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清河人的习俗,腊月是准备过年,置办年货最繁忙的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有:
春节是人节,也是神节、鬼节。置办年货,一是,过节需用的鸡、鱼、肉、蛋,蔬菜、水果、等食品。二是,烧纸、香火、蜡烛、元宝等贡品。三是,请神像、购佳布、买对联、年画、大红灯笼等春节装饰品。
清河人过节时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服,在年前洗个澡、理个发,剃个头,清河有“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姑娘戴花,男孩玩炮(鞭炮),在临过年的集市上,大人们总要给孩子们买些过年的礼品,戏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给闺女买不起新衣服,鲜花,只买了根红头绳,刻画了河北平原人民的过年习俗。
其中有很多是具有地方色彩的土特产品。有馒头、花卷、红嘴绿叶的大桃莫莫(贡品)、肉包子、菜莫莫、豆腐、藕夹、肉丸子、粘窝窝等。家中有老太太的人家,按照穷人过年的习俗,有的还做些假菜(粉条、淀粉、葱姜蒜及其他调味品调和,做成貌似肉类的食品)、面鱼、枣山等土特食品。
腊月二十五以后,到了过年准备的最后紧张阶段。腊月二十五,炖完了排骨把肉煮。腊月二十六,蒸馒头,包子、花卷全蒸够。腊月二十七,杀鱼又宰鸡,夹藕夹、氽丸子,碗筷盘子准备齐。腊月二十八,贴年画、粘窗花,打整饺子馅子把面发,免得包饺子时再抓瞎。腊月二十九,大红灯笼挂门口,对联贴上墙,年货齐全啥都有。鸡鱼、猪头上贡桌,糖果、瓜子、泵枣、香烟还有酒。
腊月二十九是准备过年的最后一天,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有
(一)大扫除,清扫房屋内、院内、胡同及邻近街道的卫生,干干静静地过春节。
(二)大门口、屋门口张贴新春对联,大门口上端挂红灯笼,门上贴门神,房屋内贴福寿安康,年年有余,金童玉女的年画。
(三)屋内贴神像,正堂屋贡桌上张贴“天地三界,十方真宰”老天爷爷神像,还有十二孝图和报信的大头像。在传统规定的位置张贴财神爷、观音菩萨、地藏老母等诸位神像。在厨房贴灶王爷神像,在大门口佛堂放置关帝爷雕像。并摆放好香炉和准备上供的器具。
(四)在正堂屋贡桌上方,挂上大幅的家庭祖辈亡灵佳布,如果今年家中有人亡故,应按辈分填写上亡者名字。清河风俗;亡者妇女上佳布不填写名字,只注明娘家姓氏,如王氏、李氏、张氏等。
(五)续家谱;在家族,血缘关系近邻的族院中,如有谁家里生了小男孩,应到家族长辈家里,填写上孩童的名字,小姑娘不上家谱。下午到氏族家庙、祠堂氏族大佳布上,填写上今年亡故人的名字。
大年三十零点以后,各家各户开始上供,一般零点至早晨八点都行,大部分都是过了零点就开始上供。半夜三更,夜深人静,突然鞭炮齐鸣、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天空中五颜六色,两响、礼花争风夺艳、美丽壮观。谁家里鞭炮响起,就证明谁家上供了。清河有个旧风俗,在上供以前,家中应有一个男主人,拿着把烧纸和四根香,到祖辈坟前拜请已亡故的长辈回家过年,在坟前烧着烧纸、点燃香火后,拿着香回身就走,不准回头,回到家后,把香插在贡桌佳布下方的香炉里。如果离坟太远,只要看见了或者在十字路口烧纸点香也可,清河人叫“遥烧,遥烧”。
大年三十的早饭,各家都做小米或大米、小米两拆的稠饭。这一顿饭做的比较多,预先盛出一大盆来,等到了明年初二以后再吃,清河人叫“接年饭”,希望年年有余、不断顿,吃了接年饭还能防病健身。中午饭清河的习惯是熬肉菜,有些村庄还有集体在一起吃“氏族祖宗饭”的风俗。晚饭是饺子和面条一起煮着吃,清河人叫“龙拿猪”。
大年三十下午,妇女们在家里包饺子,男人们集体到氏族土地庙上香、磕头,再去氏族祠堂祭拜祖先。有些村庄的村民是同姓,共同一个祖坟,这天下午,几个村庄的本氏族男人们,商定好一起去祖坟磕头礼拜、祭奠祖先。
大年三十晚上男女老幼,大部分人都不睡觉,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年轻人打麻将、顶牛、玩扑克,整夜不休息,叫“熬三十”,等到半夜零点钟声敲响以后,燃放礼花,鞭炮齐鸣,响成一片,人们从此胜利跨入下一年。
清河千年神话流传,大年三十晚上全神下界,除夕夜零点过后,老人们马上忙碌起来,他们手中拿着很多烧纸、香火,对各个神位进行磕头礼拜,烧纸烧香,因为大部分神仙在天亮前都要回去了,这叫“送神”。在房屋内明显的神位有;爷爷奶奶(族氏家谱)、下面有十二孝子图、报信的大头,老天爷爷、财神爷爷、观音菩萨、灶王爷爷奶奶,在正堂屋桌子底下是地藏王、地道老母神位,另外还有炕神,缸神、墩神,门神、窗神、房屋神等,大门口有看门神(秦琼、钟馗)、墙壁佛堂里有关公、关帝神,院落内有墙神、树神、粪坑茅厕神、偏屋有太虚神,北屋最西北角上方有姜太公神位,等等。老头、老太太们口中念念有词,弄得满屋、满院子、房周围、胡同里全是香火烧纸,怪恐怖吓人的。在这个时候,如果哪位小朋友长的瘦弱矮小,可以偷偷跑到家中一棵大椿树的跟前,抱紧大树,脸蛋亲吻树身后,仰脸唱起老奶奶早已教会的一首动听的儿歌,歌词是;“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檩梁,我长长了穿衣裳”。重唱六遍后,磕头离开,在新的一年里,这位小朋友就会迅速长高长胖,长大以后就能成为一个体魄高大、健壮的人。
大年初一“早晨拜年”,还是满天星辰,人们就吃些饺子、点补一下,开始成群结队的到各家各户拜年。拜年的形式各村各异,有以家庭为一伙的,也有以家族院中人集体为伍的,也有单人行走的。拜年是走到了各家后,首先给此家庭的祖灵佳布“爷爷奶奶磕头礼拜”,然后再给长辈磕头。见了面都互相祝福;福寿安康、兴隆发财。原来有矛盾、有隔阂,甚至是有冤仇的人,拜年以后增进了和睦、团结和理解。拜年结束后,人们各自回家吃早饭,初一早饭都是吃饺子,长辈给小辈发红包,儿童叫“压岁钱”。
大年初二早晨折贡、摘佳布、上坟;有些村庄在初一这一天,已经就把贡品收存了,上坟村庄风俗各异,有家族院中人集体活动的,也有单个家庭活动的,家庭妇女不到坟地里去。
在正月,清河有很多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其中有:
一、大年初四请女婿,如果上年度本家姑娘新婚,要大摆筵席、请新女婿。新女婿要给老丈人拜年并给家中的儿童发红包。姑娘的直系亲属如大爷、叔叔等也要邀请新女婿上门喝酒、吃饭。
二、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不担水、不扫地、不干活,更不能洗澡、洗头、洗衣,清河人叫“不祸害水”,包饺子时不准数数量、尽量整天不打哈欠,不准说对神灵,长辈不尊重的话语。
三、串亲戚,过了年后,要拿着礼品到亲姑娘姨,舅舅外婆家去给长辈问候、拜年。
四、大年初五叫“破五”,人们逐渐开始了生活的一切正常活动。正月初五、十三、二十四是“样工记”(打样,关门的意思),一切活动不能开头,不能结尾,清河人叫“不开头,不了头”。
五、正月初六、初八、初九、十六是工厂企业、街面门店各种生意、买卖开业的良辰吉日,开业部门的大门口都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非常热闹。
六、正月十五是小年,也叫“元宵节”,中午摆宴席,熬肉菜,晚上吃元宵。各个单位、各家各户晚上放礼花、掌灯笼、放云灯,天空中绚丽多彩、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在这个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很多民间文艺演出和书画展览活动;舞龙舞狮子、冲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打腰鼓、舞花棍等。
七、正月二十五,农户家中的院子里,用草木灰画上了几个大圆圈和梯子,在中央用方砖压上五色粮食,清河人叫“打粮囤”;二月二(惊蛰)在正堂屋桌子底下打钱囤。这一天各家都炒凉豆(黄豆)孩子们吃凉豆叫嚼蝎子蠹,一年免受毒虫伤害。老人们举着棍子敲梁头叫;“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渴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发财发福。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