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三夜,新郎新娘不同房,新娘由新郎姐妹陪同。第二天一早,新郎家摆上酒席款待房族妇女,并安排两人去新娘家报信。女方家先摆上一桌酒席(便餐)款待,临近中午,再摆上酒席招待,此时,女方家族成年男女全部作陪,主客边对歌敬酒,馈赠200-600元给女方家族中年妇女姊妹节聚餐费用,然后饮酒至日落西山,主客一路对歌一路敬酒,相互辞别。女方安排新娘的5、6个姊妹带着新娘自己刺绣制作的嫁衣、裙子等装一篮子陪同报信人到新郎家。
苗家有“湾湾田最深,娘舅爹最大”之说,温泉村一直保留舅爹索“江钱”的习俗,如果姑妈家的女儿嫁的不是舅爹的儿子,那么,所嫁的夫家必须给姑娘舅家一笔财礼,称“还娘头”(苗语:nix diangb),又称“江钱”。历史上,“江钱”一般要白银16两,少则几两,多达近百两,现在,要2000元左右。议“江钱”数目时,男女双方约定吉日地点,一般在半路或集镇,新娘的舅舅、舅母来参加,双方的房族男女都来,由新郎方出酒菜。席间,新娘的舅舅报出“江钱”数目,“江钱”时兴讨价,新郎方讨价,最后议下的“江钱”都带尾数,一般带6或8。新娘的舅舅得“江钱”后,送些给新娘父母,送些给新娘,并请亲族吃一餐饭。
婚后十三天,为新娘回门的日子(如逢日子不吉,可延迟),男方拉上一头大肥猪,挑上糯米饭、糍粑、米酒、烟、糖、鸭子和7条鱼等礼品,另备上一桶米和一壶酒的父母饭(专送新娘父母),带领全家族男女身着盛装送新娘回家。女方家备上盛宴款待,女方房族人员作陪,酒至半酣,新郎父母兄弟送礼,同来的房族男女也纷纷送礼钱。送礼毕,继续喝酒对歌。第二天,女方房族人员作东,宴请来宾。第三天,复归女方家,由女方家用新郎家带去的礼物(糯米饭、糍粑、糖果分发房族各户)宴请来宾及房族。宴毕,新郎方辞别,女方送一猪腿,其房族各户分别送糯米饭、糍粑等,一路酒歌相送。至此,婚礼结束。
从过门到回门,最忌讳破碗破酒杯,若破碗破酒杯过多,则需另迎娶一次。另迎娶一次的礼节较简单,在回门后,择吉日,由新郎一个人来迎娶新娘回家则可。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