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择一较大场地,按灯谱栽杆365根、杆顶点灯盏,场中央栽一老杆,顶悬灯入仪后,观众手执彩灯循灯场路线转引,至老杆处行祭,乐曲吹奏,祈一年安乐。
广灵有全国最大的剪纸博物馆,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授予广灵“国际剪纸艺术之乡”称号,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汉族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广灵剪纸剪纸是刀刻宣纸、品色点染而成的彩色剪纸,在中国三大剪纸流派中属华北流派,且是华北流派的点睛之作。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剪纸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广灵汉代置县,由于地理位置闭塞,这里的人民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男子下地劳动、女子在家织布缝衣绣花就是当时的真实生活情景。许多巧手女子在为家人缝制鞋帽衣服时,常用剪子剪纸花样作绣花底稿,这就是广灵剪纸的雏形。之后,广灵剪纸逐渐变成用品色加白酒点染的彩色剪纸,改变了原来红、蓝、黄的单色剪纸,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为广灵剪纸的创新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广灵剪纸的壮大和发展过程中,广灵剪纸“张氏世家”第三代传人张民锦、张仲晨兄弟二人功不可没。
张民锦、张仲晨兄弟作为“剪纸世家”第三代传人和山西剪纸界的杰出人物,其艺术风格大胆夸张,含蓄幽默,刀法流畅,技艺纯熟,用色考究,画面艳丽,并做到了写真写意的协调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改革开放后,广灵剪纸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许多剪纸艺人运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探索设计、刻制、染色等新工艺,创作题材除继承民间传统的内容外,又创作出了许多适合现代人口味的剪纸。
目前,广灵剪纸品种多,质量精,具备了市场运作的产、供、销实力,其产品远销日本、新加坡、意大利、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灵丘罗罗腔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
灵丘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稀有剧种之一,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2006年,罗罗腔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