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城市都有它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们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洗涤而遗留下来的,拥有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武汉的木兰庙会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庙会,又称木兰寺庙会或木会。
武汉木兰庙会以佛道两教胜地木兰山为核心,影响辐射黄陂毗邻县市、市,波及安徽、河南,尤以新洲、孝感为盛。拜谒以木兰将军神位为主体的诸神,已历1500多年,宣扬忠、孝、勇、贞、烈、节、义,有促进人心向善的功能。
因传说受朝廷晋封的木兰将军生、葬于此,被民间尊以为神,从唐朝起大兴土木,终建成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之佛道两教圣地,民间朝山进香,拜谒以木兰将军神位为主体的诸神,至今已一千五百多年。
木兰庙会活动较多,最盛大的是八月亮子会。由和尚、道士举行典型的祭祀仪式,并有各地数百人至千余人的亮子会为主体,手捧亮子菩萨,吹吹打打鸣鞭放铳,见佛叩拜,遇庙烧香。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形成声势浩大的宗教活动。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当天通常有十万香客游客参与庙会。每年木兰山古庙区有财神诞辰日庙会;木兰山广场有元宵节民俗活动。附近的张家冲村的高龙灯驰名。
木兰庙会历史悠久,它开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蜀中花木兰”韩娥女扮男装投身反元义军,屡建战功,为后人敬仰,有人便在成都附近的龙门山(即木兰山)建寺,叫木兰寺。清代这里启动了木兰庙会,从农历二月初一开始,历时3天。
这个庙会有一奇特的习惯,就是各地农民要在庙会期间带上粮食和蔬菜种子到这里放上一夜,俗称“寄窝”。这种习俗也使庙会演变成了民间的种子交易会,历时上百年未衰。
文化大革命期间,视木兰庙会为封建集会,因而百般阻挠,不许群众赶会,市管会的人到处折秤杆,没收秤砣,公安民兵遍山轰人撵人,可是群众却从山上移到山下的黄牛店,黄牛店也不许摆,群众又从黄牛店移到离木兰山两里左右的曾家幺店子,照样把种子摆在地上赶起会来。
就是在七四年“农业学大寨”,木兰山改梯田,木兰二小的校舍被全部拆光后,木兰庙会也一直在赶,从未间断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了左倾错误,历尽沧桑的木兰庙会,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名正言顺地赶了起来,而且越赶越热闹。
近几年,木兰会盛况空前。日平均赶会10万人次,种子交易和传统小吃热闹非凡。
一年一度的庙会自开办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来赶庙会的人不只来自木兰地区,来自新都临近的州县,还来自西南各省。
庙宇一殿接一殿地又修建起来,殿堂里,香烟缭绕,钟情声声。一条广阔的水泥路面,在朝霞的映照下,像一条迎宾的红色地毯,从木兰寺大门一直铺到山脚下,迎接着四面八方前来木兰山观光、休闲、度假的宾客。
甘肃庆阳节日节令民俗春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阴历年末岁初,人们历经一年的辛劳,值此冬尽春至之时,都需要歇一歇,认真隆重地庆祝一番。因此,春节是庆阳人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节日。自古以来,每到农历年关将近,人...
城阳村的村西有条张家胡同,相传是当年名道张三丰没当道士时居住的地场。说起当年没有出家入道的张三丰,那可真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他家境殷实,到了成婚的年龄,前来说亲的媒人踩破了门槛,最后,父母做主,给他...
这个《蛇郎君》故事,流传于温州的闽南语地区——洞头。从前,有一个摇鼓老(货郎),日日挑担串乡卖物事。摇鼓老有三个查某囝(女儿),大的米筛脸,老二鸭蛋脸,小的鸡蛋脸。有一日晚上,摇鼓老卖货回来,路过一户...
在渭南富平县觅子乡南张村铁佛堡东南,有一尊铸造于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的铁佛,被称为“富平铁佛”。这尊站立的铁佛高达5.32米,仅次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普照公园铁佛寺内高8.24米的北宋释迦牟尼佛...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是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春节欢庆形式。每年从春节开始,蒋村正月民俗活动要历时一月之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的活动形式有社火、春官、歪官、蛮鼓、板对等。蒋村正月民俗...
常听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见诸葛亮的智慧谋略非常人可比。臭皮匠终归是臭皮匠,不可能成为诸葛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早年在南阳隐居。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
渡阴床,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盘瑶独特的祈福习俗。法师恭恭敬敬地给主家装灯渡阴床仪式已有百年历史,通常在冬季农闲时举行,由法师念咒作法,请动盘王派来合兵众将,护送受度诫者升天入地,带去金银财宝...
梅花大鼓起源于北京,又名清口大鼓,过去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后金万昌对该曲种进行了改造创新,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经金万昌改革后的梅花调唱腔娓娓...
“咸”与“甜”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海南吃水果上。一般食物搭配,如饭后甜点,餐前开胃水果,都是建立在“咸”上的少许“甜”;倘若一直吃甜食,大部分人的口腔里会产生对咸食的渴求。唯有海南吃水...
“除夕”是指农历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民间俗称“三十晚上”。除夕是春节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除夕,就是“岁除之夕”,这里的除有去的意思。“爆竹声中一岁除”,每年的最后一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