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录》中记载:“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意为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地开门放爆竹,热闹庄重地迎接新年的到来。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鞭炮声,为新年的到来增添了喜庆气氛。
正月初一大清早是新的一年的开端,对这一时刻,浮梁的老百姓是非常讲究的。新正年头,谁都希望开门大发,讨个吉利。天刚蒙蒙亮,守岁的主人就已烧好了开水,洗漱好,装好了全盒,做好了开门放爆竹的准备。这时,熬不住守岁长夜已经“落福”的孩子,也在过年的喜悦中早早醒来,听话地穿好衣服,洗好脸,静静地等待着“开门爆仗”那热闹时刻的到来。
按旧俗传统,“开门”要讲究时辰、方位,人们按照各个年份的黄历记载的新年的具体时辰来开大门,朝大吉大利的方向敬天神,以示“开门大吉”。由于初一“年头日”含有“北头”的含义,所以“开门”多由年纪大一些的长辈来做,不轻易让小孩子插手,怕他们毛手毛脚,乱说乱动。而在一个村庄,天刚蒙蒙亮,在宗祠内值夜的族老总是第一个开祠堂门放鞭炮,迎接新年第一个早晨的到来。听到宗祠门口响了鞭炮后,各家长辈先将大门拉开一条缝,丢出一挂“小百子”,待小鞭炮响过之后,长辈口中念着“开门大吉”,然后将大门全部打开,接着便将早已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点燃起来,随着“雨夹雪”的响起,一串串火花不断喷发硝烟伴着晨雾把大门内外罩了个严严实实。一个村子,一家开门放了鞭炮,接踵而来的是此伏彼起的鞭炮鸣放大合唱。外面的鞭炮在不断的响,村庄的上方浮现出一层厚厚的硝烟。家里的人一边准备着吃新年的第一顿早餐,一边在倾听和议论着谁家的爆竹放得最长、最响。而小孩此时已经按捺不住激动和兴奋,跳着出门去捡未炸响的爆竹,许多小朋友聚在一起,从这一家跑到另一家,绽开的笑脸和亢奋的激情,组成了一幅幅欢乐的新年画图,增添了节日的愉快气氛。

元旦放爆竹,其原意在于驱鬼逐邪。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述道:“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山臊,传说是西方山中的一种怪物,高一尺多,生一只脚,从不惧怕人。人若遇见了它就会发冷发热,生起病来。如果将竹筒子放在火中燃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山臊吃惊害怕,就会很快地逃遁。对此习俗,宋代诗人范成大《爆竹行》一诗,对吴地过年燃放爆竹的情形作了很精当的描述:
岁朝爆竹传自昔,吴侬政用前五日。食残豆粥扫罢尘,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二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百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余威可驱疠。屏除药裹添酒杯,昼日嬉游夜浓睡。不同的是,吴地在节前五天即腊月二十五夜就燃放爆竹了。然而爆竹的正史,却是来源于“庭燎”。《诗经·小雅》早有“庭燎晰晰”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当时用竹竿之类做成的火把。竹竿燃烧时发出爆裂声,故又名“爆竹”。到了唐代,有个叫李田的人,在小竹筒子内装上硝,于是产生了装硝爆竹。后来,人们又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筒,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排成串,才称为“鞭炮”。
按照浮梁的传统习俗,开门爆竹之后,紧接着就是迎喜神。迎喜神也叫开门出行,就是按照历书上所标示的新年吉方跪拜礼迎接喜神。在民间诸神中,喜神是位没有姓名的神祇,其图像也很少见人描绘,但历来受人奉祀。迎喜神的做法各地大体一致,都是面对吉方跪拜行走,有的人只走几步,但有些人非常虔诚,就跪拜行走较远。总之,都是求喜神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百事顺遂。关于拜喜神,田秦斗有《竹枝词》赞颂这一风俗道:除夕何曾废迎送,辞年客去夜三更。忽听爆竹声声碎,莫是邻家已出行。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