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当年庐山西麓有一个村庄,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有个后娘,对前娘生的春儿非常刻薄。一天,庐山点水滴冻,大雪封山,寒风刺骨,后娘硬要春儿赤足草鞋,到庐山顶上去打柴。刚到庐山脚下,天空“嘎”的一声,一只小云雀像箭似的,从春儿头顶上过去。春儿一惊,心想:莫不是山上的神仙派人为我这苦孩子引路来了。心中一阵喜悦,全身的劲都来了。循着小云雀婉转的歌声,一股劲向庐山顶上攀去。
春儿半山中遇见一位手扶龙头拐杖,掖着百须,精神矍铄的白发老翁。春儿见老翁慈眉善目,哀求道:“这么大的雪打柴,如何是好?”老人抚着春儿的头道:“上到岩头,自有办法。”说罢,从背上的葫芦中拿出一个长约两尺,肥硕而金黄的丝瓜绒给春儿,转身就不见了。
春儿紧追云雀好不容易攀上岩头,那个老翁神不知鬼不觉地又笑嘻嘻地站在他的面前,叫春儿向背后看看。春儿一转身,只见石壁悬天,只是中间一条缝,不得其门而入,老人说:“快把你那个丝瓜拿出来,现在是开门的时候了”。只见春儿手上的丝瓜绒放金光,忽然变成一个大金钥匙。春儿兴致勃勃地用金钥匙打开石门。只听一声巨响,两块石门豁然大开,门内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春儿随手拾了一星点儿金银财宝,转身出门,石门关了。从此,春儿用从石门中拾来的这点财宝,买了锄头铁耙,一心勤劳耕耘,生活慢慢好起来了。
后娘眼看春儿的好光景,心中又怪又恼。问明情况后,马上背起大箩筐,拔脚往庐山顶上跑,只见石门紧锁。后娘鼓起劲来,双脚跪下,并向石门念起诀儿来:“石门石门快快开,石门石门我进来。”石门也开了。这后娘喜出望外,爬起来往门里冲,忙用箩筐装财宝。正当她扛着一大箩筐财宝往门外跑时,忽又“呀”的一声,石门关了,留下“哇”的一声惨叫。从此,这狠毒、贪婪的后娘,被永远锁在大岩石里。春儿见后娘久去不回,前往寻找,只见巨石化为双阙,中间隔着一座深涧。从此,人们就把这地方叫石门涧。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此联是唐英所撰题庐山虎溪三笑亭联。唐英,字俊公,晚号蜗寄老人。清朝乾隆年间任内务府员外郎兼佐领等官,擅诗、工书画等。虎溪是庐山东林寺门外的一条小溪,《名山洞天福地记》称为“四十七福地”。虎溪上原先建有一亭,取名三笑亭,后废。
庐山素以“匡庐奇秀甲天下”著称于世。它不仅是蜚声中外的避暑胜地,而且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佛法名山。民间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神话传说。全国各地历代名人在庐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奇闻轶事。唐英撰写的这幅对联,即讲述了这样两则历史掌故。
上联向读者叙述了在庐山发生的一个传说:相传和尚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以溪为界,若过溪,寺后老虎就会吼啸起来,因此名虎溪。有一次,慧远送别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由于情投意合,边走边谈,不知不觉过了虎溪,虎即吼叫起来,三人相视太笑,从此传为佳话。该联叙及此掌故,认为他们三个人代表了佛,儒、道三种宗教派别和宗教泛流,发展历程。然而,对“三笑”事实持怀疑态度的自有人在。明代儒学提举王祎在《自建昌还径行庐山下记》中曾说:“修静始来庐山,时慧远亡时且二十余年,靖节时亦二十余年矣,安得所谓‘三笑’乎?或曰晋盖有两修静也。”王祎所言,不无道理,史实确凿可证。
下联则概括了东林寺白莲社的潮源历史: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不久,庐山东林寺便成为“佛教阐化之基”。慧远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到庐山宣扬佛法,在江州刺史帮助下,创建了东林寺,结下了白莲社,创立了佛教新的分支净土宗,又称莲宗,世人称之为“一花”,其后禅宗佛教又演化为五个宗派,人们称为“五叶”,每一宗派都产生出自己的领袖人物。
楹联艺术是文学艺术的一脉。唐英如同许多天才的文学家那样,没有生硬地照搬历史,而是依据离奇的传说故事,充分发挥了对联的借景抒情、探胜猎奇、对仗严谨、音韵铿锵的艺术特色,使人读后只会顿感兴味无穷,而不会去责怪、去追究故事的不真实了。
响水桥横跨杨溪铺镇卜家河口,原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因其河水流动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几里外都可听到而得名。原桥是民国十四年修筑,桥面为块石铺成,两边设青石栏杆,桥高15米,宽3米,长10米,1958年因...
保定的美术、书法艺术历史悠久,从汉墓中发掘出的大量造型精湛、工艺奇巧的文物中,可见当时艺术水平的高超。元、明、清以来,保定的著名画家有田汉卿、王朴、金百陶、谢签礼、吴焕彩等,颇有名气,民初又有姚丹坡、...
惠东县城平山与大岭镇之间,西枝江缓缓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流过。在平山青云社区靠近西枝江边的一个小山峁上,巍峨地矗立着青龙潭塔。青龙潭塔的前身叫“青云阁”,建于清代中叶,在上世纪50年代倒塌。青云阁的位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 今山西省闻喜县),东晋著名文学家,官至尚书郎。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他是历史上第一个注释 《山海经》、《尔雅》、《楚辞》、《方言》、《穆天子传》的学者。他生性喜好搜奇猎...
据传,白依人的祖先,原来住在永胜县的莲瓦塔鲁地方,是蜜蜂引路,把他们带到了夸萼山这个好地方,后人为了报答蜜蜂,便把穿着的服饰制作成“蜂装”,吹奏唢呐传承民族的历史,歌颂自己的祖先。故而,白依人用火草布...
“祭窑”是景德镇窑业历史上形成并世代传承的民间祭祀习俗,是列入江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景德镇瓷业习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地方性和行业性极强的民俗记忆。景德镇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祭窑仪式,主要...
1954年,台湾当局曾对岛内居民作过一次比较完整的姓氏调查,结果发现全台湾一共有768个姓,其中复姓4个。说到台湾的姓氏,有人曾说过一句玩笑话,假若你初次结交一个台胞,如果不知道他(她)的姓,就尽管称...
洗手间是我们日常使用极为频繁的地方,也由于公共场所的洗手间是众人共享的,所以在使用时就必须格外小心,以免影响了下一位使用者的情绪,而国外使用洗手间与国内有些地方是不太相同的。排队不论男生或是女生,如果...
揽头窝堡遗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丹城子村揽头窝堡屯,是金代时期遗址,遗址地表散布着大量古代砖瓦、陶器、瓷器的残片和各种建筑构件。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面积约达344万平方米。分布范围北达1....
在距县城北十几公里的唐河、泌阳河、毗河交汇处,有一个因河而兴的古老集镇——源潭街,在今之前的几百年间,它一直是宛东唐北一带著名的经济、文化和商贸重镇,与本市的石桥、马山口、荆紫关一并被誉为南阳四大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