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修国子监。
康熙帝制《训饬士子文》,颁发直省,勒石学宫。
第四次南巡。
行至德州,皇太子病,中途回銮。
命修禹陵。
是年限制外官随带家口人数。
大学士诸臣祝贺康熙帝五旬万寿,进“万寿无疆”屏风,却之,仅收其写册。南巡,阅视黄河。
万寿节,朝皇太后宫,免廷臣朝贺,颁恩诏、蠲额赋、察孝义、恤贫穷、举遗逸,颁赐亲王、郡王以下文武百官有差。赐内廷修书举人汪灏、何焯、蒋廷锡进士,一体殿试。
裕亲王福全有疾,康熙帝连日视之。内大臣索额图挑唆皇太子,被宣布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
巡幸塞外。
西巡山陕诸省,命皇三子胤祉勘察三门砥柱。
次洪桐,遣官祭女娲陵。遣官祭西岳。驻西安,阅驻防官兵较射。
次磁州,御书“贤哲遗休”额悬先贤子贡墓。
封淮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御书“灵渎安澜”额悬之。
命侍卫拉锡察视黄河河源。
赐四品典仪凌柱女钮祜禄氏于皇四子胤禛于藩邸。于武英殿开局修《佩文韵府》
颁内制铜斗铜升于户部,命以铁制颁行。
告诫修《明史》史臣核公论,明是非,以成信史。
以御制诗集赐廷臣。
《古文渊鉴》成,颁赐廷臣,及于学宫。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阅河。严禁太监与各宫女子认亲戚、叔伯、姐妹,违者置于重典。
驻跸苏州,命选江南、浙江举、贡、生、监善书者入京修书。江宁织造曹寅校刊《全唐诗》成。赐大学士马齐等《皇舆表》。
重修华阴西岳庙成,上制碑文。
国子监落成,御书“彝伦堂”额。
是年康熙帝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倾向禁教。
巡幸塞外。建避暑山庄于热河,为每年秋狝驻跸行宫。
诏修《功臣传》。
上驻跸热河。
行武殿试。
达赖喇嘛圆寂,其下第巴隐匿,又立假达赖,拉藏汗杀第巴而献伪达赖。
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巡幸塞外。皇三子胤祉迎康熙帝于自己邸园,侍宴,嗣是岁以为常。南书房翰林陈邦彦辑唐宋元明题画诸诗成,康熙帝亲为阅定成《历代题画诗类》一部。
驻跸热河。巡幸诸蒙古部落。
重修南岳庙成,御制碑文。
捕获明崇祯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斩于市。重修北镇庙成,御制碑文。
驻跸热河。《清文鉴》成,上制序文。
《平定朔漠方略》成,上制序文。
召集廷臣于行宫,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状,命拘执之,送京幽禁。还京。废皇太子胤礽,颁示天下。
议政大臣会议,议皇八子胤禩谋求储位罪,削其贝勒爵。
皇三子胤祉告皇长子胤禔咒魇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之。副都御史劳之辨奏保废太子,夺职杖之。召廷臣议建储之事,阿灵阿、鄂伦岱、王鸿绪及诸大臣以皇八子胤禩请,康熙帝不允。释废太子胤礽。王大臣请复立胤礽为太子。复胤禩贝勒。
设局校刊《平定朔漠方略》,自是每次大战后均修方略。
召集廷臣,审问谁为首倡立胤禩者,群臣惶恐。乃问张廷玉,对曰“闻之马齐”,次日,列马齐罪状,宥死拘禁。后察其有诬,释放马齐。
复立胤礽为太子,昭告宗庙,颁诏天下。
移禁胤禔于公所,遣官率兵监守。
册封皇三子胤祉诚亲王,皇四子胤禛雍亲王,皇五子胤祺恒亲王,皇七子胤祐淳郡王,皇十子胤ꍳ敦郡王,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俱为贝勒。于京西畅春园之北建圆明园,赐予皇四子胤禛居住。
皇太后七旬万寿,谕礼部:“玛克式舞,乃满洲筵宴大礼,典至隆重。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命刊刻《渊鉴类函》四十四部。命修《满汉合壁清文鉴》。
巡幸五台山。
命编纂《字典》,即后来所称的《康熙字典》。
下诏,自康熙五十年开始,普免天下钱粮,三年而遍。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九省地丁钱粮,察明全免。
视察通州河堤。
阅筐儿港,命建挑水坝,次河西务,康熙帝登岸行两里许,亲置仪器,定方向,鼎椿木,以纪丈量之处。
尚书耿额等数名大臣以“为太子结党会饮”罪受罚。
秋狝木兰。
皇四子胤禛第四子弘历(即乾隆皇帝)出生,母为四品典仪凌柱女钮祜禄氏;第五子弘昼生,母为管领耿德之女格格耿氏。
命张鹏翮置狱扬州,处置江南科场案。
命内外大臣具折陈事。奏折自此始。
命卓异武官照文官引见。诏曰:“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嗣后滋生户口,毋庸更出丁钱,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此为“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
诏明年六旬万寿,二月特行乡试,八月会试。
皇太子胤礽复以罪废,禁锢于咸安宫。
以复废太子告庙,宣示天下。
大臣赵申乔疏言太子国本,应行册立。上以建储大事,未可轻定,宣谕廷臣,以原疏还之予以否决。
六旬万寿节,举行千叟宴,此为千叟宴之创始。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为庶妃赫图氏。
诏宗人削属籍者,子孙分别系红带、紫带,载名《玉牒》。
是年诏修《律吕》诸书,于畅春园蒙养斋立馆,求海内畅晓乐律者。
命修坛庙殿廷乐器。
前尚书王鸿绪进《明史列传》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馆。
命大学士、南书房翰林考定乐章。
诚亲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吕正义》进呈,得旨:“律吕、历法、算法三书共为一部,名《律历渊源》。”冬至,祀天于圜丘,奏新乐。
诏贝勒胤禩、延寿溺职,停食俸。
谕大学士:“朕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答奏折,期于不泄漏也。”
废太子胤礽以矾水作书,嘱大臣普奇举己为大将军,事发,普奇获罪。
是年停给皇八子胤禩爵俸。于京畿小汤山建汤山行宫。
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祸乱西藏。
是年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为序。
修《周易折中》成,颁行学宫。
九卿议王贝勒差人出外,查无勘合,即行参究。
策旺阿拉布坦遣将侵扰西藏,杀拉藏汗,囚其所立达赖。
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宁宫。发布诏书,回顾一生,阐述为君之难;并言自今春开始有头晕之症,形渐羸瘦;特召诸子诸卿详议立储大事。
皇太后逝。康熙帝亦病七十余日,脚面浮肿。
是年禁赴南洋贸易,赴东洋者照旧。
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帝于行宫训斥之,以其知而违旨上奏,实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诛之。
上大行皇后谥号为孝惠仁宪端懿纯德顺天翊圣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葬孝惠章皇后于孝东陵。
修《省方盛典》。
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进军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
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庙,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颁诏天下。晋和嫔为和妃,册封庶妃王氏为密嫔,陈氏为勤嫔,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宜妃,册封戴佳氏为成妃,哈琉哈氏为定嫔。
诏立功之臣退闲,世职准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给俸终其身。
学士蒋廷锡表进《皇舆全览图》,颁赐廷臣。
命抚远大将军胤禵驻师西宁。
命蒙养斋举人王阑生修《正音韵图》
册封新胡毕勒罕为六世达赖喇嘛,结束了五世达赖喇嘛之后的西藏宗教领袖不定的局面。
诏抚远大将军胤禵会议明年师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为世子,班俸均视贝子。定外藩朝觐年例。
康熙帝以御极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大学士王掞先密疏复储,后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请建储,康熙帝不许,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军前效力。
诏厘定历代帝王庙崇祀祀典。
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召抚远大将军胤禵来京。
举行千叟宴,康熙帝赋诗,诸臣属和,题曰《千叟宴诗》。
至皇四子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子弘历养育宫中。
命雍亲王胤禛等视察仓储。
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