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山歌乃流传于儋州地区民歌的主要类型之一。1962年,郭沫若先生视察儋州,听到关于儋州山歌的介绍和演唱后说:“儋州山歌不亚于唐诗”。从此,儋州山歌美名远扬。为此,留下这样一首山歌:
郭沫若到儋州境,
听唱山歌与调声。
歌词夸似唐诗美,
山歌因此远扬名。
其实,儋州山歌是一种民间文学,历史悠久。2008年,批准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在争取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它和儋州调声一样,被田间等名家夸作“南国奇葩”。
骆越之人是儋州最早的土著,源自西南沿海一带。古时候西南一带,流引一种绕口令,亦称急口令,拗口令,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和共和国同龄的我们这一代人,儿时所唱的就是这种绕口令,如:
丽丽板板,叫古南山;
南山独斗,独斗义山。
义山麻求,麻来中旨。
这种绕口令,我们这些人已退休了,但还记得清清楚楚。
进入西汉建郡,有了朝廷派官的统治,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以峒为单位的社会组织需要和社会交流。特别是在山地耕作,以歌传情,寻找爱情。有首古老的山歌:“山歌出处谁知尽,至今不知几多春。传说天皇始唱出,传予今世爱歌人”。很明显,有了郡治,懂得了皇上,出现了山歌。可见,儋州山歌成型于西汉。
进入唐代,儋耳改名为儋州,这种已被广大土著所接受的民间文学,人们称之为儋州山歌。儿时经常唱的一首歌:“鸡仔吱吱爸喂米,吃了走入山去埋。三片木叶遮盖你,捞鸦飞去又飞来”。应该是反映唐代的生活。
宋代是儋州文化发展的里程碑。苏东坡未贬谪儋州前,儋州山歌不仅传情说爱,还发展到说理抒情。如“放牛歌”:“天落一阵云头水,骗奴小侬赶牛归。好的爹妈予碗粥,孬的爹妈操棍锤”。劝化那些暴力家教的父母。查东坡居儋的诗文,如“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白头萧散满霜风,一笑那知是酒红。”“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须多。投棱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等,含有儋州山歌的痕迹,来源于儋州山歌。志书载,东坡居儋,常听到“夷声彻夜不息”,留下的文字“野老已歌丰岁语”,“书声浪浪,弦歌四起”。“黎歌蛮舞视公归”,“春则秋千会邻峒男女,妆饰来游,携手并肩,欢歌互答”等所反映的,既有山歌,亦有调声,这是儋州山歌,调声最早见诸于史籍,充分说明北宋以前,儋州山歌和调声已相当流行。由于苏东坡“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改变其人心”,又设馆授徒,使当地文人学士“常从游于桃榔林下,杨风于儒雅,俯唱遥吟”,又赋予儋州山歌诗的意境,提高了品位。纵观历代留传的山歌,出现一种“山歌诗”,可当山歌唱,也可作诗吟。《劝世歌》中的“教子成名存德盛,名存德盛好名声。好名声得人夸赞,人夸赞教子成名。”就是山歌诗。这个时候,不仅在操讲儋州话的人群中流传山歌,在操讲军话的城内居民也演变出自己的民歌:“江水流来沙盖沙,拨开沙面种芝麻。哥种芝麻妹种豆,芝麻结子豆开花。”
在流传的儋州山歌当中,有不少是古代留传下来的。如:“二姐首名嫁北境,有奴三姐嫁新英。有奴姐嫁落安海,尾姨轮后嫁州城。”这是明代留传的歌确定无疑,因为海头于明中期以前称安海。“月亮光光哥去广,己钱三百买沉香。三百沉香烧了了,保庇咱哥过太洋”。儋州妇女在明代有较多的“私己钱”,而明代儋州人开始到广州一带经商,当时儋州沉香在全国最好。为了心中的情哥哥,花那么大的成本买沉香烧来祈祷。是可证明儋州山歌源远流长。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