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全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十堰也因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端午节期间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十堰,端午节一大早,市民就会趁着露水未干,将艾蒿采割回家,插、挂在门头上。旧时郧阳城还流传着“商行五月五,天师骑艾虎,一把菖蒲一把艾,我把蚊蝇驱门外”等民谣。
十堰人不仅有端午节插艾蒿的习俗,还有用艾蒿的独特习俗。比如,人们常将艾蒿叶放入洗澡水中浸泡,然后擦洗身体,可预防一些皮肤疾病;将艾蒿叶晒干装入枕头,可以治疗头痛,并使人容易进入梦乡,对失眠者非常有效;人们还利用艾蒿叶和其它具有驱瘟作用的中草药一起切碎装入袋中,制作成实用的保健腰带。
传说在古老的年代,人间出现了“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月初五日占着重五,五毒最为活跃。天上的太白金星知道五毒为害,一刷子把天宫的五瑞草刷到人间,人们就种植五瑞草治五毒。后来织女又把属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五彩丝线带到人间,用丝线缠住五毒。五瑞草、五彩丝相配,在端午节可治五毒。
据十堰民俗专家介绍, 所谓五瑞草,就是菖蒲、艾蒿、石榴花、蒜头和山丹丹。在十堰五瑞草已达十种以上,除上述外,还有夏枯草、灯芯草、槐枝、车前草、鱼腥草、 光明草等。
相传,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江沉溺,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和敬仰,就把这天定为端午节。因为郧山汉水曾留下屈原诗篇的缘故,郧阳人把端午节视为一个盛大的节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此外,在堵河与汉江交汇处,有个叫乌江(乌水河)的地方。传说项羽从乌江口一处悬崖峭壁上跳江,当地人每到端午都会纪念项羽。这里有五个村落(韩家洲村移民外迁,现余4个村),制造有7条龙舟,端午节这天,村民们头缠头巾,吃罢午饭后就开始赛龙舟。
据史料记载,端午节这天,在均州城、郧阳城,家家艾蒿、菖蒲与彩旗、红灯、龙舟相映。郧阳府、均州府、 郧西县府的官轿、官马都到了码头江边,在“加油!加油!”的震撼声中,开始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今年,郧阳区又将举办“水源颂”第七届龙舟节。
龙舟比赛同时也是丹江口市人民最有特色的活动。古均州(已沉江底)是龙舟比赛的发源地,龙舟比赛定点于均州城外的汉江河段——古称沧浪水,龙舟比赛规模很大,是一种群众自发的、以各种特定群体为小单位的大型民间活动。
吃粽子传说是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吃了屈原尸体,投粽子于江中救屈原。以后屈原投江的五月初五日就以粽子投江纪念。
十堰各地包的粽子也不尽相同,两竹的粽子形状是立体四面四角形,包腊肉丁子。房县的粽子是两平面三角平体, 用白糖、芝麻粉配料。包叶有青粽叶、竹笋叶等。粽子的主料是糯米,先将糯米洗净,放在水中泡半天左右,再把粽叶子洗净, 竹笋叶要先用水煮。
端午节这天,还有着别具风味的吃粽子、喝雄黄酒、煮鸡蛋、煮大蒜等习俗。同时,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要涂朱砂,喝雄黄酒,用五色草浸水沐浴,给孩子挂上香囊等,以避邪驱瘟。
在房县,端午节最能体现出浓郁的酒文化,人们用宫廷秘方制造黄酒,兑以少量雄黄,制成独特的雄黄酒自饮或待客。
十堰民俗中有四句话,“吃了清明蛋,坛里不能闲。再泡鸡鸭蛋,端午当早饭。”在老郧阳城,离城较近的农村。早在三月天,鸡鸭蛋满仓时,家家户户就煮几大锅咸蛋放冷,装进大罐子里,等到端午节家里吃一部分,再拿到集镇或划龙舟的码头去卖一部分。
“端午接姑娘,喝酒吃饭香”,端午节接姑娘、女婿回娘家过节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端午节人们佩戴的香囊中,装有切碎的艾蒿、雄黄、苍术、香草等配制成的香料,可驱昆虫、散浊气。香囊的外表通常十分讲究,上面绣有花卉、鸟兽、虫鱼、瓜果、人物等生动的图案。“儿童五月佩香囊,敢将十指夺针巧,不把蛾眉斗画长。”一个香囊就是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在竹山县,端午节家家户户不仅吃粽子、煮鸡(鸭、鹅)蛋、挂艾叶、戴香包,还把钟馗、道教天师的剪纸图像张贴在室内,意谓驱邪,同时也是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在香包的制作上,竹山人别具一格,他们将绿松石镶嵌在饰品上,让饰品更好看。
“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之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1...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灾难必然会接踵而来,命终还会堕入恶道。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叫崇祯皇帝,他前世是个小沙弥,在庙里盖房子时不慎...
孝义贾家庄婚俗是沿袭与传承了古代婚俗六礼的基本规制,并结合当地文化与风俗的特点,演绎、细化、传承喜庆热烈的婚嫁礼仪程序。它具有古朴而丰富的内容,婚俗仪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四十多项礼仪,每一项都有着深邃...
今天的汉族人很少举行成年礼了,汉民族男女到成年时,取个学名就算进入成年期。但旧时的甘肃村民却要举行隆重的成年礼。每当一个人到了18岁时,家长要请阴阳、师公、庙管以及父亲、舅舅等人到当地神庙去举行成年仪...
怒族过去由于生活在怒江大峡谷的深山老林中,很难购置到铁(铜)锻造的锅,煮饭煮菜常用竹筒。在贡山丙中洛等地怒江边有大量的页岩,岩片很簿,在土中柔软,易采。见阳光后很硬,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怒族人用其盖房子...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母亲生平敬奉观音大士。一天梦见观音大士携一童子走进家门,母亲很欢喜地把童子抱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怀了孕...
义勇祠位于白云区石井街石潭路升平下街11号。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迄今曾作多次维修。坐西朝东。三路三进,中路为主祠,以青云巷相隔,左右为衬祠,总面阔31。46米,总进深51。26米,建筑占...
莆田“十音”,古称“十番”,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乐,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在莆田,十音分为“武十音”和“文十音”, 黄石镇惠洋便是莆田武十音的发源地,惠洋十音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
在古老的文化长河中,有一股静静流淌的文化清流,一直滋润着农村大地,那就是家喻户晓的谚语。它是由历代农民,通过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地发现,并且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就形...
滔滔黄河,绕河套、夺龙门,一路汹涌澎湃地走来。当大河行至山东惠民县清河镇时,河道忽呈南北走向,于拐弯处,有一处深潭,名曰“白龙湾”。历来素有“开了白龙湾,先冲武定府,后淹阳信县”的说法。作为黄河下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