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蜜饯 湘黔边境,经常发生苗民反抗朝廷或聚众起事,历代朝廷都对其进行了严酷的镇压。由于这一带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争夺的要地。在历次官兵与苗民的交战中,苗民利用铁器制成细小锋利的箭头,暗藏在身,躲在树林中射击抵抗官兵。没有战事时,女人们就用这种细小的利器将本地四处皆有的各类瓜果,特别是冬瓜和尚未生出果肉的柚子,切成薄片,以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各类常用器物为模型,依样雕刻,再将雕有图案的瓜果通过碱化、蒸煮、去异味,用白糖或蜂蜜浸渍、晒干后,存放于干燥、密封的器皿中,以便长期保存,用来作为男人出征前祈祷神灵保佑的供品。供完后便大家分而食之,以增加灵气,求得神灵保佑能大胜而归。雕刻蜜饯用的细小锋利铁制利器,战时成为抵御官兵的秘密武器,平时便成了巧妇雕刻蜜饯的工具,而雕成的蜜饯因是用暗藏在身的铁制细小锋利秘密箭头雕制而成,因此用其雕制成的食品当时被称作“蜜箭”。每次朝廷出兵与苗民作战,都被这种利器打得落荒而逃,一谈到与苗民作战,官兵们都时常被吓得战战兢兢,最后朝廷不得不承认“蛮夷只能绥抚,不可侵扰。”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解放初期的剿匪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湘黔边界才逐渐趋于稳定,人民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同时苗民雕啄的“蜜箭”由于味好形美,深受群众的喜爱,雕刻工艺被一代一代地流传和加以改进。它的用途也被逐步扩大,无论红白喜事、求神拜佛,必拿“蜜箭”作贡品。宾客到家,主人家在奉上一道可口的香茶时,茶盘中少不了“蜜箭”,宾客走时,还要赠送几包,以示客气。雕刻“蜜箭”需耐心细致,心灵手巧,所以“蜜箭”也成为当地年青人谈情说爱的定情之物。当姑娘、小伙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时,小伙会按风俗请媒人到姑娘家说媒。如果是姑娘相中的人来说媒,姑娘必定会拿出自己亲手雕制的“蜜箭”给媒人品尝。如果媒人吃不到“蜜箭”,那肯定会没戏了,媒人便会知趣地离开。“蜜箭”成为当地寻常百姓的普通食物后,“蜜箭”才被改称为“蜜饯”。
近千年来,从特殊环境中产生的蜜饯不仅得到广为流传,而且蜜饯的造型各异、花样繁多、美观大方,各种雕刻品搭配装盘,可构成“动植物齐乐幸福多”、“福禄寿喜”、“金玉满堂”、“龙凤呈祥”、“喜上眉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余(鱼)”、“鸟语花香”、“鱼跃水欢”等图案,艺术欣赏价值很高,食用清甜可口,爽心悦目,瓜果味纯香,是群众馈赠嘉宾的上乘食品。
“炎炎夏日清凉院,老妇俏姑雕蜜饯。绣花刀刃果身游,花鸟鱼虫灵活现。女儿欲嫁如心愿,蜜饯晒干藏玉罐。明春花轿上门来,待客茶端亲友面。”
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后,富拉尔基成为“重镇”“小商埠”吸引了大批外乡人来到这里,人口迅速增加到1400多人,400多户。后来几经沙俄、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践踏,又加至嫩江、雅鲁河连年水灾,瘟疫盛行。1...
在侗族,最古老的盛装上衣是侗族辛地衣,用于牯藏节或芦笙节,亦称芦笙衣。上衣为左衽长袖式,下为草条式帘裙,饰有白羽。盘蛇纹与游蛇纹图案绣在深色布面上,既华丽又神秘。其“连环锁丝绣”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北...
桃江县大栗港镇是一座美丽而神奇的江南水乡。它东靠楚南名山浮邱山,南临清彻的资江水,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大栗港山歌俗称“打胡呐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发声体系...
徽州人至今还把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这三天分别叫做“初一朝”、“初二朝”、“初三朝”,又因为是过大年,所以总称之为“三朝年”。而把农历正月十八也像过年一样称为“十八朝”的这一流传千百年的专称,现已鲜...
虽然前面介绍了《世界上最聪明的猫》、《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但世界是个整体,由多个国家组成。那说到国家,每个国家综合国力却是参差不齐的,那你知道世界上最聪明的国家有哪些吗?下面本站就来为大家介绍。世界...
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
自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城至今,百色城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百色城既是文化古城,也是革命红城。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百色城发动了百色起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枕恒岳,络太行,居潇河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46分至113度28分,北纬37度32分至38度5分。县界北起高丘山,南至盘垴,南北最宽直线相距61.2公里;西起罕山,东至马...
您恐怕没有想到,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枣是水果,还是粮食。《战国策》载,苏秦曾对燕文侯说:“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早在2000...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