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杠杆结构”而震撼建筑界的真武阁,是古人崇尚自然,渴望与天地交流,从而获得一种精神升华的神奇建筑。1982年真武阁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江南四大名楼。
真武阁神奇在哪里呢?
神奇在这是一座全木结构的明代建筑,不含一丁点的铁器,虽历经了400多年的风雨雷电和地震袭击,楼阁却依然完好如初。据《容县县志·“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禨祥》记载:年),武庙前旗杆三丈,大风拔起……所过垣墙皆塌,同时经略台东偏一柱为雷震击,状如斧斫。”
面对如此的强震和飓风的洗礼,真武阁四周的房屋、庙宇皆轰然坍塌,而唯有真武阁能安如泰山,巍然屹立。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呢?
事实上,身怀绝技的建筑师们,一开始就很好地解决了建筑结构内力与外力的矛盾,在以静求动、以动求静、虚实相间、刚柔互补,阴阳合一、适量适度中求得了整体结构的平衡与稳定。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那是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的盛唐时代,一位同样与诗歌有着深厚情结的诗人元结,到任容管经略使。诗人就是诗人,即使在建造经略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诗歌的使命。在操练军士之余,诗人更热衷于登高远望,吟诗诵词。公元759年,“天子经营天下,略有四海”的经略台在容县落成。明朝初年,经略台被一再扩建,筑楼阁到三层。并吸收了当地壮、瑶民族的穿斗式木构架形式,形成国内罕见的底层架空阁楼建筑。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经略台真武阁。
真武阁为清一色的木质结构,楼阁皆用质坚如石的铁黎木建成。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四四方方呈一座正方塔形状,临江而立,坐北朝南,稳稳当当。阁顶塑有龙头,再往细处打量,黄瓦宽檐,檐角精雕云龙,口滚金珠,凌空跃出;阁顶塑有龙头,雕有麒麟,平添几许豪放和潇洒。然而,令人惊叹的还不是这些雕梁画栋,如果仅仅把美感寄托在真武阁的楼型、楼身、楼体上,那绝不属于真武阁的奇思妙想。那么,真武阁又凭借什么令古往今来的游客叹为观止呢?
登上楼阁,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没有墙壁的楼阁,在纵横交错的3000多根铁黎木的相互支撑中,也没有一粒金属,四面来风可以随意穿梭游荡。为了保持这种稳定性,真武阁的建筑师们挖空心思地联想到用柱子来进行重量承载。
眼前,20根柱子匀称地排列在我们眼前。柱脚落在白石圆墩上,石墩根植于2米深的沙土。在直立的20根柱子中有8根柱子直通顶楼。而二楼4根吊柱的底部虽然紧靠木板地面,却不落地,离地板约有3厘米,手指能从悬空柱子的底部穿过。原来,从楼底直通顶层的8根大柱已承担了全楼的重量,另外4根悬空的柱子则是依靠穿过檐柱的横梁与从四角伸出的斗拱、瓦檐相互支撑,以楼角的檐柱为支点形成了重心平衡,并增加楼层的稳定性。试想,为了打破下大上小传统型的塔形构图,真武阁的建筑师们花费了多大的心思和功夫,硬是将楼阁的底层全部架空,把巨大的体量支撑在落地的20根木柱上。此种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高深的力学知识,实在难以完成!
此外,真武阁精妙的创意还表现在设计的建筑形态上。真武阁共有三层,按照古代建筑的常规,每层斗拱一般均无多大的差异,真武阁则不然,每层斗拱都要花样翻新,如底层是如意斗拱,二层为插拱,三层为带有下昂的斗拱,让人感到新奇且大开眼界。又如:二层楼挑檐,在三层楼也挑檐,看似“重檐”,但决非“重檐”;说是一座三层建筑,倒更像是一座单层建筑所拥有的三层重檐。此外,纵观局部处理,也是凹凸得当,明暗有序,虚实交织;建筑上的圆柱形、立方形、锥体形、平行六面形,无处不在。造型上的清新飘逸,色调上的清雅柔和,增强了楼阁的节奏和艺术内涵。
天南杰构,真武阁赢得古往今来建筑同行的一致赞誉!(图:氧化钙河豚毒)
佛珠,也叫念珠,是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
西安作为一座古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城墙,还有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它们像血管一样,遍布于城市的肌体。有了这些老街巷,西安才显得更亲切、更鲜活、更生动。也许,我们许多年都去不了一次西安的名...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