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故又称西大寺。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中宗乙巳年(公元705年)。赐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统间赐名回四万善寺,及明洪武时赐名清真寺.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元至明末,经赛典赤、铁铉、郑和等人几次重修扩建。明永乐、天启及清代均有碑纪其事,解放后迄今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楼、台、亭殿布局庄严肃穆,外观则古老而显敞亮,结构壮观而紧凑,内观则匀称和谐,碑、雕、画多系罕见。
这座清真寺占地9.1亩,总建筑面积270O平方米,由照壁、石坊(上有“政建陆次”字样)、大门、三间庭、省心阁、南北厅、碑亭、阿訇斋、沐浴室,礼拜正殿等建筑群组成。相传,省心阁建于宋代,明朝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修清真寺时复修,后经多次修葺,仍保持原貌至今。
省心阁为四角形楼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布局庄严古雅,现经彩绘,映翠飞丹,玲珑绚丽,为寺内主要建筑之一。正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石栏前一左右各立一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即《重修清净寺碑》。正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的牌匾。殿内后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系“土耳其”体书法,笔势苍劲,线条流畅。右边是阿訇宣讲台。大殿面积约为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同时作礼拜。大殿四壁饰有花一图案,套刻着古兰经和阿拉伯文的“嘟哇”,这些沥粉贴金壁板为国内合一老清真寺现存之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清真寺的整个布局以其中前合壁的建筑手法,体现出伊斯兰教份真寺在中国的早期建筑风格。
此寺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营里清真寺,顾名思义就是“兵营中的清真寺”。对于营里清真寺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宗年间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侨居长安的一些阿拉伯或波斯官兵就被安置在学习巷,而且他们的兵营就驻扎在巷内,为了方便这些外籍军人的宗教活动建立了一座专供官兵使用的清真寺,由于该寺在军营区域内因此取名“营里清真寺”。
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元代回回军驻在了长安,元政府专门为驻扎在军营里的穆斯林官兵建造的清真寺,但是否建于元代待考。有据可查的年代应该是山门楼上牌匾标出的清乾隆甲午年间建制年代,当时这里驻扎的军队中多为穆斯林官兵。为方便宗教生活而建造的此寺,至今小学习巷向北段仍有一条笔直的狭窄小巷,据传是当时兵营中的军械库为方便运送箭支而开辟的专用通道,俗称“箭道”。
小学习巷是条僻静幽深的小巷,营里清真寺就在巷子深处,因为地处偏僻之所,和小皮院清真寺一样很少为外人所关注。虽然营里寺前院也是个封闭小院,但由于四周被各类民居楼房所包围,因此无法在北侧开门,只好在西北角面东开立大门楼。和大皮院清真寺类似,营里寺更像是小皮院清真北大寺的迷你版,寺院中央也是一条石砌长廊,不过比小皮院寺短很多,上面缠绕着花草想必夏日坐在长廊下十分凉爽,还有山门楼两侧的月亮门以及月台上三连石牌坊门。
西安北广济街清真寺位于莲湖区北广济街南端东侧83号,俗称小寺。相传创建于明代晚期(公元1600年前后),地处广济坊,临近化觉巷清真大寺俗称“清真小寺”坊民嬉称大寺的“哨门”。清乾隆33年(公元1769年)重新翻建了寺院主要建筑。北广济街清真寺原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足1000平方米。
建筑布局未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而依据地方方位来设置建筑物。其建筑群由礼拜殿、邦克楼、南北亭、沐浴室等组成。寺内主要建筑:礼拜大殿,殿高12米,宽13米,雄伟挺拔,系我国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古典建筑,由前檐卷棚、中殿、后窑殿三部分组成,其规模宏伟。殿前正面有木雕“冰叉梅”格子门12扇,两侧山墙及看墙砖雕、石雕刀清细宜,很有欣赏价值。大殿内12根巨大的红木圆柱订立,正中两根圆柱立粉涂描“海水朝阳及云花”格外靓丽。天棚藻井彩绘花纹,阿文都哇融为一体,更显庄严肃穆。
大殿屋面琉璃瓦覆盖,异角飞檐、极为壮观。殿后玲珑别致的邦克楼面临广济街,耸立于后窑殿上。邦克楼为双层六角形,是我国罕见的砖木结构式阁楼。楼高13米,造型奇特,楼内木刻砖雕精美可观,正面砖雕格子门,刻工细腻,花纹奇特,别具一格。现为西安现存古代建筑之珍品。
寺内南北亭为砖木结构,殿前月台南北两侧山墙,展示世界伊斯兰文明的著名禁寺、圣寺(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地方)和阿拉法特山、吴侯德山等圣山境地的砖雕艺术是世界少有,国内唯一的浮雕艺术,富有诗意。殿内共有五座门楼,临街两侧为山门,从寺院北侧巷道进入为大门、正门、护门,五门均为青砖浮雕悬空,石雕门墩垫基显得宏伟庄重。
进寺院的大门、二门正方的“清真寺”匾额为清代名家宋伯鲁和现代榜书家石宪章题书。整个寺院建筑特色是,寺小充分利用台阶来显示大殿的肃穆庄严。内部以雕刻精美取胜,各种建筑的浑厚色彩、砖雕、石雕、木雕的细致精巧,为古老的寺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文化品味。北广济街清真寺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寺院。
相关阅读
“坊”源于唐代,是唐时的一种区域划分,唐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容纳了大量从西亚、中亚迁入的穆斯林。随着大量穆斯林的涌入,伊斯兰教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为了宗教活动和生活的方便,穆斯林依清真寺而居,这种布局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每座清真寺都形成一个“坊”。“坊上人”是西安地区对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的一种亲切的称谓。
南加州小镇有一个别开生面的活动,每年吸引众多男女老幼来参与。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传统”便是人们整齐排列在火车轨道旁边,在有列车驶过时,一齐脱掉裤子,向火车乘客露出屁股。这名为“向火车露臀”(Moon...
石鼓,即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出土于陕西省宝鸡石鼓山上的十面石鼓历经千年的沧桑,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书家第一法则”,备受历代帝王、文人墨客和考古学术界尊崇,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得知,我们普通人的智商一般是在90-110左右,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很有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才。那么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上十大最聪明的人,干性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世界...
乐亭县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位于唐山市东南部,环抱京唐港,毗邻曹妃甸。北靠燕山,南临渤海,土壮民丰,渔业、盐业的质量世界闻名,素有“燕东天府”、“冀东粮仓”之誉,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
由来传说最早都是麻姑传说,见于晋朝人葛洪所著的《神仙传》,称其为东汉著名贤人王方平之妹,十八九岁的女子,是个女巫。王方平与其妹麻姑相遇时,麻姑说已有500年未见面了,东海已3次桑田了,今水又浅了,足见...
沧县狮舞是沧州市沧县的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历史典籍记载,沧县狮舞最早起源于汉朝,明朝时已广泛流传。沧州狮舞以同乐会形式存在,早年多在庙会和春节民间花会时活动。沧县的狮...
捷克主要的法定节日有:1月1日 元旦3-4月 复活节(星期日至星期一2天,具体日期每年有变化)5月1日 劳动节5月5日 布拉格起义日5月8日 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7月5日 康斯坦丁和麦托杰耶传教士纪念日...
秦始皇末期,刘邦做亭长时,有一天夜里刘邦喝醉了酒,前行者回报道,前面有一条大蛇阻挡在路上。请求让我们回来。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说:是壮士的跟我来,怕什么!由是勇往直前,刘邦挥剑将挡路...
汉沽飞镲(chǎ)大约产生于清朝光绪初年,解放前养船人家都有“飞镲”的道具。用于出海作业,渔业丰收、捕捞归来等喜庆活动及酬神。汉沽“飞镲”是沿海渔村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 、民间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广...
欧洲结婚当天才开拍婚纱照,而拍好的婚纱照经常压箱底。而且对于欧洲人来说拍婚纱照是不吉利的。现在中国人办喜事,小到拍婚纱照,大到结婚婚典礼,几乎都“从洋”,真正的激进式中国婚礼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见了,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