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寨,是凉伞居住得最高处的地方,一条公路从寨前经过,直达清水江岸。这里也现存很多的明清建建筑。据说这些建筑都是他们的先辈去清水江当“水客”时,带来了钱财而兴建的。这里所说的水客,就是明清时期,清水江岸苗族以伐木为生,木材拖运河边,扎成大排,下沅江,过洞庭,闯长江,于武汉鸚鹉洲转销江淮大地。回来之后,他们带来了大量的银元、食盐、布匹、染料等等。并用这些财富,建起了既有徽派又兼苗派的建筑。当地人将这些出过山,到过江南的人称之为“水客”。那时清水江沿岸木材很好,多为油杉,很受江南欢迎。乾隆年间,贵州巡抚爱必达在《黔南纪略》中所写:“清水江两岸数百里,茫茫林海,翼云承日,无空土,无漏阴,栋梁巨柱之材应有尽有。崇山峻岭间,坎坎伐木声响彻云霄。”其所谓“木商文化”气息仍扑面而来,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在上寨的的一处转角处,我见到了几处塑有“武陵堂”的门庭。这让我大惑不解。难道这里的龙氏族人是“武陵堂”龙氏吗?不是说他们是由几个祖母带来的吗?问主人,他们很坚定地说,他们就是“卡柳”,也就是武陵堂龙氏的族人。网上查资料,方知武陵堂龙氏,是元朝时期,龙智从江西吉安永新县迁移到常德武陵任知县,因此以“武陵”为堂号。堂号是指宗族祠堂的命名。堂号内容或是赞颂祖先的道德才学,或功业善行,或来自典籍史书、故事传说,其目的是让后裔以此为荣,不忘记祖宗。凉伞龙氏既是苗族,他们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川、黔、滇、桂、湘等地少数民族中的龙姓,一部分是上面提到的各族群汉化的龙姓;一部分是汉族龙姓迁入的少数民族区域而划归少数民族;一部分是汉族龙姓与少数民族相互婚配交融,归属少数民族或归属汉族龙姓。武陵龙氏各支派编纂的族谱(房谱、家谱)中,已发现不少伯高公的裔孙的支派,但又属当地的少数民族,有的虽然没有族谱,但有口传的历史,这一庞大族群,依然保存着伯高祖、西仲祖及祖籍湖南、江西某县某村的记忆。
那么“卡柳”是指什么地方呢?有个老人说,因为他们的家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失,无法知道具体从哪里来,据说和锦屏亮司龙氏有点关系。锦屏亮司皆为龙姓,苗族,被称为“黔东第一苗寨”。这里早在宋朝以前就是“蛮夷”之地。《贵州通史》载,这里曾是三国武侯诸葛亮南征“平蛮”时,其派属军队安营扎寨之地。亮寨、亮江皆诸葛亮而得名。《黎平府志》载:“诸葛寨,在黎平府北一百里,今名亮寨。”清代苗族学者龙绍讷的《诸葛古迹考》和仁山的《亮水篇》记载:“相传诸葛大起兵,为平蛮峒曾经此。迤逦一路驻天兵,亮水得名从此始。尔时芜秽本丘墟,未几民人渐集居。此后民人渐繁衍千古苗寨。至明洪武年间,亮寨龙姓发展成黎平府辖区之巨族。”《迪光录》户口篇称:“亮寨司户口人丁俱系黑苗。”难道“柳”就是“亮”的谐音?凉伞龙氏苗族是从锦屏溯江而来并定居在凉伞的吗?本人自知才疏学浅,难充此任,其凉伞龙氏从何而来,只待专家考证了。
“龙鱼戏”是流传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表演活动,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使得这一民间文化活动在千百年的传承中散发出它独特的人文魅力,成为闽北地区民间非物质文...
火笼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种取暖工具,每到霜降初晓,寒气来袭,客家山区的老人、妇女们就开始与火笼渡过焦孟俩不相离的日子。据说,利用火笼取暖在客家地区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人在不少诗歌里记载了这个东西,如梁萧...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是都会有一段很长的间歇过程的,每个地方的地域特征不同当然它的飞机起飞地点也有所不同,有些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方式都是让乘客们心惊胆战。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世界上最恐怖的飞机跑道。1.南极洲的...
在阿尔及利亚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显得彬彬有礼,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在很多地...
在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凡是都有俗成的规矩,比如绩溪县上庄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酒席,其席位座次都有明确的安排,不能随意,否则会使欢乐的酒席倒味、不欢而散。在这里,比较隆重的喜宴,有婚宴、寿宴、建房宴...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