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莫氏源于钜鹿(今河北),其堂号以郡望名:“钜鹿堂”。“郡望”与“堂号”是中华姓氏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以郡名为“堂号”而为标识。保留本姓“堂号”(“郡望”)则是让后人记住本姓的“根”———发源地或发祥地。
莫氏以地名为姓。上古圣帝颛顼在“钜鹿郡”造“鄚城”(今属河北任丘),就以城邑名为己姓,成为今天莫姓的一个主要根源。颛顼,昌意子,黄帝孙,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展农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因莫姓主源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后来,由于战乱,莫姓子孙向各地迁徙。如今,钜鹿县(今称巨鹿县)和鄚州城都已经没有莫姓土著居民。
海南莫氏始祖恭万,出生于福建连宁府蒲田黎山村,北宋初期从福州府同安县任上被朝廷派来海南做武职官,因世袭官职而落籍。落籍地今属定安。
海南的莫氏,基本上是恭万公的后裔,已繁衍至三十八代,其后裔已有近8万之众,遍布省内外,国内外。
据海南《莫氏族谱》载:恭万公,字大彪,公生丙辰年据推算,应为公元896年,也是晚唐始宗乾宁三年八月十五日,自后汉乾佑二年(949年)奉钦玉旨维持社会稳定有功,受封“掌善伐恶大将军”。汉没出周,显德三年(956年)调任千户之职,宋初,仍任千户职,调镇琼之西南境。
“琼之西南”乃琼山郡之西南。指今定安、屯昌、琼中、琼海之石壁、文曲之部分,此地幅员辽阔,西通澄迈,南控黎母,东引文昌,是贡赋之地,又是诸蛮交会之要冲。窃盗出没,匪贼往来,社会极不安定。设兵镇守此地,除暴安良,以保赋税之源,乃当时之必需。镇守之将军,非威望不足以镇奸宄之心,非信义不足以结兵民之志,莫恭万以大智大勇,披荆斩棘,使歧黎息燧,匪贼敛迹,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于社稷民生,功勋彪炳,后授千户之职,世袭。
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千户之职,已传至第八代孙莫喜。莫喜以济世英才,平暴息乱1312年,九世祖执中袭父业,继续除暴安良,有功,在元仁宗登位后被任为万户府总管(正三品)。
元文宗图贴睦尔即位前,由于宫廷斗争遭譖,被流放来定安南雷垌(今定安岭口一带),垌主王观(又书王官)以礼相待。文宗即位以后,念此情,于天历二年(1329年)将定安县升格为州,名为南建州,隶属北海元帅府。王官为世袭州事(知州)。
元文宗时,莫恭万的第十世孙莫真成,调征广西柳州有功,宣授金牌。当时,黎首作乱,攻陷南建州,王观不能收服,莫真成受命从广西回兵讨伐平乱,安抚黎民,莫真成以其功于1330年擢升南建州同知,此职世袭。其千户职由十一世柤公勤袭。
元至正丁末年(1367年), 南建州同知莫真成逝世,千户莫公勤牺牲。当时,陈观马作乱,副都元帅陈乾富不能制服,一时间,土豪贼匪并起,割据为王,拥兵吞噬南建州,扰得四境不宁。这时,莫真成之子、27岁的莫宣宝理应继袭此职,莫宣宝因正在守丧,未请命于朝。莫宣宝虽无官职,但深痛民瘼,向知州王廷金建议如何保卫一事,王廷金不听,逃走了。莫宣宝乃率众起义兵,带领各酋长奋起反击,莫宣宝的义兵英勇善射,箭无虚发,敌兵中箭立毙,于是保住了南建州的安宁。第二年,元亡明兴,莫宝宣见天命有归,于是收典籍,帅酋长随陈乾富入金陵朝觐。众首领皆受官,唯独莫宣宝坚辞不受。
明洪武二年(1369年)延续了40年的南建州,因改朝换代而被废,恢复定安县制。前朝知州王延金与前朝万州知州王贤宝不服新政明朝统治,起兵作乱,攻陷定安县城,莫宣宝因帅义兵跟随广东卫指挥司海南分司孙安,讨伐有功,分司孙安欲授莫宣宝以主薄一职,莫宣宝以“先代世受元恩,不仕二姓”坚辞不受。孙安奏表与朝廷,明太祖嘉之,曰:“义士”,犒劳银碗有扎,扎后有“右仰义士莫宣宝准此”九字。明洪武八年,海南平定,当道建议,开辟定安至五指山道路,直通儋、崖,命参政朱亮祖和廖永忠开道。第二年开兵上路,莫宣宝以义兵从军,队伍在五指山下受阻。主帅知莫宣宝有勇有谋,于是命他为先锋,莫宣宝不畏艰险,奋勇直前,欲夺其山,因中暗箭而牺牲。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朱亮祖、廖永忠受朝廷之命,特遣主薄倪仕兴主持祭奠莫宣宝。
莫恭万的后裔,宋、元两朝,子承父业,世袭武职,以武戌边;明朝辞去世袭武职后,莫氏注重诗书传世,以文辅国。明、清二代,定安县共有10名进士。莫恭万的后代就占了3名。他们是:莫魁文、莫陶、莫绍德。这三名进士都出自一里之内的排坡村、南山村(今属定城镇莫村社区),故有“一里三进士”的美誉。
莫魁文,今定城镇排坡村人。康熙辛丑科(1721年)储大文榜第一百三十四名进士,殿试邓钟岳榜三甲第八十八名,是清朝海南第一个中进士的人。时人称“破天荒”。他在庆云知县任上关心民众疾苦,治理黄河,消除水患,清廉为政,《庆云县志》记载有他的清廉事迹。
莫陶,今定城镇排坡村人。雍正五年丁未科(1727年)会试第九十五名进士,彭启丰榜二甲第十四名,授四川重庆府铜梁县知县。
莫绍德,今定城镇南山村人,嘉庆丙辰恩科(1796年)袁槐榜进士,辛酉(1801年)顾皋榜三甲。钦点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充方略馆分校官,实录馆校对。曾在琼台书院任掌教。著有《波罗密多堂集》。琼台书院原址存有他任掌教时所书对联一副。
非进士当中,由于本人的学识和努力,加上当时朝廷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海南莫氏也出了一批官至知州的举人和贡生:
莫谟,今定城镇排坡村人。字次典,号乳泉。清乾隆庚辰(1760年)第四十一名举人,选授直隶安肃县知县,后历任河北沧州、通州(今属北京市)知州,河间府同知、广平府通判、河间府通判、永平府知府、直隶赵州知州等职。他为政勤慎,断案认真,平冤狱,革陋弊,抑豪强,重办学,振士风。曾捐俸倡建沄海书院、海阳书院,修建栾州文庙,榛镇石桥,督工治理黄河多有创见,政绩卓著,多次受到朝廷嘉奖。在家乡集众捐资大修定安文庙。《广东通志》、《栾州志》、《琼州府志》、《定安县志》等有记载其业绩。今定安县博物馆收藏其朝廷诰封轴文多幅,及墓志铭。
莫谟在静海县知县任上,著名的纪昀(纪晓岚)曾为其母撰写《莫太夫人家传》褒其功德。
还有,官至归德府通判,乾隆、嘉庆年间接二次充河南同考官的举人莫玺章;官至大名府知府的举人莫景瑞;官至直大夫棣栾州知州的贡生莫豫泰;官至保德直棣州知州,历署三府知府的优贡生莫兆文;官至知府,后改任江西酉科武闱监试官的监生莫嘉煦;官至护理潼州府知府,代理天全州知州的拨贡莫瑞堂,他退休后隐居广东罗浮观源洞,著有《文庙史典》二十一卷,《书农总录》三十卷《乾坤清气集》四卷,《观源山房诗文钞》十卷行世。(作者:莫清华)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