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忌扫地,忌串门;初一至十六忌在门前晾晒衣服。正月初三忌煮生米,新婚喜日,孕妇忌进新郎家门。新媳妇娶进家不满三天忌上楼和串门,不满一个月忌在娘家过夜。产妇不满一个月忌入他人门宅。“开财门”、生孩子忌外人入屋三天,猪、牛、马等大牲畜忌入别家门宅,忌扛着锄头进家,忌背着空背篮和挑着空水桶进家。舀饭忌舀甑子中间的饭。忌用刀砍门槛或垫在门槛上砍东西。未婚青年忌吃猪蹄叉;小孩忌吃鸡头、鸡脚、鸡下巴等等。
仁和镇阿峨新寨村壮族人民喜爱绘画绣花,木刻版画。1973~1990年,有43名农民创作版画401幅,州展出121幅,省展出54幅,两幅获银质奖,3幅在《民族画报》刊登,5幅被国家选展。1984年10月,应日本国路姬市日中友协会长福田一郎邀请,新寨农民选出24幅版画作品寄往日本,有22幅入选参展,受到日本朋友的赞扬。这些作品以农民独特的思维与手法真实的记录了壮族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状况,刀法纯朴粗犷,饱含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2005年阿峨版画制作出了20幅套色版画,使版画由单一的黑白颜色发展到多种颜色。由于套色版画是刻一层印一种颜色,有几种颜色就要刻几层,这样彩色版画就具有与黑白版画不同的不可复制性,从而增加了彩色版画的价值。
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还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蝴蝶妈妈相关。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妈妈、大宇鹡鸟是苗族的始祖,是创业者,把这些蝴蝶、鸟纹绣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这些图案还有明显的阴阳结合、创造生命的寓意。表达了苗族祖先对自然、宇宙、对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认识。
踩花山,苗语念“道比作”,是苗族传统的春节大型群众文艺活动节日,聚居在花山周围的苗族人民。每到正有初一至初五云集踩花山,欢度这一隆重节日。花山节到来之前,首先选择一个比较平缓的山包作为“花场”,中央立起一棵3-4丈,五颜六色的花杆,花杆上绑上彩旗和松枝,彩旗象征着胜利,松枝象征万古长青。其次由苗族中选一德高望重的长者为主持人。正月初一这天,苗家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拥来,每年都有三五千人云集花场。当主持人宣布花山盛会开始。公布花山约法三章之后,苗族青年男女就围起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圆圈随着小伙子们悠扬的三弦声翩翩起舞。不知疲劳,从早到晚持续数日。跳饿了就向前来赴会做生意的小贩买一碗清凉卷粉充饥,口干了就打一碗甘甜的山泉解渴。苗家有跳不完的舞,唱不完的歌。青年男女借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用歌来表达内心对异性的爱慕,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当各自选中如意对象后,就开始对歌,有的站在花场上,有的则到花场边的大松树下。一旦“达成协议”就含情脉脉地互赠定情信物。
当然,对歌的也不完全是谈情说爱,寻求配偶。花场上有一条规矩,不论男女老少都可对歌,但出了花场,青年人就不能跟老人对歌了。花杆脚下,常有中年或老年男子吹起芦笙。跳起芦笙舞。传说这样做,可以换来五谷丰登,六畜旺盛的年景。近年来的花山节与过去比已有所变化。前来参加踩花山的人数增多,各民族都有,特别是不少彝族青年也成群集队地参加踩花山节,在花场上对歌起舞,显示出民族团结,融洽的气氛。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 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原始天尊妙无...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