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山西晋西北的岢岚县民间,岢岚县人捏灯盏,是用面捏,所用面,有荞面、糕面数种。捏荞面灯盏,要捏成形后放在笼屉中蒸熟。从正月初十到二月初二,人们在几个晚上都要点油灯,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一派欢乐景象。
岢岚妇女“捏灯盏”、点油灯,又有着独特的民俗含义。正月十五点油灯寓意着驱除鼠害。正月二十为小添仓节,二十五为大添仓节,点油灯寓意着来年粮食满囤、衣食丰足的期盼。二月初二点油灯,则寓意着“羔羊多,大羊肥”的期盼。
在黄河岸边的河曲县,至今流传着一个古老的民俗,就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在一个称作县城西门外的”西口古渡”燃放河灯,为当年在黄河上走船而死难的船工们超度亡灵,其意义在于它记载了中原先民“走西口”的创业历史。
河曲河灯节,俗称“河灯会”。主要流传于我省河曲县,它是晋、陕、蒙三省黄河边的民众共同参与的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黄河民俗文化色彩。它集祭禹、悼念亡灵、祈福于一身,用放河灯这种形式来寄托对故去人的哀思和对未来的美好企盼。
放河灯的习俗起源于印度。据说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年于七月十五日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孟兰,在梵文中是“倒悬”的意思。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
河曲河灯节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明万历《河曲县志》:明弘治十三年,知县李邦彦率众祭奠大禹,放河灯。清道光十三年重修禹王庙,晋、陕、蒙边民捐资,并将祭奠大禹、放河灯的历史情形绘于墙壁而记之。历史上的河曲地瘠民贫,灾祸不断。为了谋生,男人走西口,女人挖野菜,孕育出了悲苦高亢的民歌,产生了催人泪下的走西口故事。很多走西口的人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为了悼念远去的亲人,祈福未来,人们举行了一系列的仪式,河曲河灯会就是这些仪式中比较独特的并逐步延续下来的古老习俗。河曲河灯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三日举办,灯会举办前要举行放河灯祭禹仪式,并将社会各界粘糊的河灯供于神禹位前,祭奠大禹。其后,僧人诵经,民众把做好的河灯列队供于神龛前,乞求神禹消灾免难,保佑风调雨顺。
晚上,当夜暮降临的时候,主持人鸣炮点燃火把,僧人诵经将神位前花灯列队送到渡口,船工驾舵木船,载着各种河灯,逆水向上大约一里,在急流中心抛锚停立。待准备就绪,乐工们便咚咚奏起乐曲,随着乐声,一盏盏花灯被放入河中。河灯顺着黄河主航道,成群结队向前漂移,明明灭灭,恍惚之间,就仿佛冥冥之中另一个世界呈现在眼前。整个活动持续三天,除了每天晚上放河灯外,还有戏乐助兴。以往人们将亲手制作的各种形状的“河灯”放于河中,为那些茫茫黑暗中的孤魂指点迷津,保佑风调雨顺、两岸百姓安居乐业,平安吉祥。如今河灯的制作较以往简单了许多,普遍是用各色蜡光作为材料,将一张方形的纸四角粘连起来,用麻绳做的灯芯,不易被风刮灭,燃烧时间也比较长,将河灯底部侵入蜡油当中,在蜡油凝固之前放到沙子上,沙子粘在灯的底部,很快凝结粘连,一来防止灯被水浸蚀,二来加重灯的分量,不易被风吹翻。
河曲河灯节是禹文化、鬼神文化和走西口文化相结合的文化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河灯会的意义自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河曲河灯会如今仍然是这个“鸡鸣三省”地区的一个盛大节日。河曲县政府2005年开始主办这个活动;2007年的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三个晚上分别漂放了1000盏、1650盏、1000盏河灯,三天共漂放3650盏,盏盏河灯呈送吉祥,寄托着人们渴望天天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不仅延续了放河灯的习俗,同时还举行盛大的焰火晚会,成为了当地文化交流、发展经济、联络情感的重要载体。
保德民歌是山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曲、保德、偏关民歌是一个整体,保德民歌首当其冲,历史非常悠久。保德民歌融合了内蒙的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以及河曲、偏关的山曲儿,形成了自己语言质朴、形象简练、感情直率的风格。
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精华,保德民歌和河曲民歌一样,在全国极具影响力。这些民歌是地方文化的结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民歌日渐式微的今天,收集出版这些民歌,对于传承地方文化,有着一种特别的意义。
和所有民歌一样,保德民歌最具特色、最能打动人心的,是那一份真挚的情感。民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扭捏出来的,不是为发表写出来的,也不是为参赛获奖唱给谁听的,而是心中那一份感情实在盛不下,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正如一首民歌里唱的“山曲曲儿本是糊心的油,心中难活才往外流”。从心灵深处流出来的东西,最能激起心灵的共鸣。
保德民歌的语言粗看很俗,有许多是典型的庄稼汉口语,比兴所用也都是黄土地上最常见的事物。然而仔细体会,我们发现,俗到极致反为雅,保德民歌正是常言所说的“大俗大雅”。保德民歌中的语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如同黄土地上的树木庄稼,摇曳多姿,极富感染力,许多民歌堪称艺术殿堂的瑰宝。
保德民歌中唱苦难生活的曲子不少,这是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反映。一部社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老百姓与苦难的抗争史。饥荒,战乱,天灾,人祸,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本来就不多,老百姓能安居乐业的时候更少,更何况是在十年九不收的保德县。人难活了,就想唱,唱上一曲就能解解心宽。是苦难的泪水酿出了这些沉郁顿挫、情感浓烈的保德民歌。
保德民歌中关于爱情的篇幅最多,大约占到三分之二。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世间最能打动人的,就是这个“情”字。文人创作离不开爱情,老百姓唱歌更是离不开爱情。过去的时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渠道实在太少,唱歌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从《诗经》开始,到上世纪中叶,爱情始终是民歌的主要题材。保德民歌也不例外,最具艺术特色最能打动人心的,正是吟唱爱情的这一类。保德民歌充分展示着保德人的性格,唱爱情也直截了当,大胆天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连城县以前有一百三十多种很难互通的方言,现在仍有三十三种。连城的方言如此繁杂,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全境多为低山丘陵盘踞,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并且分属三个流域:连城县境东部的曲溪乡将军山是...
亚洲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在世界美术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古代壁画艺术的成就,彰显了东方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日本、印度、两伊及东南亚、中亚等国,每...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