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子求婚时送女子爱之勺的习俗起源于16世纪的威尔士。然而,这个传统并不局限于威尔士这一个国家,它遍及欧洲,特别是在凯尔特大受欢迎。送爱之勺和送花束具有一样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爱之勺是年轻人在长时间的航海或冬天的寂夜里制作的。只用一块木片即可雕刻爱之勺,勺柄也总是被装饰一新。
如果女方接受了爱之勺,就意味着她回应了男方的求爱,他们的恋爱也以此为始,据说这就是“谈情说爱”这个词的来源。如果这对情侣觉得彼此适合并决定永远在一起,他们就会把爱之勺挂在家里的某面墙上,如同现在把结婚照挂在墙上那样。
情人之眼,也称”眼睛微型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于富家子弟间的定情信物。情人之眼是赠送者眼睛的肖像画,用来送给他们的情人。顾名思义,情人之眼只露出了赠送人的眼睛,因而受礼者可以当众佩戴,不用担心被人认出他们的爱人是谁。
这些眼睛微型画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有的用水彩绘在象牙上,有的用水粉画在卡片上。它们常被嵌在戒指、吊坠、胸针、鼻烟盒、牙签盒上。
据传说,最早的情人之眼是18世纪末威尔士亲王精心设计的,他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他被玛丽亚·费兹赫伯特迷倒了。尽管她两次丧偶,还是个罗马天主教徒。但是,玛利亚对亲王的示爱毫无回应。因而,亲王自编自导了一次为情自杀的戏码。这以后玛利亚回心转意,同意了他的求婚。尽管这样,玛利亚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大概是她明白了要想国王同意他俩结婚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像她这种,两度丧偶,还是个罗马天主教徒的人。她很快离开了欧洲。
然而,威尔士亲王十分坚持。1785年11月,他再次向她求婚,还把他眼睛的肖像画嵌在项坠里一并寄给了她。随附的便条上写着,”p。S:我寄了包裹给你还把一只眼睛寄过来了。如果你还没彻底忘掉我的音容笑貌,我想这画像会使你想起我。”无论是眼睛微型画还是便条打动了玛利亚的心,最终它成功了,因为她很快就答应了亲王的求婚。1785年12月,他们秘密结了婚。不久,眼睛微型画在上流社会盛行起来。如今,不到1000个情人之眼被保存下来。
新英格兰早期,由于社会规矩十分严格,年轻人的恋爱很是艰难。情侣不准单独见面,男方只有拜访女方的家才能见到心上人。而在那个年代,房子基本上都很小,所有家庭成员都围坐在同一个集会房间的火炉旁,这为情侣之间说悄悄话带来诸多不便。由此,求爱木棍(也称求爱之管)便被发明,并渐趋流行。
求爱木棍是一个中空的管道,2-2.5米(6-8英尺)长,直径约2.5厘米(1英寸),配有两个话筒和两个听筒。情侣必须坐在壁炉两端,才能使用求爱木棍将甜言蜜语传至心爱的人耳中。要想听到男方的话,女方就得将求爱木棍的一端放置耳边;而男方若想听到女方的回应,也得如此。这样一来,即使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呆在同一个房间,他们也无法知晓情侣之间的秘密话语。
在中世纪的德国,男女结婚意味着这两家人要交换大量的礼物。新郎向新娘的父亲提交“聘金”(即一定数量的金钱、地产或其他形式的财产),而新娘的父亲也会给予这对新人一些东西作为回礼。在所有礼物中最有趣的或许就是新郎送给新娘的礼物——晨衣,也被称作“清晨的礼物”(依照法律,价值通常是嫁妆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通常情况下,在同房后的第二天早晨新郎会将礼物送给新娘。晨衣本质上是对女人贞洁的回报,当然,只有丈夫证明了贞洁的存在,妻子才能得到晨衣。在中世纪早期,同房让婚姻变得真实,而晨衣,实际上就是最后的确认。
情人节恶意卡片,又称为“情人节醋酸卡”,最早出现于19世纪,被用来表达人们内心羞耻的想法。与普通情人节卡片完全不同的是,醋酸卡纸质粗糙廉价,附有具讽刺意味的图片以及四至六行打油诗,以此来描述或蔑视收件人的人格。这种卡片可用于侮辱任何对象,无论是秃头还是社会名人,通通都屡试不爽。最极端的醋酸卡甚至会在字里行间透露希望收件人自杀的念头。醋酸卡的攻击对象多样,可以是邻居、仇人、老师,也可以是你想拒绝的追求者。
比如,有一张卡片上画了一个光头男人,而他的光头四周挤满了类似于苍蝇、飞蛾之类的昆虫。下面附有一首打油诗:光头!无论哪种场合,你油光发亮的秃头都会吸引他人眼球,而你对头顶一根寂寥发丝的温柔关怀,使得你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情人节醋酸卡在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而它们与今日我们所用的甜美花边情人节卡生产于同样的公司。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在出现粘贴邮票之前,邮件传递是由收件人收费,而不是寄件人。那也就意味着收件人不仅要收到侮辱自己的信件,还要为自己所受到的侮辱买账。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