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龙族的“祭龙王”也在三月份,具体日子由族中头人确定。到了这一天,全村人前往清水池,由“佛爷”燃烛、念经,将画有龙纹的纸放到水面上,众人随之叩拜、杀猪杀鸡献祭。三月十五日,云南丽江纳西族居住区有“龙王庙会”。届时,当地群众纷纷赴会,交流生产生活资料,观看和参与娱乐活动。同日,上海龙华镇有“龙华寺庙会”。后三日,即三月十八日,又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乡索布沟的“龙王庙会”。
四月份,还有山西大同城西以祭祀“护法龙王”为主要内容的“雷音寺庙会”。届时,人们先在寺中将护法龙王拜谒一番,然后将其抬到阳合坡,洒以“活水”,再行祈祷。四月十五日,山西临汾县姑射山上有“康泽王庙会”。相传西晋永嘉年间,某村一位老婆婆拾巨卵回家养育,得男儿名橛。后刘渊征民夫筑城,八岁的橛儿应募,一夜城好,刘渊妒其才,欲加害。农历四月十五日追至姑射山麓,橛儿显龙形钻向山脚石缝。刘渊拔剑斩之,截断龙尾,一股泉水喷涌而出,即为“龙子泉”。此泉流量很大,使方圆大片土地受益。于是,橛儿便被封为“康泽王”,泉侧建庙,亦名“龙子祠”,庙会延续至今。四月十五日这天,还是云南中甸一带藏民同胞的“祭龙王节”。祭礼一般在山脚草地举行,并有丰富多彩的歌舞、体育活动。
五月端午节前后,江苏、广东、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香港、澳门等地均有“龙船赛会”,即“龙舟竞渡”,有的地方称“龙船节”、“龙舟节”或“龙舟会”。除此之外,五月份还有“分龙日”。据《清嘉录》和《避暑录》载,吴越习俗,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日,次日若有雨,即为“分龙雨”,认为“雨日易调顺,岁必有秋”。民间有“二十分龙廿一雨,水车搁拉巷堂里”和“二十分龙廿一雨,石头缝里都是米”的谣谚。分龙日之前,“夏雨时行,所及必遍”;分龙日之后,则分方行雨,“每雷起云簇,而不移时,谓之过云雨。虽二三里,亦有不同”,有“夏雨隔爿田”之说。蔡云《吴愉》诗写道:“南阡朗日带长虹,北陌顽云斗疾风。偶凑分龙得新雨,山村水荡说年丰。”还有“四月二十为小分龙,五月二十为大分龙”的说法。不管哪天分龙,只要“分龙次日雨”,就“主丰稔”。分龙之后,五六月间,常常雷起云聚,忽然落雨。浓云中远见若修尾垂地,蜿蜒曲伸者,民间谓之“龙挂”,即“雨止乎一方”。龙挂看上去是相当壮观的,我们从钱谢庵的《太湖看龙挂》诗中就可领略其风采:“羲和抛丸走流汗,银刀划空云脚断。水声惊起洞庭君,六只老龙飞出云。苍鳞细如蛇蚓结,白波四面作人立。吸干具区三万顷,雨气斜翻半天湿。蜻蜓阵散风色凉,吴娘缆船炊饭香。珠宫卷绡伺龙睡,西峰日轮红未坠。”
农历六月六日为“晒龙袍日”。民间有“赛龙袍日兆”的俗信。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出晒衣服,认为如此即可免遭霉渍和鼠啮。此日多为晴天,若遇雨,主秋季雨多成灾,有“湿了龙袍,淋破蓑衣”的民谚。在鄂西土家族聚住区,六月初六则是传统的“晒龙袍节”。相传这一天是土司王覃厚遇难血染龙袍之日。因此,家家都要在这天翻箱倒柜,将所有的新衣服好衣服拿出来曝晒,并以村为单位,杀牛一头,以示祭念。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