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布依族传统民居精神层面的营造习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仪式上。
架码的那天要杀一只土公鸡,这是用来祭祀鲁班的。首先要敬鲁班先师和木匠自己的师祖、师傅,这就是所谓的“祭鲁班仪式”。这时候木匠师傅口中念念有词,比如“此鸡,此鸡不是平凡鸡,头带红冠子,身穿红袍衣;日在昆仑上山叫,夜在昆仑山下啼;别人讲你无用处,弟子讲你是个‘架码鸡’”、“我是某某的弟子,……用雄鸡点血,今天大吉大利。”当然还有很多师傅认为带有神秘迷信色彩的言辞没有一一念出,我也不便追根问底。然后,掌墨木匠弹墨开工。
这天用的柱子有一定的讲究。砍伐的时候,树的倒向一定是往山坡头上倒放而不能往山坡脚下。如果不慎树往山下倒了,就不再采用。因为往坡上倒的树是吉利的象征而往山坡下倒的树则是不吉利的象征。这种架码的树可以先砍好,但是必须在一年之内用上。从正式的“架码”那天开始,两天之内所有的大柱要打好洞眼。在打洞眼的时候,有些树很大,所以掉入柱眼里面的木渣都要取出。大人的手掌太大不易取出,于是便放铜钱在柱眼里,让小孩子去捡里面的铜钱,顺便把洞眼的木渣捞出来。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祝愿主家起房大发大富,顺利把房子建好。
立柱前一晚要请酒,外家要来做客。他们还从本寨带来唢呐队奏布依小调,场面热闹非凡。请酒的当晚,主人家要准备一两毫子给木匠师傅。用一丈二尺布、一个红公鸡、一张席子、一个猪头摆放在堂屋神龛的八仙桌上,在桌旁捆上一把红纸伞,并把伞撑开。一吊新鲜肉钉在马架上。实行这些礼节的原因,当地人也说不清楚了。不过,我认为最直接的目的是:第一,主人家要准备一两毫子给木匠师傅是给予慰劳,并希望第二天立柱的工作希望他能做得尽善尽美。第二,敬神龛。这是理所当然的,这么重大的喜事当然要先通知祖先,取得他们的保佑了。至于钉一吊新鲜肉在马架上的意义,我没有亲自看过他们的操作过程,在所调查的个案中也没有相关祭祀礼节的经验感受,所以不敢妄自猜测。请酒当晚主家要杀猪招待客人。外家要带二份之一梁前来。
梁树一般是杉书或榔树,最吉利是姊妹梁即从一颗树根同时长出的 2 棵梁树。抬梁的主外家先来之后,随从的外家才能进入主家的寨子。抬梁的外家如果太远,可以事先在主家的附近买一棵梁树,就近安排。主家听到梁客已经到,主动到寨门口去迎接,接梁时必须要跪着接,同时还要敬酒。外家也带酒来祝贺主家大吉大利,并会热忱的赞颂自己的女婿和姑娘有本事。他们说到:“姑娘、姑爷有出息,能盖华宅,”并敬酒表示恭喜祝贺。外家敬酒时杯底下还藏有钱,要一并送之。
之后,所有人在外等候,人到齐就一同与各家自带的唢呐队,边吹边进寨。客人们送红布,一般是 2.8 尺长,主要用于“挂红”。外家的红布是 1.88丈(大约 3.33 米)长,中间还要结成一朵花。抬梁来时红布就一直是全部包缠在梁柱上的。除此之外,各种当天祭供的东西通常也要外家准备一些。这可能是一种回礼方式吧。
吉日良辰,天地开张。在立柱之前主家就请先生先看好时辰,立柱的仪式过程就按照师傅给的时辰开始。这个过程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杀一只红公鸡请师和驱煞。请师即请鲁班师傅和木匠自己的师祖、师傅。驱煞即师傅说一些咒语赶走一切不吉利因素。这个过程主要就是木匠念咒语,最后祝愿立柱大吉。比如:“此鸡,此鸡不是平凡鸡,头带红冠子,身穿红袍衣;日在昆仑上山叫,夜在昆仑山下啼;别人讲你无用处,弟子叫你做个请师鸡。”于是,就直接用于驱赶凶神恶煞。我想这是由于此鸡本来不是平凡鸡,现在又吸入了掌墨木匠师傅们的仙气,所以就可以直接用于做驱煞的仪式工作。这个时候木匠师傅接着念的是:“一扫东方甲乙木,二扫南方丙丁火;三扫西方庚辛金,四扫北方壬葵水;五扫中原戊己土。”接着,师傅就用锤碰击一根树柱脚大声喊到:“发锤!”然后,师傅念颂词道:“日吉时良,天地开张。今年好年期好时辰,百无禁忌大吉大利。起六历,杨氏将军齐起立,料料是神,鲁班先生化为神。我斧不是非凡斧,我斧是鲁班弟子请造斧,打一锤来千斤重,打二锤来万万力,快快发来快快起。”紧接着,大家齐声说“起!”于是众人立柱。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