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东山坡村的来由也足以说明灵山老母香火的鼎盛,灵山前有一个村庄叫东山坡,据村庄有关族谱记载:该村原叫蓝家庄,是以即墨城蓝家为首的大户人家,为了来灵山膜拜灵山老母的方便,在灵山山前买得土地,并盖了房子,以到灵山膜拜老母住宿、休息之用。平日则雇人照看,久而久之,即墨及即墨以外的有钱人家,相继在此购买土地、盖房搭屋,渐渐地成了一个村落。由于西边一路之隔的村叫山坡,为分辨两村,故而称之东山坡,西边的原山坡改名为西山坡。
据老人讲灵山老母像在以前是座风磨铜的塑像,是信众门集资修的,大约有一米半高,风一吹闪闪发光。风磨铜非常少见,其价值与黄金相仿。后经庙宇历代人供养,渐渐知道她价值人的不多了。民国年间,在青岛有个日本浪人叫中岛速一,有年灵山庙会他来到老母殿识得老母铜像是无价之宝,后花钱雇了灵山南林戈庄村一个外号杨大仙的地痞,杨在灵山村有两个哥们,都是不务正业的人,他们听说有人出高价要他们偷老母像起初也不敢,后经再三怂恿,三人于庙会后一天深夜,来到大殿,上香磕头后用棉被包裹铜像,调来即墨北阁街车夫傅二,特制一个大木头盒子,将老母像从后山滚下山后送到青岛。中岛速一非常高兴,连夜运送日本。
事发后许久无人察觉。灵山有座倒坐庙,里面道士姓段,段道人是张作霖年轻时把子弟兄之一,他在天津就听说老母像被盗连夜回即墨,报官给当时的即墨县长。不出半月水落石出,杨大仙被抓,后战争四起,杨出狱后,精神萎靡,不久离世,无有后代传留,断子绝孙。另外那两个地痞逃亡潍坊,在潍坊与当地地痞发生械斗双双斗死,得到报应。说也奇怪,自民国始只要是山东即墨的人出国到日本都暗组寻查灵山老母像的下落,一百年了,至今毫无音讯,据说,当年载着老母像的船没到日本就沉海了。
老母身边的童子有两个,一个是孙三姑娘,她家住灵山前,常遭到继母的毒打,且不给饭吃,一次孙姑娘在灵山底挖野菜,由于体虚,突然倒地,再也没起来。灵山人可怜她,给她塑了个像,塑在老母像身后,从此被灵山老母收留。
另一位童子方勇,近代人,家道殷实,才高八斗。然自小阴气重,恶病缠身。生前留下遗言,死后必要跟随老母修炼,不久病逝。由于为灵山修建庙宇颇费财力物力,灵山人圆其心愿将其塑像同孙姑娘一起,塑在大殿内。老母灵验异常历朝历代有传说。
灵山山前的云阶是1992年一位80岁的旅美华侨刘女士捐资1万美金修建的。”这位老华侨的父亲被灵山老母解救过。
刘女士家当年也住灵山附近,家境还好,笃信灵山老母,不时焚香膜拜。战乱开始,四处土匪流窜,刘女士的父亲也惨被土匪绑架,并留下话说,三天交来500大洋赎人,否则就撕票。500大洋对于当时的刘家无异于天文数字,刘家东借西凑,用遍所有关系也难以筹齐,没有办法,只能全家虔诚祈求灵山老母保佑。
三天过后,土匪没接到钱,恼羞成怒,将刘父蒙上眼睛,堵上嘴,绑上双手,赶到村子外面,挖了一个大坑,准备处死。刘父心中一直在祈求灵山老母显灵保佑,当土匪举起大镢头准备往下砸时,忽然奇迹发生了!远处听到一声“鬼子来了,快跑啊!”土匪一听喊声,立刻扔下镢头撒腿就跑,把刘父扔在那里。
刘父正不知所措,忽然发现绑自己的绳子松开了,蒙眼、堵嘴的布掉了下来,一位灰布衣服的妇人出现在眼前,拍了他一把说:“还不快走,更待何时?”,随即给他指了指路。
刘父转身准备走,回头想要道谢,那妇人已不见踪影。
回到家后,全家正急得像热锅蚂蚁,一看见他,放下心来,问了经过,一致认为是灵山老母显灵,从此对灵山老母更加虔诚。后来刘女士漂泊海外,却始终不忘心中的信仰,听说家乡重修老母庙,回来捐资感谢灵山老母当年对父亲的救助。
“这么陡峭,来烧香的人岂不是要摔跟头吃苦了?”我看着这么陡峭的梯道自己不禁有些心惊。
“灵山老母不会让人摔倒的,这304级阶梯,自建好以后,从来没有人摔倒过,即使是一二十万人齐拜老母的时候。”“有的老人来烧香,一步一磕头。”这些老人有得从青岛来,许多还是干部家属。四月十四夜宿山坡村,十五日凌晨从山下拜到山顶。常见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包裹着红枣大馒头,寿糕,攀登在灵山陡峭的石阶上,内心有多么的虔诚可想而知!有得生意人会在山下摆上桌子,桌子上摆满贡品,香烛,以示虔诚。
老人们讲古时候灵山有十大景观:可惜今日以全不得见。
1992年,为弘扬民族文化,灵山镇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在原址上重修灵山庙,东配殿增修泰山老母殿、西配殿恢复三姑娘殿。财神殿,同时,对原有而已被破坏的玉皇庙、观音殿进行修复。重修的庙宇仍保持原庙宇的风貌。2010年至今又重建了天宫门,菩萨殿,灵山庙,坤灵钟,齐鲁第一鼓,胡仙庙,东阁三清殿,送子娘娘殿,聚仙洞,佛祖庙,关圣人殿,孔圣人殿。神话城,观音亭等,成为了即墨集宗教,观光,民俗,一体的重要场所。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