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
火把节是拉祜、彝、白、僳僳、纳西、哈尼、佤、布朗、普米等兄弟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除佤、布朗、普米族外,其他六个过火把节的民族,其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大多数以上各民族地区。节期除黔西彝族于农历每年六月六日开始外,其余各族的火把节,均于六月二十四、五日开始,连续过3-7天,最多达半个月。节日活动内容,各地有别,基本相同的有以下几点。一是节前准备各种松明火把,有的高达10米多,于节日夜点燃,举火把走寨串户绕田角,敲锣打鼓奏乐并歌舞呐喊,意在驱邪杀虫祈丰年。二是祭祀活动,有的宰牛宰羊,有的杀猪杀鸡,祭田公地母等神,以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是篝火晚会,跳火堆,舞蹈对歌,觅友择偶;举行群众性的赛马、赛歌、头牛、摔跤、射箭、拔河、荡秋千等文体活动和地区性的物资交流与集市贸易。解放后,节俗中的迷信内容大增,使火把节成为民族团结和预祝丰产丰收的盛会。关于节日来历,清《昆明县志》载?汉之时有彝妇阿南,其夫为人所杀,南誓不从贼,即以是日(六月二十四日)赴火列,国人哀之,因为此会。一云南诏皮逻阁会五诏于松明楼,将诱而焚杀之,遂并其他,对赕诏妻慈善,谏夫勿往,夫不从,……果被焚,慈善迹钏得夫尸以归。皮逻阁闻其贤,欲委擒焉。慈善闭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有的传说,是为了纪念古代人民以火攻战胜魔王的斗争。有的传说,该节起源于彝族百姓用火把烧死天王派到人间糟踏庄稼的害虫。有的传说,邓赕诏王的夫人白节(即慈善),曾组织群众在羊角上点火把,虚张声势退敌兵,后人怀念她,故有火把节。起源实因当与原始时代的祭火和祈丰年有关。
大十五节:云南省宁蒗县一带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四日举行,节期两天。节日期间,各寨青年男女们走家串户,结识新朋友。普米族群众当天要用饭菜等祭品举行祭祀活动,众人祈祷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平安吉祥。此节是普米族村寨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转山会:云南省兰坪、宁蒗县普米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
宋朝诗人黄庭坚的《过土山寨》诗云:“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诗中“银丝”说的就是线面。线面是福州民间传统食品,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薯粉、食油、鸡蛋等,调...
充气娃娃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诞生的。而且随着技术的越来越高超,很多充气娃娃可以说是与真人无疑,世界上最贵的充气娃娃就是这样的,触感和真实皮肤一样,看起来也和真人一样。下面排行榜123来带你看看世界上...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人们可通过用农历月份和24节气相互结合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种植时间,会通过二十四节气总结出来一些特别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对农业有着至关重...
城阳村的村西有条张家胡同,相传是当年名道张三丰没当道士时居住的地场。说起当年没有出家入道的张三丰,那可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家境殷实,到了成婚的年龄,前来说亲的媒人踩破了门槛,最后,父母做主,给他...
圩日,集市开市的日子。也叫“圩期”。圩日文化可丰富多彩,有其深厚的地方特色,成为西南地区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的圩日,根据周围客家人的约成规定,一般五天为一轮,依农历而定。分为逢“一六”圩、“...
上下九代宗亲称谓自己以上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
九龙池,位于牟平区玉林店镇东南昆嵛(yú)山北麓的苍山之西,有高约百米的悬崖石壁,居中梯列9个大小不等的天然石池,大的直径约有丈余,小的数米,自上而下,瀑布常年川流不息,池水清澈见底,唤做“九龙池”。...
早先年,吉林省梨树县梨树城叫“奉化屯”。传说在这以前叫“凤凰屯”。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屯名,只住着几户穷人家。屯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名叫桂阳,忠厚老实,吃苦耐劳;姑娘名叫玉凤,温柔憨厚,心灵手巧。他俩...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杰出的文化和独特的习俗。在婚礼习俗方面,自本世纪60年代后期起,一股“性解放”的思潮冲击着法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婚姻模式,青年男女中间流行不履行结婚手续、不举办婚礼仪式的“未婚同居”...
青海藏族民歌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本身的演变,依然具有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并能随歌伴舞的特点。青海藏族民歌按其结构和表达形式分为“鲁”和“谐”两大类。“鲁体”民歌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不等,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