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把儋州山歌定位为民间文学,被省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那是因为儋州山歌那浓郁的文学色彩所致,并从与诗相通、歌词优美、形式工整、韵律严格、节奏强烈和较为全面的表现手法所体现。
儋州山歌题材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拾。内容上有叙事言情,有写景抒怀,有讽邪惩恶,有说理争胜,有横理斗趣,有劝世教化,有谜语塞书等。有的山歌如诗般美。如:“鸟题诗呀鸟题诗,状元头断鸟题诗。母在深山饥饿死,不放回家到几时。”“春日迟迟正好眠,夏日不是读书天。秋怕蚊虫冬怕冷,功夫收起到明年”。
儋州山歌虽然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为主体,具有新鲜性、生动性、纯洁性和大众化,但由于注意加工和提练,歌词准确、鲜明、生动,歌句更富于形象和感情色彩,充分体现个性化和高度的精练、含蓄、幽默。如反对宗派械斗的山歌:“三更半夜枪声响,双方群众总心慌。拖儿带女藏紧紧,胆战心惊眼泪长。”虽属劝化教育山歌,但通俗、鲜明、生动、感人。省财政厅左长陈海波博士喜欢山歌,清明节经常到培育过自己的原公社党委书记黎超伦墓前拜祭,庚寅年清明他在坟前唱这样二首山歌:“来到坟前跪不拜,头有几低拜几低。知遇之恩难报答,感念之恩日久怀。”“向怎丢得不来拜,特来不是有人使。几紧功夫着放下,清明节到定着来。”既通俗,但感恩的意境非常深,文学性很强。“儋州八景山歌”:“晚翠松林松茂盛,天堂春色伴山青。仙境颜塘水漾月,载酒东坡井有名。”“笔架云烟好美景,白马涌泉水源清。龙门高接千层岭,旧州西照映龙形。”有人评价,比吟唱八景的任何诗好得多,因为它不仅用诗的语言,而且把物言志,借景抒情,思与境谐,妙语神韵。五十年代,儋州有名的民间艺人周汉兴上省城广州开会,当场唱两首歌:“唱首山歌得上省,爽快不知讲人听。不有毛主席的话,怎知广州道路行。”“祝毛主席身体好,健康寿万岁千秋。千里举杯来祝福,欢呼声震动全球。”也达到了好的文学作品的高境界。
儋州山歌的形式相当工整。多为每句七字的四句歌;还有第三句六字、三字一节奏,其它每句七字的六句歌。另有变化的,里面有一、三、五字甚至多字的也有。从句式上看,一般是偶句式,有二句、四句、六句、八句等,句前句后加半句衬词的,如二句半等,音乐性相当强,不乏抑扬顿挫,跌岩起伏。每首山歌都押韵合平仄,韵脚按儋州方言音合要求,歌句的高低也有严格的要求。其字音平仄相似格律诗,七个字中除最后一个字外,也要“二四六分明”,比诗中的“一三五不论”还讲究,叫做“一三字可不论,第五字莫乱来。”文学作品中的多样表现手法,如抒情、说理、夸张、比喻、拟人、伏应、渲染、烘托、比兴、幽默、讽刺、反问、引用等艺术手法、儋州山歌都兼而有之。著名的“赌钱败家歌”:“前日家室资丰厚,地所田庄不胜扣。好耕种,正源头,十月头有五月头。鸦飞不过妈田地,一切扫光在外头”。“钱输了似颠咚狗,全身骸骨疼交交。流东水,淹石头,流西去就见石头。前日角橼茅遮盖,茅烂就凸角橼头。”采用了伏应、渲染、比兴的文学表现手法。
在儋州,流传四首前后皆加衬托语的山歌,几乎把文学作品中的长篇叙事诗全部概括:
酒好瘾——
不得半斤得半斤,
不得脸红得耳热,
有酒神!
姑着信——
昔日哥见侬值镇,
见花不得花亲近,
恶受人!
花茂仁——
花种一根发百根,
百色花开百色样,
好引人!
钱好紧——
着用一分乞一分,
项久几多利用了,
唉,不好轮!
《孝顺歌》中的“一阵疼来到一阵,项时不有处投身。天与地,总不分,睡值床上乱纷纷。脚而上天头下地,魂飞出外象浮云。”《借茶杯歌》、《乞蒌歌》、《乞瓜歌》等,都成功地运用象征,拟人手法,托物抒情,引人入胜。还有的山歌人称“对联山歌”,每二句就是一副对联:“五指峰高林茂盛,八景名扬韵悠情。洋浦水深鱼弄影,海南春暖鸟啼鸣。”就是两副对联。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