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灯 正月舞龙灯是中国传统的风俗。绥宁的龙灯有很多种,如草龙、布龙、板凳龙等。在这里仅介绍一下绥宁的布龙。龙头是用竹蔑和皮纸扎成的。龙头双眼圆瞪,上生红角,下飘黄须。龙身由一节节画上龙鳞的蔑筒连接而成。每五节用一根长竹竿撑起,供舞龙灯的人抓举。舞龙时,龙身蔑筒内插上点燃的蜡烛,远远望去,灯火通亮,宛如一条游龙翻滚。龙灯有长龙(也称提龙)、短龙之分。长龙,龙身由二十四节组成,长达十余丈。短龙有七至九节。龙头、龙身互不连接。每年腊月,村里都要成立龙灯会,由众会首出面募捐集资,作为舞龙灯(包括唱龙灯戏)的费用。龙灯扎好了,第一次出灯叫“迎春”。这天晚上,龙灯必须游遍全村,家家户户摆上香案,恭候老龙登门贺年,以示迎春接福,图个大吉大利。迎春后,即开始舞龙灯走村串寨,所到之处必须“接龙”。首先,由龙灯会的会首向对方村里下通知,告知龙灯今晚来贵村贺年。接到通知的村子,便在夜晚时分,在村口摆好香案供品等候。龙灯来了,舞龙头的人将龙头摇向香案边,听接龙人致欢迎词,领受鞭炮香火。然后双方说吉利话,致祝辞。这时,龙灯会的司礼笑逐颜开地拱手向主家恭贺新年,祝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主家即笑着双手递上红包封。这叫“打包封”(预先将钱放在红纸里包好)。司礼收了包封后,龙灯便绕桌三圈,以示保佑村子里吉祥平安。于是“接龙”仪式结束后,开始贺新屋。村子里建了新屋的人家,都把龙灯接进堂屋盘旋一番,然后打个包封,求龙神保佑合家平安,万事如意。贺完新屋,舞龙开始了。在锣鼓鞭炮声中,龙头龙身龙尾,上翻下摆,翩翩起舞,绕成各种灯明烛亮的形状:有“开四门”式,意为四通八达,财源广进。有“首尾相顾”式,意为年头年尾万事如意。此时,灯游龙卷,令人目不暇接。锣鼓声,唢呐声,喝彩声,鞭炮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舞龙结束。开始演唱龙灯戏或唱龙灯歌,一直闹腾到凌晨。舞龙灯有许多禁忌,从农历正月初一出灯到元宵节后送灯,这期间,必须坚持每晚出灯,即使是下雨天不能外出,也要在屋子里唱一会龙灯歌,以免冷落了龙神。舞龙灯途中经过村子时,龙头龙身内的蜡烛不能熄灭熄灯,认为是很不吉利的,将给对方带来灾难。若两个村子的龙灯在途中相遇,龙头必须摆平以示礼节,否则,便会引起纷争。舞龙灯的习俗,给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色彩,展示了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
木叶传情不用媒 “高山木叶笑微微,十八满哥你会吹?你若吹得木叶叫,木叶传情不用媒”。这是流行于绥宁苗乡的一道情歌,它生动地表现了苗族青年男女以山歌联姻的有趣情景。每年三春时节,苗乡有上山踩青之俗。如:“隔河望见妹穿青,人无言语水无声。打个石头试深浅,唱支山歌试妹心”。又如女的唱:“妹唱山歌接哥音,满哥你是聪明人,心里有话方好讲,纸糊灯笼心里明”。当对歌进入高潮、快分手时,男女则用山歌请女方表态。如:“郎上界来妹进冲,二人相好路不同。有心打个‘相思裱’,无心打个‘两头空’”。“相思裱”与“两头空”是用丝茅草或芒冬草叶结成的草裱。双方有回家的途中,女方则按自己的心愿结下草裱丢在路旁,向男方作出同意与否的表示。如果是“相思裱”,说明女方同意这门亲事,从此进入恋爱阶段,终身大事基本定局。如果是“两头空”,说明女方不同意。
血腥玛丽到酒吧,你有喝过一种名为血腥玛莉的鸡尾酒吗?原来这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一种西方的通灵玩意,很受外国少女欢迎,但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毛骨悚然。召唤血腥玛莉如果你希望求助于Bloody Mary的...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
朱苦拉村位于楚雄、大理、丽江三个州市的交界地,是宾川县平川镇渔泡江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朱苦拉”彝语意为“弯弯曲曲的小路”,老百姓称进入朱苦拉的路有“九十九道弯、八十八道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一座城市,一个村庄,因为出现过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有过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声名远扬。新泉也不例外,新泉是因为1929年6月红四军的“新泉休整”时,毛泽东在建军思想、建军原则等新型军队建设问题上开始...
庄浪高抬是庄浪社火的组成部分,俗称“故事”,由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人们手执火棍、戴上面具开大门驱鬼神衍变而来。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后来就形成了高...
东北二月二习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放鞭炮。西北二月二习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返家。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仪式开始,先由女方的长辈在庭院里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
郑成功率军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组织大批汉族军民开拓台湾,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因为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延平郡王信俗可上溯至清朝光绪元年(1875),其间台湾地区官方建立延...
每年农历六月二日就是仡佬族一年一度的吃虫节,过吃虫节时,家家都要买肉置酒,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到田里捉虫,捉完虫之后带回家里做成各种应时小吃,与酒肉一起同食。传说古时候,仡佬山虫灾连年,五谷歉收。人...
埋鞋溪隶属于潮砥镇,是乌江岸上的一道奇观。两岸山岭高耸,绵延起伏,只见溪水从两山壁间数百仞高的沟壑中破石曲折而下,越过十九级高宽不等的陡壁,直泻乌江,形成一道十九个奇特的瀑布群,银瀑飞洒,层层叠挂,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