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并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显著的艺术特征,它不仅代表着云南陶瓷艺术的较高成就,也是民间日用造物和传统文人艺术互为补充、相互生发的典型范例。由于诸多原因,历史上关于建水陶的记述十分稀少,当代建水陶的学术研究也未形成体系。我们研究建水陶不是将建水陶艺术单纯的回归过去,而是要让它活在当下,建水陶研究和建水陶产业的发展理应得到学术界、艺术界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①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②建水县志编撰委员会:《建水县志》,中华书局,1994年5月版,第101页
③《明太宗实录》卷239,转引自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3卷493页。
④《滇南志略》清刘慰山撰,转引自方国喻主编:《云南史料丛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13卷107页
⑤【日】柳宗悦著,徐艺乙主编,孙建君、黄豫武、石建中译,徐艺乙校注,《民艺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版,前言
⑥吴白雨,建水陶的制作技艺与工艺特色,中国陶瓷,2010(47)3:74
⑦【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5月版,第8页
⑧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371页
⑨吴白雨,建水陶书画装饰传统的成因及其负面影响 ,民族艺术研究,2010.6:151
⑩【日】柳宗悦著,张鲁译,徐艺乙校,《日本手工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19页。
蒙古族历来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星、祭佛灯、祭敖包、祭成陵、祭吉雅其等活动。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叫“脑包”或“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成的石堆,极个别有...
客家人“洗三朝”一般由年长的婆婆、奶奶主持,边洗边吟唱一些诸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唔食药……”等赞语。男女成婚后,媳妇有...
揭阳炮台丰溪村蔡厝保留着一个独特的“营蔗”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九早上村民集中拜天公营蔗,“营蔗”习俗是丰溪蔡厝历传以久的特别习俗,蔗寓意生活节节高 、节节甜。通过“营蔗”祈求全村合境平安!一年更比一...
“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这说的就是商洛的核桃。商洛核桃,据说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
孝感因孝子董永“孝行感天”(孝亲之情感天动地)而得名,以至于人们以为孝感县设立是因为董永这个孝子才建县的,然事实并非如此。孝感的前身为孝昌县,以“孝道昌盛”而得名。为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