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千年古枣群落——佳县古枣园,被农业部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单,同时有望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佳县千年枣园,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资源价值,让我们走进这片红枣林,探寻千年枣园的前世今生,解开历史背后的奇迹。
泥河沟,佳县黄河岸边的古村落。三面环山,两岸悬崖峭壁,中间则平野铺展,周围的石山像一个聚集能量的宝盆。这里早春升温快,枣树发芽相对早一些,延长了枣的生长期。到了秋季,枣果成熟的时候,这里温差又大,极其有利于糖分和风味物质的转化,使得泥河沟的油枣也成为我国十大名枣之一。全村共有174户,总人口达806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红枣种植。
据史料记载,这里从公元400年左右就栽植枣树。泥河沟现存的古枣园规模空前:面积达36亩,矗立着1100株古枣树。其中,一株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枣树王”,被《中国红枣志》誉为“活化石”。枣树们多代已开始同堂,子子孙孙,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长状态。泥河沟村的千年枣树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因此,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枣的起源地到底在哪里,过去一直是个谜。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的刘孟军教授研究认为;枣的形成和分布与人类早期活动关系密切。黄河滋养了两岸的先民,孕育了古老的黄河文明和农耕文化,许多栽培物种在两岸诞生,其中包括枣树这个古老的树种。
泥河沟村所在的佳县,古称佳州,位于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这里沟壑纵横,地形多样。人们傍河而居,很早就对枣进行了选育。许多红枣专家来到泥河沟发现,这里,不仅有年岁最高的古枣树,还有枣树的演化历史。刘孟军教授认为,酸枣是枣的祖先,枣是由酸枣演变而来,因为他们在泥河沟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他们发现了从酸枣到枣的不同过渡类型。在泥河沟村的周围,不仅有身上长刺、植株矮小的酸枣灌木类型,还逐渐排布着由灌木到乔木的各种演化标本。酸枣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生长在许多植物无法生存的沟壑和山地之上,成为中国枣的发端和源头。树体和果型的演变,也充分佐证了枣和枣树的演化史。自然进化,让酸枣离枣树越来越近,而先民们对酸枣的主动选择和培育,更加快了枣的演变步伐。
古代先民把山地酸枣引入黄河滩地,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也是北方枣培育和形成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先民们依靠泥河沟周围丰富的酸枣资源,不断培育,按照人的需求提炼枣的优良性状,不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类型,也形成了独特的古枣园和农艺传统。就这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中国枣的重要起源地和栽培中心。
走进泥河沟千年枣园,如入天然的艺术殿堂,一棵棵枣树,枝干粗实硕大,枝条繁盛,或舒展或盘曲,姿态各异,神韵毕现,皆由大自然的妙手雕成,鬼斧神工,引人惊叹,提起千年枣园,村民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
明朝万历年间,佳州瘟疫流行。白云山道教始祖李玉风真人,见百姓遭如此大难,痛心疾首。李真人思谋良久,到处寻找良方,采果配药。他顺黄河而上,约走了40余里路程,来到泥河沟,看到一片枣林,红玛瑙一样的大红油枣,让李真人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喜出望外,带着仙枣赶回白云观。将仙枣置于大瓦罐中配药煎熬,众患者蜂拥而至,饮此汤一口,当日病即痊愈。没过数日,佳州瘟疫就全然灭绝。
佳州仙枣配药降伏瘟疫之事,禀报延安府,又上奏皇帝。皇帝随即褒奖了佳州,并下令北京同仁堂,每年从佳州泥河沟调集一些优质红枣,作为皇室之药品与营养滋补品使用。因此,《同仁堂志》中留下“葭州大红枣,入药医百病”的记载。佳州知州感到脸上有光,就下令黄河沿岸各村寨,开始大力栽植枣树。佳州红枣不仅得到迅速发展,而且名扬天下。
几百年过去了,现在,这片枣园仍生机勃勃,繁茂不减当年。老枣树根深叶茂,果实累累。佳县泥河沟村的古枣园历经1300多年,不仅保留了一段历史。也保留了一个珍贵的物种。
泥河沟村的古枣园,历经了上千年,风采依然。泥河沟的先人培育了枣,惠泽于后人,这里成为我国枣重要的起源地和栽培中心。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古人智慧的选择,人与枣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佳县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如何让枣树满山遍野,使佳县的山间沟壑都长满大枣。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大兴栽枣树。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红枣栽培种植。把红枣产业当做当地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现代农艺措施,上了山的枣树,有了很好的产量。经过近30年的发展,佳县枣树面积已经达到80万亩。这些古枣树的子孙,让过去荒凉的黄土高坡披上了绿装,其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也日益凸显。
每年金秋十月,这里满山遍野红枣飘香,枣像红玛瑙一样,树上、田里、房前屋后,一堆堆,一团团,整个一个红枣的世界。老百姓人均收入的50%来自红枣。全县年产红枣4.5亿斤,产值达10亿元,红枣变成了枣酒、枣饮料和各种方便食品,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枣的深加工让佳县的枣逐渐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枣树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红枣已真正变成农民眼中的“金蛋蛋”,红枣收入已成为佳县农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佳县泥河沟村千年古枣园,在当代人的手里,幻化成了全新的景观,为绿色佳县抹上浓重的一笔。枣树的广泛种植让千年古枣园得到了延续,续写着古枣园的历史,也在创造着未来。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