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地方名菜继承和发展了周、秦、汉、唐长安饮食的烹调技艺,又博采众长,吸收了各大菜系的烧制特点,形成了以酸、辣、甜、鲜、嫩、酥、脆、烂见长的秦馔风味。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安的一些名厨师们又开发和研制了一批仿唐名菜和特色宴席,不仅发展了陕西的饮食文化,也使饮食市场的菜肴款式和品种都更加丰富多彩了,这里择要记述,以见其一斑。
陕西的传统名菜历史悠久,许多菜肴都有它发展的历史渊源,久负盛名的“氽双脆”,原名“氽双丞”,起源于唐代。相传,武则天当政时,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两个酷吏,一个是尚书左丞周兴,另一个是御史中丞来俊臣,这二人专靠告密和严刑逼供残害忠臣良将,被他们用各种酷刑伤害致死的无辜大臣和百姓不计其数。周兴和来俊臣每办完一次案,都要到长安市上有名的酒店去饮酒庆功,吃完喝完只说一声“回头到府里去算帐”,就扬长而去。有家饭店的杨厨师是个血性汉子,听说周兴外号叫“母猪”,来俊臣外号叫“母鸭”,就将猪肚、鸭胗切成碎块,氽滚水中煮熟,再加各种调料,做成一个菜,起名“氽双丞”,以影射臭名照著的周兴和来俊臣。后来此菜传了下来,演变成现在的“氽双脆”。此菜猪肚雪白,鸭胗枣红,口蘑、桃仁如朵朵鲜花。吃时以香菜和白胡椒面佐食,味道十分鲜美,很多顾客以能吃上这道菜为一快事。
西安另一个传统的佐酒名菜“三皮丝”,原名“剥豹皮”,它的起源也有一段掌故趣闻。相传中唐时期,朝中有三个奸臣,狼狈为奸,作恶多端,百姓恨之入骨,给他们取了三个不同的绰号,称殿中御史王旭为“黑豹”,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为“赤黧豹”、“自额豹”。这三豹“狼戾不轨,鸩毒无仪,体形狂疏,精神惨刻,”他们逼供无辜时,或令犯人仆卧在荆棘之上,或以竹签穿透犯人手指,或用碎瓷片擦磨犯人膝盖,囚犯熬受不过,往往屈招,致使京城冤狱累累。当时长安西市有一家酒店名叫“长安酒家”。店里主厨的吕师傅是个嫉恶如仇的人,久恨“三豹”虐害百姓,于是他特意用黑色的乌鸡皮,红色的海蜇皮,白色的猪皮,切成细丝,拌上调料,做成一道佐酒的小菜,起名曰:“剥豹皮”,暗含活剥“三豹”之皮而食之的泄愤心情。百姓闻知此事,奔走相告,纷纷来酒店品尝此菜,时间久了,竟有小人向“三豹”告密讨赏,吕师傅被捉进地牢折磨而死,但他为惩恶而创制的“剥豹皮”却流传了下来,后来改名为“三皮丝”。现在此菜的制作方法更加精细,它韧中带脆,清淡爽口,佐酒者无不津津乐道。

被誉为西安饭庄十大名菜之一的“酿金钱发菜”,也是一款历史悠久的菜肴。因它的主要原料是用陆生藻类植物头发菜制成的,其成品形似古铜钱,故以为名。相传此菜始于盛唐,当时京城有个富商叫王元宝,他在丝绸路上发现了一种色、形都酷似头发的蔬菜,便命他的家厨烹制,食之软滑细嫩,十分爽口,从此他便每餐都以发菜佐食,后来王元宝成了全国著名的富豪,因“发菜”与“发财”谐音,京城的商人们便以为王元宝的发迹是吃了发菜的原故,所以纷纷效仿食用,从此“酿金钱发菜”世代流传。直到解放前,西安一些富商大贾举办宴席,第一道菜多是“酿金钱发菜”,为的是讨个吉利,祝愿大家发财。此菜的做法是先把发菜用温水泡开,稍焯一下,把鸡脯肉剁烂为泥,加盐、蛋清、湿淀粉、熟猪油搅成酿子,另取鸡蛋制成蛋皮,蛋皮上抹一层酿子,摊一层发菜,再抹一层酿子,上加一层黄蛋糕,卷成圆柱状,上笼蒸三分钟,切成形如金钱的片,烧鸡汤即可食用。
西安著名的传统肴馔“烤乳猪”,是从古代宫廷、官邸的菜肴演变而来的,早在西周时,“烤乳猪”已被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描述过烤乳猪的制作方法,并赞其“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非常。”清朝康熙时改名为“烧小猪”,仍是宫廷名菜,后来流传于民间肆市,因它滋味特别鲜美,便成为民间最珍贵的美味佳肴。其制作方法是选十余斤重的仔猪一头,宰杀后从嘴巴经颈部沿胸腔中线劈开,挖出内脏,用清水漂洗干净,以铁撑将膛腔撑起,晾干水分,腔内涂上香料、精盐、蜂蜜,置于木炭火上先烤腹腔,再烤背面,边烤边用香醋、香油和白酒涂刷皮面,如此反复三、四次,待猪皮呈大红色并熟透时,去骨,切片装盘,或以整猪上桌,以面酱、葱丝佐食,若配以荷叶饼,其鲜美的滋味则比北京烤鸭有过之而无不及。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