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这是最具特色的一种饮食习俗。男人不喝酒,枉到世上走。客来不饮酒,主客都别扭;酒不上筵席,饭菜也无味。本地饮酒习俗中的“酒”,指的是白酒,而且是度数高的烈酒。甜酒是不算“酒”的。
酒能消愁解闷,提神鼓劲,并且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体。它在我们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供品,在这种仪式中它起着沟通人神的媒体作用。各处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有的地方称为吃“酒”,这就是葬礼期间的举办的酒席。死者入葬后,有的习俗还有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在一些重要的节日,举行家宴时,都要为死去的祖先“叫饭敬酒”,只有在祖先先饮过酒或进过食后,一家人才能开始饮酒进食。在祖先的灵象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红白喜事中,酒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饮酒活动的名目繁多。有句俗话叫“无酒不成宴”。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团年酒”。在一些地方,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
婚姻习俗中的饮酒活动有:“女儿酒”。有的人家生了女儿后,便将酒埋藏于地下,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供宾客饮用。叫“女儿红”。“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交杯酒”,又称“合卺酒”。新婚夫妇两个酒杯各饮一口后,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或是先饮一口后,新郎新娘挽着手臂,互喂对方喝完后,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回门酒”,结婚的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生了小孩有“满月酒”或“百日酒”;给老人祝寿有“寿酒”;农村盖房有“上梁酒”;店铺作坊开张有“开业酒”; 朋友远行有“壮行酒”;打了胜仗或某事成功有“庆功酒”。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办事。寻常百姓喝酒以酒助兴;官场上的人用酒邀结上司,拉拢关系,打通关节,结党营私;军队上用酒犒劳军士;死囚临刑前也要送上一大碗酒,让他忘却痛苦。
以前所饮的酒是本地自酿自造的谷酒、高梁酒、苞谷酒。甲醇含量较重,喝多了头晕。大户富贵人家才有高档一点的白酒。现代所谓八大名白酒如:茅台、汾酒、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那时在我们这小地方是难见到的。城乡各处开的酒店,门前挑着杏黄旗,上绣大大的“酒”字随风飘荡,而店面卖的也是前店后厂自酿的散酒。酿酒家都有酒窖,新酿成的酒先在酒窖里贮藏,越陈越香。装酒的大酒缸小口大肚,量酒的器具是带把的竹筒提子,按大小量出一两、二两、四两、半斤不等。那时计量是十六两为一斤,故有“半斤对八两”的口头语,意为彼此彼此。
关于酒,民间传说是杜康发明制造的。杜康是远古黄帝时代保管粮食的大臣。他把一部分粮食藏在树洞里。可是因为下雨树洞里进了水,粮食发生了霉烂。他想这可不得了,是杀头的大罪。与其被黄帝杀头,不如自己寻死算了,打算喝霉粮的水自杀。当他打开树洞,却香气扑鼻,喝了树洞里的水后,精神焕发。他连忙把这个发现禀报给黄帝。
黄帝尝了这种水后,下令再造出这种水来。杜康回来后,冥思苦想也没有想明白。一天他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他面前,对他说:“你以水为源,以粮为料,把粮食在水里泡九天。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说完老翁就不见了。
杜康醒来就按照老翁说的制作。他在第九天的酉时到路边寻找三人。不一会来了一个书生,文质彬彬,谦虚有礼,杜康急忙上前说明来意,岂料书生欣然允诺,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威武英气的将军,杜康上前说明来意,将军也捋臂挽袖,支持杜康,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这时酉时已经快过了,可杜康还没找到第三个人,他有些着急,恰巧此时有个乞丐路过,便按住他,扎破他的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制作成功了。可是叫什么名字呢?他一想,这种水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滴的,就把三和酉合在一起写作“酒”吧。怎么念呢?这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就取同音,念酒(九)吧。这就是关于酒来历的传说。
据说,每个人喝酒时都会受到这三个滴血人的影响:一是书生的血,喝酒开始的时候都是谦虚礼让,你让我,我敬你;二是将军的血,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像将军一样,豪言壮语,天不怕地不怕;三是乞丐的血,喝到最后,都像乞丐一样,傻乎乎的,丑态百出了。
饮酒劝酒的习俗很多。饮酒方式要得当。也许有人认为,饮酒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其实则不然。饮酒实际上是一种境界颇高的艺术享受,有许多学问。如什么时候能饮、什么时候不宜饮、在什么地方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等,都有许多习习俗。
适量地喝酒有好处。酒精在人体内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少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去风湿。
饮时心境要好。酒不能乱饮,只有在身体和情绪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饮用。身体不适、过分忧愁或盛怒之时部不能饮酒。否则会损害身体健康。如凉风好月,梅花映雪,新酿初熟;故友重逢时饮酒,可达到宾主皆欢的愿望;而在日灸风燥,连阴恶雨;近暮思归,心情烦躁之时,则不宜饮酒。借酒消愁最不可取。有的因收入不好而愁,有的是宦海浮沉的愁,还有离别之愁、怀念之愁,生死之愁等。为了解忧、解愁,借酒力麻醉生命,“一醉解千愁”的结果是自残生命。
一天中的早晨和上午不宜饮酒。因为在这段时间,胃分泌的分解酒精的酶—酒精脱氢酶浓度最低,在饮用同等量的酒精时,更多地被人体吸收,导致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较高,对人的肝脏、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而每天的下午14时以后饮酒对人体比较安全,此时不仅人的感觉敏锐,而且由于人在午餐时进食了大量的食物,使血液中所含的糖分增加,对酒精的耐受力也较强。所以此时饮酒对人体的危害较小。
人在空腹、睡觉前或感冒时饮酒,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
饮酒的场所要使人感到幽雅、舒畅。古人有“山饮”、“水饮”、“郊饮”、“野饮”之习,他们饮酒的处所,往往不在大雅之堂,不在闹市之肆,而在山峦之巅、溪水之畔,或在郊野之中,翠微之内。
酒要温热了喝。因为酒中除乙醇外,还合有甲醇、杂醇油、糠醛、丁醛、戊醛、乙醛、铅等有害物质。甲醇对视力有害,十毫升甲醇就会导致眼睛失明,摄入量再多会危及生命。但甲醇的沸点比乙醇的沸点低,用沸水或酒精火加热,它就会变成气体蒸发掉。乙醛是酒的辛辣气味的主要构成因素,过量吸人会出现头晕等醉酒现象,而它的沸点只有二十一摄氏度,用稍热一点的水即可使之挥发。同时,在酒加热的过程中,酒精也会随之挥发一些,这样,酒中的有害成分也就减少了许多,对人体的损害也就少些。当然,酒的温度也不能加得太高,酒过热了饮用,一是伤身体,二是乙醇挥发的太多,再好的酒也没味了。
“饮必小咽”。许多人饮酒常讲究干杯,似乎一杯杯的干才觉得痛怏,才显得豪爽。其实正确的饮法应该是轻酌慢饮。吃饭、饮酒都应慢慢地来,这样才能品出味道,也有助于消化,不致于给脾胃造成过量的负担。不能混饮。各种不同的酒中除都含有乙醇外,还含有其他一些互不相同的成分,其中有些成分不宜混杂。多种酒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另外,药酒也不宜用作饮宴用酒。药酒中一般含有多种中草药成分,如作饮宴用酒,某些药物成分可能和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发生矛盾,令人不适。
饮酒前要吃点东西垫底,忌空腹饮酒。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饮酒时选择理想的佐菜,不仅能满足饮酒者的口福,同时也减少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均可作为佐菜。而咸鱼、香肠、腊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与亚硝酸盐,与酒精反应不仅会伤害肝脏,而且易造成口腔与食道粘膜的损害,所以,不宜过多用以佐菜。有些人饮酒时只喝酒不吃菜,就会使肝脏遭殃。这也是饮酒养生的一个窍门。
酒后少饮茶。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可以解酒。其实则不然。酒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酒后宜以水果解酒,或以甘蔗与白萝卜熬汤解酒。酒精有利尿作用,能将盐分随尿排出。为补充体内盐分的损失,饮酒后的翌日清晨,最好喝一杯淡盐水。由于酒本身的利尿作用,加之菜肴中的盐分增加了血液浓度,所以酒后易产生渴感。这时一杯接一杯地饮水,对肝脏也不利。最好的办法是吃些水果,这样既可中和酸性,水果中的糖分又能促使酒精在体内燃烧,从而减少其对肝脏的毒害。在喝酒的同时吃饭,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饮酒时不能强逼硬劝别人,自己也不能赌气争胜,不能喝硬要往肚里灌。也就是要有“酒德”。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有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 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先敬酒。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通常也要先敬长辈。长辈先饮,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劝酒要有礼有节。酒席开始,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 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间,主人往往还分别到各桌去敬酒。在酒宴上敬酒叫酬酢,主人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 杯为度。敬酒时,敬酒者往往会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同学、同姓,老乡、老庚,只要是牵连得上的,都可以是敬酒的由头。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为了劝酒,酒席上有许多趣话,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个够;感情浅,舔一舔。”为了使对方多饮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如果本人不会饮酒, 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酒量必须大。
酒可以助兴,可以增加欢乐的气氛。至今还流行的饮酒时的“猜拳”、酒令”、“酒曲”等活动,既是一种饮酒习俗,又是一种民族游艺和民间智慧,它具有活跃气氛,消除酒力,显示和锻炼智力等多种功能。还有“罚酒”。“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败事。
酒是友谊的桥梁,酒愈喝愈近,赌越赌越远。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壮英雄胆。“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喝了咱的酒,见了皇帝不磕头,喝了咱的酒,一人敢走青杀口”。
但是,饮酒过量,酗酒醉酒,十分有害。过量饮酒。不仅会使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失去控制,飘飘然忘乎所以。还会摧残人的肌体,导致营养障碍、精神失常、胃肠不适、肝脏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癌症等多种病变和中毒身亡的严重后果。长期过量饮酒者的患病率极高,死亡率也大。如果一个人长期过量饮酒,他的寿命便会缩短十至十二年。此外,酗酒的人情绪易激动、乱发脾气、判断力控制不佳、易与人发生冲突、对外界刺激敏感、有高犯罪率。配偶与子女常成为暴力行为发泄攻击的对象。精神恍惚,影响工作效率。饮酒开车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所以有饮酒习惯的中年人应限制及减少饮酒量,莫贪杯中物。节假日或亲朋相会时以饮低度酒为宜,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戒酒,儿童及青少年更不宜饮酒。
“这酒啊,看起来像水,喝到嘴里辣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绊腿,半夜起来找水,早上醒来后悔!”这是过量饮酒最真实的写照。虽然饮酒不可避免,但是小饮怡情,大饮伤身,奉劝诸君,切莫太过贪杯。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