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罗城民歌源流概述
民歌,是音乐艺术的最初母体。从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汉魏六朝的《乐府》,隋唐的《曲子》,宋《词》元《曲》……一般说,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每一个时期的音乐文化都有其代表形式,而到了明代,民歌小曲则异常发达和丰富。明人卓珂月曾说:“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儿吴歌……为我明一绝耳”。在明代,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学习民间小曲,并开始进行大量的收集和编印工作。仅明冯梦龙等编印的民歌小调就有近千种之多。
罗城民歌究竟发端何时,肇自何地,已难详考。但从历史的缝隙中,也曾透露过一些信息: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寓居并漫游池州时写下了大量诗作,其《秋浦歌》十七首中,有两处提及池州民歌。其一如“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那夜歌该是动人心弦的情歌。再如“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描写了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放歌,那歌声在寒冷的水面上震荡着。
罗城民歌在明朝可能就已经相当兴盛了。据史料记载,池州傩戏在明嘉隆年间已盛行,而傩戏的主要腔调之一傩腔就是根据当地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徐渭在《南词叙录》中提及南戏声腔时说:“夫南曲本市里之谈”;“以村坊小曲而为之”;“取其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现存池州傩戏也有戏联曰:“村歌社舞,蒙倛诨同方相式”。这些都说明,延续了六百多年的池州各宗族的傩戏多吸收了当地的民歌作为自己的主要声腔即傩腔,渚湖姜的傩戏声腔亦应如此。据民歌手姜秀珍回忆,她从小就喜欢看家乡的傩戏,至今,她仍能唱一些傩戏腔调,这些腔调,应该就是脱胎于罗城民歌。
明末贵池名士吴应箕在其《卷园诗集序》中说:“予邑民歌,诵之十年如一日。”民清以降,民歌方兴未艾,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由于政治原因,民歌在全国又掀起一阵热潮。安徽省文化局音乐工作组曾编印出版了新中国建国后《安徽民间音乐》三集,贵池民歌有30余首收录其中。五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罗城民歌在县城和乡村前后举办了30多场次的赛歌会。而今,脍炙人口的罗城民歌传承有人,新作迭出,政府又将其作为乡土教材,以励后学,习陈纳新,薪火相传。
考察罗城民歌产生的地域风貌与民间习俗也很有必要。罗城,地处沿江江南,九华山麓,在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东南的许桥、童溪、渚湖一带。从其许桥之“桥”,童溪之“溪”,渚湖之“渚”之“湖”的字义上来看,该地乃山水相依的美丽乡村。因蝴蝶山、金鸡山、船峰山、莲花山罗列如城,环屏四围,故名罗城。聚居此地的姜姓氏族乃境内旺族,明清之际渚湖姜为贵池四大姓之一。在农耕文明的古代,这么一处四面环山又碧水环绕的宝地,确实是难得的人间福地。渚湖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继翁桥、萃宝桥两座古桥,距今500余年了。从流传至今的“女儿桥”歌谣与“姜百担买碗”故事,可以看出,当地除男耕女织的农事外,也有徽州贩茶和景德镇贩瓷器的商事活动。至今在罗城的山野、田畈、溪边、村居,不仅能随处听到悦耳的民歌,也仍然能寻觅到无数的美丽传说和神奇故事的踪迹。当地民风淳朴,村民性格爽朗,民歌小调随口能唱,世代相传。罗城人爱唱,犁田栽秧忙时唱;十冬腊月闲时唱。曲调世代传,唱词随口编。唱历史传说、唱生产生活、唱男欢女爱等等一切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独唱、对唱、合唱、一领众和各种形式的唱法应有尽有。这些,从我们如今收集整理的唱词中完全可以看出罗城先辈们的生活踪迹。这样一个有着浓厚乡土地域特色的民歌之乡,其数百年来沉积下来的民俗文化土壤,使其后来勃发出生机盎然的新民歌奇葩,一度从罗城的田间地头走到中南海怀仁堂和人民大会堂,唱遍全国,甚至走出了国门。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