审美理念,是中国音乐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平定迓鼓分文、武两种。以说唱为主的“文迓鼓”,由8人或12人表演。武迓鼓在隆重的祀神迎驾活动中是作为“旗伞鼓炮”中的“鼓”出现的,其中“烧纸阵”是武迓鼓迎驾时固定使用的队形。是时,和尚们颂经做道场,乡绅们在神前烧纸焚香,武迓鼓在神前表演“烧纸阵”……从这个阵法中,依稀可以寻到武迓鼓凭借迎神赛社、庙会而发展的轨迹。以摆阵为主的武迓鼓,有成套锣鼓与之配合,由21人表演,通过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战争生活的舞蹈,21个演员每人操一件打击乐器(扁鼓、音锣、小镲、铙、云锣等6种共21件)表演行军破阵的场面。行进表演的时候,纵列两行,“帅”走在队伍中间;场地表演的时候,“帅”立于中央,操鼓指挥,诸“将”变换着各种阵法。
武迓鼓的表演包括“耍回”和“走阵”两部分,用象征手法表现行军破阵的场面。“耍回”以“内外圆场”为基础,表现梁山武士与敌人短兵相接、激烈厮杀的战斗场面,其套路名目为“狗相咬”、“头回”等15个。“走阵”阵法名目有“剪股阵”、“四人阵”等,通过不同阵法变换,象征性地表现攻城掠地的过程。演员身着古代武社火服饰,背插单靠旗,胸挽八宝绳花,每有女角,正额及两颊各画一朵梅花图案,头饰及脸谱与戏曲略同。
武迓鼓由男性表演,演员的装扮与戏曲装扮颇为相似,如“孤、净、武生、小旦、丑”。武迓鼓的节目主要有《朱全上梁山》、《赵匡胤下河东》等。
平定武迓鼓保留了成套名目齐全的古典锣鼓乐曲牌,奇特的演阵路线和巧妙的图案,以及古老的舞蹈套路,是平定地区古代祈雨和庙会等活动中不可替代的迎接神驾的仪仗乐舞,同时又是民间庙会、闹元宵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在历史长河中,武迓鼓作为赛会迎神的锣鼓仪仗盛传不衰,所有角色既是舞蹈者又是伴奏者,角色所持打击乐器同时被视为征战兵器,从其保留的古典锣鼓曲牌与相应的耍回套路以及奇异的演阵诀窍、路线图案、表演程式来看,其鼓点和阵法可以作为研究古代军中鼓乐和演阵的重要资料。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