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锦屏、三穗等县的侗族村寨,有的在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有的则在七月的“寅”日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节日之前,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集体到河边将竹筒、水桶及粽巴叶、干蕨菜洗净,回家以糯米、高粱和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酿制甜酒。节日菜肴以鱼为主,还要吃不放盐的玉米和瓜菜,这是“忆苦饭”。旧时节日礼仪在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盛满糯米饭的器皿,饭上面盖四张接骨丹叶,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的距离给每一房族摆若干张接骨丹叶,叶上放糯米饭和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两碗甜酒以及干蕨菜拌腌菜,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的竹制的新筷子。摆放完毕,由年纪最大的先品尝各种饭菜,然后各房按长次顺序入座,一起吃饭。
黎平、从江、榕江一带的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有的在七月十四、八月初一等不同的日子。很多地方过节的前一天,由妇女到河边把餐具洗净备用。过节当天,晚餐特别早,席上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新制的实心筷,房门一律敞开,并用未出穗的禾苞或用笋壳叶包糯食,祭供祖先。次日清晨天未亮,走廊上香火通明,全家共进晨宴。饭后,男人杀鸡宰鸭,为迎接客人作好准备。节日期间,还要举行对唱大歌、斗牛等活动。
榕江县七十二寨的侗族地区吃新节,没有统一的日期,各地侗族村寨根据本地传统习惯而定,一般选择“卯”、“酉”的日子吃新,有的寨子吃新节选在小暑后的第一个“卯”日(农历五月底至六月初);有的寨子选择六月第一个“卯”月或农历六月第一个“辛”日,而有的寨子选在农历七月初五、初七、十一、十四过吃新节。还有的村寨分别在六月初和稻谷成熟后过两次吃新节。
侗族吃新节时,用3棵新谷穗来祭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侗族的祖先原住在广西梧州、浔江一带,因为那里“田在高,水在低”。当时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低下,加之人口发展越来越多,由于人多田地少,种出的粮食不够吃,生活非常艰辛。为了生存,侗族祖公商量决定迁徙,沿着都柳江逆水而上,先是乘船,后来徒步,翻山越岭,他们来到一个三岔河口,不知该走哪条路为好?就默默地向祖先祷告,然后向天空甩出自己的拐棍,拐棍落地后,见到拐棍尖指着中间那条路,祖公们就从所指这条路往前走。于是,来到了黔、桂、湘三省(区)相互毗邻的地带,开荒造田,种植水稻、蔬菜瓜果,不出所料,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片稻谷和蔬菜瓜豆成熟,一派丰收的景象。有了吃之后,人们喜笑颜开,都说这是祖先引来到了好地方。为了感谢祖先之恩,吃新节这天,每家每户到稻田里摘取谷穗3棵,象征当年的新谷,开田捕捉当年放养的鲜鲤鱼。并备好祖先爱吃的糯米饭,鸡鸭肉以及蔬菜等,祈望祖先保佑当年粮食获得丰收。
鄂伦春族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神秘的大小兴安岭地区是鄂伦春人的家乡,几千里的苍茫林海造就了鄂伦春人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也形成了他们就地取材、以狍皮制作服饰的传统。鄂伦春人在制作狍皮服饰时会...
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奇特风俗,由于历史环境不同,我们对这些现象很难理解。在美国墨西哥的小镇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骷髅,究竟为何墨西哥人如此喜欢骷髅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可曾遇见或幻想过一群骷髅的狂欢...
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开的世界盲人联盟成立大会上,确定每年的10月15日为“国际盲人节”,这使盲人在国际上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和自己的节日。在这以前,盲人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欧洲国家的...
端午“泰极否来” 古人过端午是这样“驱邪”的古时候的人们把端午看成是毒日、恶日,随着时间推移,至今仍然流传和保存了许多在端午这天驱邪、解毒、求平安的习俗,比如饮雄黄酒……世易时移,现代人该如何在这一天...
灵泉寺摩崖塔林位于安阳西25公里灵宝山南麓崖上,位于善应镇南坪村南。因山就势,每层塔龛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共有塔龛156座,其中40座有塔铭题记。塔龛名称有灰身塔、支提塔、像塔、灵塔、散身塔、碎身塔、...
6月23日剽羊节是云南鹤庆西山区彝族传统节日。这一天太阳落山之后,村中草坪上烧起一大堆柴火,火堆后立一棵三丈高的松树,树上悬挂一只剥了皮、掏去肚杂的绵羊。村里所有猎人,在百步之外用弩箭射羊。谁先射断系...
金华火腿是浙江金华汉族特色风味食品,是金华市最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产。相传起源于北宋,迄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它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它的美味,还因为关于它的美妙的传说故事,不过版本不一样吆,采集这里大...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