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金门,只要跨过一道门槛就可以了。此言不虚。厦金两地,门对门,就像邻居,走几步路就到了,随时可以互相串门。喝喝茶,聊聊天,想去就去,想回就回,就这么简单。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今的金门岛还是属于厦门地区,不少金门人在厦门同安也有户口,厦金一体,名副其实。两岸距离之近,不用多作解释。
到过金门旅游的人一定知道,金门的风狮爷特别多,几乎随处可见,而且,每座风狮爷都是香火不断,构成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景观,颇让人玩味。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说明金门人对风狮爷的信仰已深入到灵魂里去了。
风狮爷,又称石狮王,石狮公,实际上是一头站立起来的狮子,造型古朴、憨态可掬。在金门,各个村庄路口、庙前都会有这样一尊披着红袍,高大威猛,精神抖擞的狮子石雕,它就是传说中的风狮爷。对风狮爷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就知道,它是从“石敢当”文化中演化过来。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民间专门用来辟邪,据说很灵验。
据金门县政府统计,金门现存的风狮爷共有68座:金沙镇风狮爷41尊、金宁乡风狮爷8尊、金湖镇风狮爷13尊、金城镇风狮爷6尊。须知,金门县不足5万人口,而风狮爷却遍布整个海岛,确实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据悉,这些风狮爷造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的。庙宇确是民间信仰最集中的场所,也是精神归依之地。
据了解,金门的风狮爷信仰是从厦门传过去的。如今,在厦门中华街区石顶巷就有一座“风狮爷”庙,据称,庙口那尊风狮爷已有600余年历史,是厦金两地最早的风狮爷,多年来,每年都会有不少金门同胞从金门赶回厦门参拜。可见,厦金两地风狮爷同宗共祖,一脉相承不用怀疑。
众所周知,厦金两地都是名副其实的海岛,尤其是金门,处于风口浪尖上,自古以来,饱受风患侵蚀,于是在各个村庄路口、庙前树立风狮爷的石雕,以期镇风,庇佑百姓,驱魔镇风,符合民众心理需求,也是美丽得让人揪心的愿望。百姓祈愿合境平安,风调雨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信仰和生存依据。何况,厦金两地居民本来就是来自“同一个村”的,有共同的信仰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符合常态。
有意思的是,狮子为百兽之王,主要产地在非洲和美洲,中国自汉朝引进狮子后,狮子的形象就被用作辟邪招福的辟邪物。这正是中国民间信仰最为独特之处。当然,亚洲也有狮子但个头较小,而且大都生存在印度,中国虽也有狮子但可以说不多,尤其在南方更是少见,厦金两地几乎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狮子出现,可是,厦金两地人却愿意把狮子当成信仰之物,并奉为风狮爷。由此可见,民间信仰本来就是建立在大众内心,不一定是现实存在,而这恰好体现出人与自然乃至动物之间的关系,狮子作为百兽之王,人类对它产生敬畏并奉为信仰可以理解。
据悉,“闽台风狮爷信仰”已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说一说几个有关金门风狮爷的传说。据传,金门著名的陈祯墓自建立以来,面向的吕厝村即祸事不断,吕厝村的居民于是设立了风狮爷,面向陈祯墓,用来破解风水。而刘澳村的风狮爷,是用来镇水箭,防止水鬼作祟,保住钱财不被水带走。还有,位于山后村的风狮爷,面向西方,用来破解地势较高的中堡村住宅的燕脊的风水。如此等等,无一不是在述说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和敬畏。当然,民间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积淀过程,视为某种心理暗示也行。
金门岛北山风狮爷也非常有名,其坐落于双鲤湖畔,昔日帆渡由此出海,到闽南沿海诸地,尤其是厦漳两地。风狮爷镇守海口,具止风,驱邪,护佑海上交通安全之象征意义。除了风狮爷外,古龙头的水尾塔也很有特点。相传,清代古龙头的殷商巨贾很多,可是都富不长久,富得快,退得也快。之所以这样,族长们认为,是因为附近海潮盈虚过大引起的,故建水尾塔以镇水。民间对风狮爷和水尾塔这种本能的信仰和依赖,由此可以得到印证。石器崇拜的想象也得到延伸。
总之,去金门看风狮爷,绝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千万不要错过,它不仅能让你更真实地体会到厦金两地连成一体的那种感觉,还能领悟到一种海岛独特的文化信仰和精神依赖。
此外,风狮爷作为石器崇拜又一种呈现,已经成为两岸文化和信仰的胎记和注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历史所赋予的使命,也是民间信仰崛起的另一种召唤,相信,只要两岸携起手来,就能找回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生存依据,并能把共同信仰发扬光大,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慰藉。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