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国内外就有一座城市因一口名泉古井而蜚声世界的,如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大理蝴蝶泉。作为一个为战争而建的城池,能否持久地坚持与强敌抗争,城内是否有足可以供应数万人饮水的水源就是选城的关键。镇远依石屏山而建,从山缝流出的泉水长流不枯,镇远人就在山下凿石为井,并冠上一个个好听的名字,如惠泉、云泉、四方井等。有口水井像是一个长方形猪槽,就叫 “猪槽井”。有几口水井因水质特好,被那些文人墨客官僚喝出名堂来了,就流传了许多诗篇,还正儿八经写进了府志。例如明代知府周瑛,就写了《惠泉三首》:“为慕惠泉水,今来藩氏庄。一泓流泼泼,四壁影汪汪。爱此清华品,深居僻陋乡。山中声不断,星月共辉光。”有人说:镇远之所以人才辈出、长盛不衰,全是这些神仙水养育的结果。
江山如此水,有水者如斯。
——明 · 周瑛《惠泉三首》
味井即味泉,在府治南门山下,深数仞,味甚甘冽。
——《镇远府志· 山川志》
寒泉流玉液,独此味偏醇。
——明 ·程节《味井泉清》
洌井甘泉数仞深,纤尘未许俗相侵;冷冷彻底凝寒玉,一任幽人共洗心。
——明· 张守让《味井》
自镇远设府建卫(县),汉文化一扫边蛮陋鄙之习,设学宫,建学校,尊孔孟,广教化,开科取士,人文丕显,风气渐开。这座“禹门码头”就是专门为激励镇远学子努力向学而建的。“禹门”,即为“龙门”,寓意功名科第。凡中第的秀才举人从京城返回,大都从舞阳河乘船至禹门登岸,以示荣耀。古诗道:“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正因了镇远人千百年对文化的追求,才使得这里人才辈出,先贤接踵。文风盛者,民风自朴。走进镇远,便觉一种酽酽的古风迎面而至。
河流穿越,津渡就成了两岸交通的主要形式。昔日镇远有渡口十来处,如永安渡、杨柳湾渡、下坪渡等。这种渡口,多是人渡。而因商贸极度繁华,万船云集,水驿码头应运而生。明清时期,在镇远这3.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码头达20余个,八大商帮盒一些巨商都拥有自己的专营码头。一个码头连着一条街巷。岁月留痕,几百年过去了,旧时的府城大码头、卫城大码头、大河码头、禹门大码头、天后宫大码头、吉祥码头、米码头等,仍不甘寂寞,以残败的石条台阶,诉说往日的故事。遥想当年,每当红日西沉之前,上下入城的船只熙熙攘攘,争向码头靠拢,抛锚叮铛声、卸货吆喝声,交汇成一种都市特有的大合唱。几个末代摆渡人,仍撑着一叶木舟,默默地迎送过河的人们,一篙一桨,在平静的水面制造波纹图案,便成了一道道城市人文风景……
镇远因舞阳河连通辰河、沅江而达洞庭、长江,成了古代中华版土西南国际大通道,惟其如此得天独厚之水,才让镇远控扼一方而称雄。古人云:上善若水,得水为上;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作为城市,水乃风水之根本。所谓山随水行,水界山住,水随山转,山防水去。凡入一之中,未见山,先看水,两水之中必有山,水会即龙尽,水交即龙止。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水深处民多富,水浅处民多贫。水聚处民多稠,水散处民多离。来水委屈曲线抢,去水应盘垣有情。
一座城市之水如能达到上述之境界,就是绝佳风水了。镇远之水,莫不如此。举凡世界因水而著名的城市,多不胜举,惟有中国之丽江、之周庄;西方之威尼斯等,才真正具备水城氛围与魅力,盖因水与城之独特结构气质使然。
镇远,中国大西南山国之水城,不去驾舟一游,怎得个中其味!
落日之时,河中的芳洲愈发地绿,那是山影的眷恋。而河渚远处,则如镀金似地辉煌。这使我想到莱茵河畔的城堡,阿尔卑斯山脚的湖畔小城。或者说,这应该是英国大画家威廉·透纳(1775-1851)的油画作品《威尼斯大运河》:整幅画面中,金色的阳光、流动的云彩、闪烁的水波……,画中可见光线的投射与闪动,它们出现在船只和建筑之间的缝隙、微波荡漾的水面甚至在天空的流云上。画面中冷暖色调的对比反差非常明显,但它们集中在一起却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
镇远的落日也许比旭日更富艺术哲理。
在中国建筑史上,明王朝在修建城市盒屯堡方面,堪称登峰造极。弹丸之地的镇远,隔江建府、建卫、建县。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府、卫、城、垣、城楼、衙署、仓署、寺观、学校、文庙、钟楼及街市、官邸、民居、店铺、牌坊等。仅宗教性名胜古迹达150余处。
而建于南宋及明代的苗疆长城,更是工程浩大。城墙高5米,宽3米,蜿蜒盘绕在城北石屏山脊,远与镇竿(凤凰)、铜仁等地长城连接,组成保驿防苗的万里苗疆长城,堪与北方成长比肩。明代知府张守让题诗道:“谁将屏障倚云开,削壁当空抢郡回。自是皇图无外壮,长城拥出日边来。”
这是镇远上北门的城楼。这道濒水而建的城墙,将防兵、防洪集于一体,显示了它的气度不凡。而城楼,歇山双檐角高挑,采用斗拱挑梁,挂满以木雕图案装饰,而门窗皆精雕细刻,它仿佛告诉人们:这里不是战争的指挥部,不是敌兵屠城的祭台,它是一幅工艺作品,是凌云摘斗的天堂宫殿。而那一块块修凿工整、砌筑严密的石头,则是艺术大师不经意涂抹的油彩,棱棱角角,透出一种庄穆之气。
战争,于镇远人来说,是夕阳下的一道风景,没落而又辉煌。
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名舞溪桥,由镇远土司思南宽慰使田大雅与镇远土知州何惠同奏请朝廷修建。后因田氏土司家族内部仇杀,致使改土归流,修桥半途而废。此后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重修,至崇祯元年(1628)才高竣工,历时240年。桥为七拱,长135米,宽8.5米,高17米。后在桥上建了一座状元之楼,又称“魁星阁”,阁高15米,三檐八角顶,与桥东头中河山左建筑群形成呼应之势,为古城增添一景。清初,康熙皇帝寿诞之日,镇远人为表其忠心,将桥更名“祝圣桥”。此桥一通,即成“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抗战时期,大桥一度改作公路桥,济渡大兵车辆,奔赴前线。
当年魁星阁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对联提供了这样一条信息:在这条古驿道上,曾经有缅甸的象队驮着货物从桥上进入湖南。
有人说,镇远之所以人才辈出,就得了祝圣桥上魁星阁的风水。光绪四年(1878),镇远知府王炳敖在祝圣桥上主持修建了魁星阁,预言不出三年,贵州必出两个状元,后来果然应验。这两个状元一个叫赵以炯,一个叫夏同和。据记载,仅清代镇远出了举人240名,进士44名,武举人94名。民国时期,有个叫周达文的卫城青年,考中北大,算是新时代的 “举人”了。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