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台山市台城、四九、斗山、三八、三合等地。
台山,是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县级市。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更有勤奋、勇敢、智慧、坚毅的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祖先在中原文化的哺育下,在这块土地上开拓与创造,生生不息,使原来荒芜之地,成为人众物阜,文化发达,人才鼎盛之乡。
台山历史悠久。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南尽北户”,5年后始设桂林、象、南海三个郡。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今台山境地属南海郡,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今台山境地属广州府新会县。时至弘治一十二年(1499年),从新会县划分出7个都立新宁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民国三年(1914年),因湖南、广西等县皆有县名“新宁”,为避免混淆,新宁县改名为台山县。199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立市,改名为台山市。
追溯台山祖先的由来,过去人们常从宋朝咸淳年间“胡妃之娲”说起,说是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而来。实际上,这仅仅是台山人祖先的一部分。台山的开辟史,可以回顾到更遥远的年代。
广东省文物工作队,从1957年4月到1982年11月,先后在台山深井、广海、赤溪等地,仅从沿海地表浅层,发现了大批人类生存的文物。由此可见,远在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台山境地已有人类活动。他们栖息于山岗、海边、河岸,以石 、石凿、石网坠等为生产工具,以夹砂粗陶器为生活用具和装饰物,在这个海滨地区繁衍生息。
台山人的祖先在历史进程中,将中原文化、本土文化融为一体,使精神文化信仰成为多元化,逐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岁时节令习俗的样式。
跳禾楼,是台山市历史上较为普遍的、在中秋期间同时开展的岁时节令习俗舞蹈的活动。台山的农田全部种植水稻,台山人将稻草叫做“禾草”,跳禾楼便是在用“禾草”组扎成的楼牌前群体起舞的简称。各地大体上在农闲期间——农历八月十三至十六日晚上举行,个别地方只在十六晚上活动一天。
跳禾楼一般在人口较多的自然村举行。是日在村中选定一个开阔地搭起牌楼,牌楼前设主坛。主坛摆放斋菜、白米及用糯米糍叠成一座小禾楼等祭品,插上红黄蓝白黑五支令旗。中间香炉点上蜡烛仙香。高贴“驱邪出外,引福归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祈福横批、对联。
每当入夜,全村男女老幼齐集祭坛周围(外村村民也多来一旁围观),在八音班奏乐声中,主祭师身穿法袍,手握道具,带领四个童男童女,在祭坛祈祷,以求村人健康平安,五谷丰登、六畜旺相……开头几天,由主祭师与村民对歌,有祈求丰年的禾楼歌,有一唱一和的打字歌,有诙谐逗趣的卖鸡调,输者以饮酒作罚。最后一天,是体现跳禾楼活动的本意,村人捧着簸箕围在四边,主祭师高举木剑,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向天抛撒稻谷,村人随之跳动,高托着簸箕抢接谷粒(按传统说法,谁家接的谷粒多,他家当年就多福,他家当年也收成多),场面十分热闹活跃。
1、历史悠久:从明朝至建国初期已有500多年历史,有着深远的农耕文化习俗的内涵。
2、普及面广:常以一条村庄为活动点,吸引四乡群众参加。除去祈神求福一面,便是大型的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
户县社火,也叫射虎或社戏,是户县遗存的古代民族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之神社公灵鼓祭祀仪式的遗脉及衍流。夏初立,夏王启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户县南郊),所发的《甘誓》言:“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这里的...
台山市跳禾楼2007年入选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区域台山市台城、四九、斗山、三八、三合等地。历史渊源台山,是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县级市。她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更有勤奋、勇敢、...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庙香山风景区位于吉林省九台市波泥河镇,这里是东北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2000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北方苗木花卉之乡”。不仅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历史沉淀更是源远流长,堪称自然与人文的和...
胡峄阳文化园位于城阳流亭,占地约1.5万平方米,建有胡公祠、观音殿、云屿阁三大部分,其它建筑仍在施工完善中。胡峄阳(1639-1718),名良桐,后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云屿布衣。别号二崂山人...
“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之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1...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命终还会堕入恶道。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叫崇祯皇帝,他前世是个小沙弥,在庙里盖房子时不慎...
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沿袭与传承了古代婚俗六礼的基本规制,并结合当地文化与风俗的特点,演绎、细化、传承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它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婚俗仪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多项礼仪,每一项都有着深邃...
今天的汉族人很少举行成年礼了,汉民族男女到成年时,取个学名就算进入成年期。但旧时的甘肃村民却要举行隆重的成年礼。每当一个人到了18岁时,家长要请阴阳、师公、庙管以及父亲、舅舅等人到当地神庙去举行成年仪...
怒族过去由于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山老林中,很难购置到铁(铜)锻造的锅,煮饭煮菜常用竹筒。在贡山丙中洛等地怒江边有大量的页岩,岩片很簿,在土中柔软,易采。见阳光后很硬,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怒族人用其盖房子...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母亲生平敬奉观音大士。一天梦见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母亲很欢喜地把童子抱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怀了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