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吉思汗的第34代嫡孙奇忠义介绍,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的灵柩——“银棺”内。
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人心中最崇高神圣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占内蒙古部分地区,成吉思汗灵柩的安全受到威胁,因而有了“成吉思汗灵柩西迁”之举。
1938年,日本侵略者妄图攫取成吉思汗陵,以此号令内蒙古人民归附日本人在绥远成立的伪政权,并且提出把成吉思汗陵搬迁到日占区。当时,蒙古王公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与国民政府商榷后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柩西迁。
1939年6月初,移陵开始。6月21日,成吉思汗灵柩到达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祭典,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敬献了花圈。7月初,成吉思汗灵柩安然抵达甘肃榆中县兴隆山东山大佛殿。1949年成吉思汗灵柩又从兴隆山迁至青海湟中县塔尔寺。
到了1953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蒙古族人民的要求,向中央呈上恳请将成吉思汗灵柩迁回伊金霍洛的报告。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份报告,同时批示,拨款80万元专款在伊金霍洛旗重新修建陵园。
1954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迎接成吉思汗灵柩代表团一行29人前往青海省。4月7日,成吉思汗灵柩被重新安放在1939年西迁时的陵地里。这样,与中华民族一起历经劫难的成吉思汗之灵又回到了阔别15年的故土。
1954年4月23日,成吉思汗陵回迁之后的首次大祭和新陵园奠基仪式在伊金霍洛旗举行。1956年新殿落成时,人们将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今鄂尔多斯市)各旗陆续收集到的成吉思汗亲属灵柩、成吉思汗战旗——苏鲁定等供奉物与成吉思汗灵柩一并放入新殿中。现在,成吉思汗陵还分别供放着成吉思汗的夫人、胞弟,以及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灵柩。
奇忠义说:“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一直是世人公认的成吉思汗的陵地。几百年来,人们在这里进行公祭活动,国内外的蒙古族人每年也都到这里来进行祭祀。”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