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的动物崇拜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突出崇拜山中猛兽凶禽。如彝、纳西、普米、傈僳、拉祜、土家、白、藏、哈尼、佤等十余种少数民族都突出崇拜虎、熊、狼、豹、鹰等猛兽凶禽。例如藏族称虎为“阿尼达”含有“祖父”的意思。藏族自认为具有猛虎的气质特性,故而把虎作为他们民族精神气质的神来崇拜。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也崇拜虎,而且尤其崇尚黑虎。彝族举行祭祖仪式时门楣上悬挂虎头画像。乌蒙山区的彝族习惯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认为能辟邪,把虎奉为他们的保护神。
纳西族也崇拜虎,他们的东巴经卷首多绘黑色虎头,并自命为虎人。川滇藏族、普米族和摩梭人都以属虎之年为吉年,属虎之日为吉日。他们以属虎之年或属虎之日出生的婴儿为贵,认为虎年虎日出生的婴儿本命尊贵,长大必成贵人。白族、土家族、傈僳族也崇拜虎。他们把虎作为祖宗崇拜。堂屋墙壁上挂虎图,祈求虎祖宗禳灾祛难,保佑家人平安。他们中有不少家庭名、人名是以虎取名的。他们还常给幼儿佩带布缝的小虎,认为能辟邪禳灾,保佑幼儿健康成长。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崇虎是敬畏虎的凶猛,崇尚虎的威风。因为虎乃百兽之王,一声长啸,威慑山中百兽,所以把虎作为他们各民族的精神气质的神灵来崇拜,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崇敬或崇尚虎的风俗,其信仰观念多属于动物崇拜,而不是图腾崇拜。小凉山部分彝族崇拜鹰,认为鹰是他们的保护神,并自认为是鹰的亲族,他们天生就具有鹰的机警凶悍的习性。巫师为人驱邪治病,模拟鹰的姿势,跳鹰的舞蹈,并把绘有鹰的图符贴在患者的屋里,以示得到鹰的保护,病魔不敢缠身。
云南少数民族中还普遍存在崇拜龙的现象。他们认为龙潜伏在海、湖、深潭里,它具有喷云吐雾、降雨生风的功能,每当发生旱情时人们就祭祀龙,祈求龙及时布云降雨。汉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白族、普米族等许多民族都有祭龙潭的仪式。而龙潭就是他们村寨附近的深水潭。他们深信潭水幽深碧绿,并有古树覆盖是龙潜伏在潭里。他们经过龙潭时极为严肃恭敬,不敢大声喧哗,不敢谈情说爱,不敢抛物于潭中,不敢砍伐龙潭周围的树木,唯恐触犯龙而招致村寨人畜遭殃。他们相信倘若触犯了龙,就会重则久旱不雨,谷物枯死,瘟疫四起;轻则村寨人畜肠鸣肚泻,皮肤生疮,毛发脱落。为了取悦于龙,他们都要定期祭祀龙潭,巫师主持祭祀,献丰盛供物,焚香膜拜,祈祷龙顺应人们的要求,及时兴云降雨。
植物的春发夏长秋凋冬藏,其生命力的表现与对气候的适应能力 ,使原始先民认为它们也有精灵主宰,有着与人类相同的感情意志。有些含有特殊液汁的植物,能使人麻醉和中毒,故而为原始人所敬畏,由此产生对植物的崇拜。
云南少数民族大都残存着植物崇拜的奇风异俗。其中最突出而又最丰富的是树木崇拜。景颇、佤、布朗、壮、彝、苗、傈僳、纳西、摩梭人、藏、普米等民族有崇拜神林、神树的风俗。他们奉神林和神树是他们村寨保护神,对之备加崇拜。这些民族各有一套祭祀神林神树的繁缛仪式。其祭仪一般都以猪、鸡、牛、羊作为祭献牺牲,有的民族甚至对牺牲的性别、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各民族祭祀神林的活动,与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相适应。譬如,在主要以耕种山地农业为主的景颇族人中,一年要举行两次祭祀官庙神林活动。第一次是宣告一年一度的播种将要开始,祈求神林保佑;第二次是收获农作物,感谢神林的恩赐。在佤族人的观念中,认为村寨保护神支配着人们一年的农事活动,所以他们播种、薅秧、收割、都要事先祭祀神林,以求得它的保护。布朗族认为,村落旁边的大树是他们的始祖酋长,保护着他们平安昌盛。他们每年农历二月七日要对神树进行祭祀,祭前一个月,封锁村寨路口,禁止外寨人通行;祭期7天,第一天为主祭日,严禁外寨人闯入村寨,认为外寨人闯入村寨,会冲走神灵,违者罚猪一头作为赔祭;同时,本寨人祭祀期内一律不得砍伐绿色植物,违者罚鸡两只。
墨江县的布朗族,则在村边一棵大栗树下举行祭祀神林仪式。届时,全村人参加,众人坐在大栗树下,不得吹口哨和高声谈笑,由巫师念经磕头,并用削尖的栗木棒剽牛,取牛下颚骨挂在神树上,杀金尾公鸡二支,并以鸡血涂抹神树;同时祭献谷物和酒食。碧江县的白族人,在除夕清晨,全村氏族成员拿着糯米粑粑齐聚村寨旁的大树下举行祭树仪式,由各氏族推举长者主祭,主祭者向神树祷告说:“我们一年一次来这里祭祀,是求神树保佑我们猪满厩,羊满山,鸡满窝,庄稼丰收,人畜兴旺。一切疾病和灾难,都愿同旧岁一起消除。请神树保佑我们来年生活更加美好!”独龙族的村寨设有四道寨门,每道寨门旁通常留有一棵“鬼树”,意为防备外鬼侵扰。每年农历五月要举行祭鬼树仪式,祭祀在夜里五更时分进行,由20余成年男子各持一块画有龙、虎等猛兽的木牌,边鸣锣边念咒,将木牌送至鬼树旁,同时供奉若干酒饭,祭祀队伍便悄悄回各家,路上不得谈笑,以防外鬼尾随入寨祸害村人。
纳西族在春节后第三天要在村外神林前举行祭天活动,所设祭台当中须插三根树枝,中为柏树,用以代表皇帝,两旁为栗树,用以代表纳西族祖先“勒俄”的岳父和岳母,栗树下又插两根小树枝,代表勒俄夫妇。每根树枝前放一石头,左边置一小篾筐,右边立一木棒,棒端劈开处夹一枚鸡蛋,意即祈求一切灾难人祸都进入鸡蛋内,以保庄稼茁壮生长,人畜兴旺。
摩梭人和普米族、藏族崇敬两种特殊质材的树,一种是含毒液的树,即桑树和白泡树等,一种是四季常青的松树、黄栗树、万年青树,他们视有毒液的树附有精灵,为此要请巫师念经禳灾,并杀一头白绵羊或一只白公鸡作牺牲,焚香叩头祈告。他们把常青树视为幸福和兴旺的象征,财神的化身,逢年过节要在庭院里或屋顶上栽插一棵常青树,称之为“摇钱树”。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观念中,神林神树既是村寨的守护神和诸种自然神祗居住的场所,所以神林神树自然成为神圣不可侵犯之物。因此,不容玷污或砍伐神林神树也就成为全体村寨成员共同恪守的戒律。如村民不得任意砍伐神树,不得随便闯入神林狩猎、鸣枪乃至大小便。因为这些行为会亵渎神树,从而导致人畜患病。他们还认为神林神树支配着刮风下雨,砍伐神树会使天气反常,会危害人们生存和影响农作物生长。这些戒律,对保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云南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现在还保留着通过占卜、择吉播种的古老习俗。过去氏族首领和村社头人往往就是播种仪式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农民只有经过象征性的播种仪式以后才能开始播种。如居住在德宏山区的景颇族,每年播种前都要由巫师占卜,然后由仪式主持人带领辖区村民举行破土撒种仪式,把一年内所要栽种的作物种籽首先由巫师播入土地里,然后村民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破土撒种。孟定山区的拉祜族,选种时必须举行祭祀仪式,以求来年丰收。独龙族在播种包谷前,由家族长和巫师率领家庭成员,先祭祀管理土地的山神,并忌食种剩的种籽,以免吃掉种籽的灵魂。在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西双版纳傣族中,从开田放水、插秧、稻谷抽穗、成熟、直到收割,每一生产过程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而且所用祭品及牺牲都有严格规定。插秧前,先要在田间搭一临时窝棚,棚内供四对腊条、几片槟榔叶和若干饭团祭祀。以后犁田、插秧、收割都要从这里开始。插完秧要祭鸡鬼。收割时要把第一束谷穗放进窝棚,并用鲜鱼、鸡蛋、饭团、和水供奉,以招回谷魂。收割完毕,要将祭品同收获物一齐带回家供奉谷仓。播种旱地也一样,如种旱稻要杀黄鸡祭献,种棉花要杀白鸡祭献。待稻谷和棉花育苗一个月后,要在杀鸡的地方斟酒祭祀。在傣族人的观念中,认为谷魂和其它所种植作物的灵魂就住在最先杀鸡祭献的地方,以后收割都要从这里开始。在景颇族、佤族、部份彝族、白族、瑶族和拉祜族支系的苦聪人中,同样认为所种植的稻谷、包谷、荞子、芋头等都有灵魂,并把有些作物的生长过程简单地想象为人的生育和灵魂转生。基于这种原始宗教观念,他们对农作物收获的祭典很隆重。
大多数民族庆祝丰收,祭祀谷魂就从收割和尝新开始。居住在怒江及维西、兰坪一带的傈僳族,每年包谷收割完毕,半个月内要过收获节,气氛特别隆重,村村寨寨煮酒杀猪,互相馈赠,夜幕降临时就燃薪燎火,狂饮高歌,通宵达旦。景颇族在收割季节要祭祀谷魂。收割完毕,先将谷穗堆成谷垛,堆完谷垛要祭祀山神野鬼,祈求谷魂不要离开谷穗;一月之后才拆垛脱粒,脱粒时,首先由巫师向谷垛念咒,祝告谷魂暂避一时,以保佑谷粒脱尽,粒大饱满,能吃到来年新谷上场。稻谷脱粒后,还须行叫谷魂仪式,将脱粒时惊走的谷魂喊回来,保住谷魂,谷粒才饱满耐吃。
云南少数民族的植物崇拜中,农业祭祀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云南少数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大多数都实行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方式,因而农作物产量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自然条件,对农作物充满着神秘感,所以农业祭祀在他们的生产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
岳北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的白果镇,与湘潭、双峰、衡阳、南岳接壤毗连。岳北人热情豪放,性格开朗,喜爱文化艺术,闻名遐迩的“岳北山歌”就出自这里,不管是田间山野还是街头巷尾,无论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黄牙稚童,都喜...
刮街是长治平顺县一带正月十六进行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区域为平顺县北部浊漳河谷沿岸,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二乡一镇,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刮街其含义是人们集中起来,借助神仙等各种力量,将村中潜藏...
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Royal Ascot,又称皇家赛马会)正式开幕,为期一周。作为全世界最顶级赛事,以及英国重要社交场,它吸引了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看。英国王室重要成员包括女王,都是皇家赛...
了解太平天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金田起义前桂平紫荆山曾经发生一件关系太平天国前途命运的大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冯云山在紫荆山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时突然被捕入狱,拜上帝会一时群龙无首,人心浮动,组织涣...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