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傈僳语"雅巴驰",是"麻布衣服"的意思。在悠远的岁月中,种麻、织麻是傈傈族生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个傈僳族家庭都有一块专门的麻地,春播秋收,给人们带来御寒的材料。
傈僳姑娘长到十一二岁,便开始跟随长辈学习绩麻和织麻。傈僳族的纺织机十分简单,用两横两直四根木棍搭成织架;或用四根木棍插人士中,上面扎两根木棍即成织机。织麻布时,先把纺好的麻线一头栓在木架上,一头扎在腰间就成为经线。纬线则用木梭子装上麻线,有的干脆用手当梭,来回传送。一个手巧的织麻能手,一天可织出五寸宽的麻布六尺。傈僳族妇女就是用自己的双手,给全家,给全民族带来温暖。
“雅巴驰”一般都不染色,缝出的衣裙都带有天然的乳白色。也有的人用水冬瓜树皮或野白蜡树籽,锅底烟灰和盐水混合煮水后,把白麻布、麻线染成灰色、黑色。
用麻布缝成的衣服虽然看上去不似棉布特别是化纤织物那样柔软,但却十分挺括,贴身。特别是傈僳妇女根据其特性设计的前后对开的长衫和褂式披风,穿在身上,人动衣飘,人静衣垂,给人以一种潇洒自然之感。每当节日之际,或劳作之余,傈僳族青年男女围在火堆旁翩翩起舞,飘逸的麻裙、麻衫在火光的辉映下色彩斑澜,透出几分豪爽,几分神奇。
也难怪,尽管今天的各种衣料琳琅满目,各式衣服日新月异,傈僳人还是对麻布制成的"雅巴驰"情有独钟,这里有他们的历史,他们的传统,也包含着傈僳族文化中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性。"阿迷"(傈僳语"姑娘"、"女人")的织,"阿衣扒"(傈僳语"大哥""弟兄")的衣,飘逸的"雅巴驰"成为傈傈族向世人展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满堂客家大围坐落于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第四战区总司令的张发奎将军的故乡——广东韶关始兴县隘子镇,离韶关市区东南方约八十公里。挂于围楼门上的横匾“满堂客家大围”为一九九一年...
蒋介石与张学良会面处,在黔灵公园三岭湾,该处的中西式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座北向南,品字形一层楼,占地约160平方米,砖木结构,它包括会议室、招待所等。1985年,政府出资对此处进行了整修,只保...
委内瑞拉节日:新年 1月1日 主显节 1月6日查韦斯日 2月2日狂欢节 2月19-20日拉瓜伊拉日 3月10日圣约瑟日 3月19日复活节 4月5-8日独立宣...
傈僳语"雅巴驰",是"麻布衣服"的意思。在悠远的岁月中,种麻、织麻是傈傈族生产、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每个傈僳族家庭都有一块专门的麻地,春播秋收,给人们带来御寒的材料。傈僳姑娘长到十一二岁,便开始跟随长辈...
创世神话,系阿昌族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古老神话。该神话叙述远古之时,没有天地,只有混沌。混沌之中,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依无托,无边无际。不知何年何月,混沌中闪出一道白光,有了光明,也就有了黑暗;...
炎热的夏天,去水上玩耍时一个绝佳的好去处,室内的水上乐可以说是神奇的存在既可以享受凉爽又可以尽情的游玩,那么你知道世界十大室内水上乐园吗,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世界十大最佳室内水上乐园1. 热带岛屿水...
早年,忻州人过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蒸一些面捏的燕子。其制作程序是,将发好的面揉成条形,用剪刀剪出燕子的耳朵、翅膀、尾巴、羽毛,涂以棕红色,以两粒黑豆做眼,捏好后上锅蒸熟。折一枝带棘针的枣树枝,剪黄绿纸...
乞柴习俗是新厝镇元宵节民俗活动之一,带有明显的莆仙文化的特性。乞柴习俗由来已久。每年元宵节前夕,旅居海外的乡亲和出外兴业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参加闹元宵,其人数和规模为全年之最。乞柴是闹元宵活动最重要的环...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日名称,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端午习俗。沁县是浊漳河...
《八仙七巧灯》是流传于邢台宁晋县的一种民间灯舞。它以灯为主要道具,由“八仙人”和“七巧灯”两部分组合而成,多在夜问表演,常和其他民间花会联合演出。1983年秋,通过对民间舞蹈的普查,发现《八仙七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