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人与自然的相乘”。正如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者柳宗悦所言:“工艺之美是基于实用目的之下的用具之美。……民艺之美反映着生活在自然之美中的国民生活。……只有从民艺的世界中,才能寻求产生于自然的、健康的、朴素的灵动之美。……自然、质朴、简介、结实、安全,这些都是民艺的特色。简言之,就是诚实的民众性的工艺。民艺的美,是从对用途的忠诚中而体现出来的。我们把这种美称为健康的美、闲散的美。”⑤建水陶艺术之美正是如此,它来自民间,源于实用。建水陶艺术的生发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在人类长期的生活与劳作过程中,自然生成并不断完善的手工之艺术。因此,建水陶艺术的美,是集使用之美与观赏之美,工艺之美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美。
建水陶土中氧化硅、氧化铁含量特别高,并且泥质细腻不含砂质,可塑性极强,并有良好的支撑强度,因此建水陶制器产品种类多样、造型丰富。大致可分为:茶具茶器类,如:茶壶、茶杯、茶盏、茶罐、茶缸、渣斗等;文房用器类,如:笔筒、墨盒、水盂、水注、笔洗、印泥盒、笔架、纸镇等;陈设器物类,如:瓶、尊、花插、花盆、挂盘等;餐饮用器类,如:气锅、碗、罐、杯、盘等;雕塑类:如动物玩具、人物圆雕等,以及特殊造型的当代陶艺。各类器物又有着各式各样的丰富造形。
建水陶深受传统文人文化和文人审美的影响,具有“道器合一”的雅文化特征。器形讲究“圆融、稳重、匀称、规正”之美,精品佳作器体光洁,缘线挺括,自然流畅、大方舒展。组成器物造型的面与线或丰腴或瘦劲,或粗犷或清秀,或稳实或流畅,或和谐或变化,正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建水陶的器形充满了理性而又富有情感的韵致,它是将陶土原本的朴素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内核在物质层面的集中体现。建水陶的造型既单纯又丰实,既生动而又严谨,它是凝聚了民间造物观念和传统文人精神的艺术,凸显着制作者自身的品格修养和人生追求。建水陶肇于自然,成于人工,是“道”与“器”之崇高精神的一体显现。
自然状态下建水陶土有红、白、黄、青、褐等颜色,烧制后的成品亦有红、白、灰、黄、棕、褐、黑、紫红等多种色彩,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红泥氧化焰烧制的红褐色,俗称“猪肝红”,以及用白泥氧化焰烧制的白黄色,俗称“象牙白”。虽以此二者为主,但如果控制烧成方法,在同一色相中,明度和艳度就会产生不同变化。加之色泥的比例关系和色粉调配,如果要辨色可以列出数十上百种,如:猪肝、牙白、栗色、棕黑、青白、青灰、香灰、紫铜、泥红、青褐、漆黑、榴皮等等。
建水陶成品的色彩丰富多样,红有浓淡,褐有冷暖,白有变化,同一色相中,明度和艳度的变化亦使其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由于建水陶的色彩是由本坯泥与色泥、色粉调和所得,因而建水陶的色彩无论如何多样,都具有泥料本身的自然色泽,因此建水陶色彩色相明确,明度丰富,艳度和谐,并形成了统一整体的色彩效果和朴素清新的色彩特征。
另外,在烧制过程中,建水陶器在烧成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窑变,将会使器物获得意想不到、自然天成的特殊色彩。
形式多样的绘制艺术是传统建水陶的重要装饰手法,传统建水陶的绘制大多使用中国书画技法,讲求在陶器上呈现出高超的书画技艺和文人情趣,展现书写者个人的笔墨功力和审美品位。历来建水的文人雅士和书画名家多有参与建水陶制作,主要即是承担在陶坯上进行的书写绘画工作。书法体例无论甲骨碑版或是历代法帖,真行篆隶无所不包。绘画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瓜果清供、历史典故,也有仿照“锦灰堆”而作的破纸残帖,但凡中国书画艺术的题材建水陶的绘制皆有涉及。
一件建水陶作品的制成,需要经过几十道复杂的制作程序。建水陶不仅可以通过器形、泥质、色彩、绘制来体现器物的艺术性,还可以利用独特的“刻坯”和“填嵌”工艺来获得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刻、填工艺不但使建水陶具备了可绘制、可镌刻的特性,也为传统书画艺术能够转化为建水陶的装饰艺术提供了技术支持。首先在湿坯上进行绘制,再根据绘制的形象先以足刀(以扇骨打磨而成)雕刻,去掉墨迹部分的坯泥,形成凹槽,再利用预先调配好的不同色泥进行填嵌,刮平并精修坯面后入窑烧制才可完成。对于形象复杂、色彩较多的图像,可采用复刻复填工艺和刮泥、绞泥、抹泥等技术展现其细节变化和色彩层次。因而建水陶饰面的书画不仅能够表现笔触墨迹的变化,更具有一股镌刻工艺所得的“金石气”。运用建水陶的刻坯、填嵌技术,可以获得版刻、拓印、剪裁、拼贴、重彩、浮雕、透雕等艺术效果,不仅便于呈现传统书画的笔墨艺术,也适合几何纹饰、抽象绘画、当代视觉图像的表现.
与大多数陶瓷器表面光泽依靠施釉烧制不同的是,建水陶泥质极为细腻,无需上釉,可通过磨制工艺获得多种特殊质感。磨制工艺耗时耗工,特别是方形、三角形和不规则的异形器,必须全手工完成。
磨制工艺分为打磨和抛光两个部分,由于建水陶泥含铁量较高,烧制后器物表面粗糙生涩,并有一层金属般光泽和细砂状肌理(俗称火皮)。⑥随着打磨工艺的开始,光泽渐去,建水陶的自然质地也逐渐呈现。打磨后的建水陶器陶质突出,具有陶土经高温锻炼后本身所特有的朴素高雅之美。如果需要更加光洁的效果,可在打磨的基础上以建水本地特有的鹅卵石对陶器进行抛光,抛光后器物表面光洁细腻,如同上釉一般产生光鉴照人的质感。还可以在同一制品上使用多种磨制技艺,使其产生质地上的对比,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
建水陶的质感之美不依附于釉色,完全呈现出陶器自然的质地之美,最大程度地展现了陶所特有的典雅、和平、温润之美。另外,在使用和把玩的过程中,建水陶的质地还会慢慢产生变化,因之有宜养、宜玩之性。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