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靖宇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人民军队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矢志不渝,忠贞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们树起一座巍峨的丰碑,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在他身上凝聚着我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荟萃着中华民族不朽的气节和风范。杨靖宇是艰苦奋斗的楷模,是廉洁自律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楷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模范、团结大多数的模范、关心下一代成长进步的模范。

杨靖宇对党绝对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他孤悬敌后,艰苦卓绝,长期坚持无后方敌后作战,无上级独立作战,无援军孤军作战。敌人在军事上专门打击,政治上全面围剿,经济上严密封锁,精神上全力瓦解。他所领导一路军是东北抗联与日寇周旋时间最长,对日寇打击最大,对抗日斗争影响最为深远的部队,牵制了数十万日寇精锐部队不能入关参战,有利地支援了全国抗战,铸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路军铁血军魂,谱写了彪炳千秋,名垂青史的一路军军史,并将世代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完成民族复兴伟业。

杨靖宇是东北抗联第一人,通化是杨靖宇将军的履职地。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联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和唯一的中共中央“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等职。
杨靖宇是东北坚持抗日持久战第一人。杨靖宇在通化战斗、生活达8年之久,战斗足迹遍布通化的山山水水,留下无尽的精神财富和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杨靖宇是中国坚持抗日山地游击战的第一人,通化是杨靖宇抗日山地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实践地。他的“三大绝招”、“四不打”战术在这里屡试不爽,创造了许多的经典战例,灭索旅,战长岗,奇袭老岭隧道,七打邵本良,绘就了清晰的南满抗日路线图。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根据地创建第一人。杨靖宇在通化先后创建了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老岭根据地。两个根据地辐射了整个长白山脉,为机动灵活地与日寇周旋创造了先决条件。杨靖宇在这里组织召开了著名的“河里会议”和“老岭会议”,成为一路军坚持南满,进出长白山的天然屏障。
杨靖宇是东北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一人。杨靖宇不计前嫌,以宽大的胸怀团结了许多反日义勇军、山林队。1934年,杨靖宇联合了17支抗日军和山林队,组建全国第一支由党领导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武装。1936年2月,杨靖宇等将领联合发表 《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毛泽东对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给予充分肯定。

杨靖宇是坚持弘扬抗联文化第一人,他不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军事家,还是文武双全的卓越政治家。他创作的《一路军军歌》《中韩民众联合抗日》《四季游击歌》等多首抗联歌曲是抗战时期的“流行歌曲”,这些经典至今仍在通化大地飞扬,成为重要红色文化基因。

通化地区是杨靖宇将军的战斗地和安息地。在这里,杨靖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靖宇精神体系和反侵略战争思想,通化是抗联精神、杨靖宇精神的诞生地。《一路军军史》《杨靖宇传》《杨靖宇赋》《长白山抗日童谣》《东北抗联歌曲》,通化爱国主义乡土教材《通化千字文》等,在这里应运而生,形成深厚红色文化土壤。

通化市红色资源富集,杨靖宇的故事通化人耳熟能详,抗联儿歌通化妇孺皆知,市民对抗联精神有较高认知和传承自觉。通化因势利导,有“红色之城”的准确城市定位。有长远发展规划和举措,现已形成良好舆论氛围、优越学习环境。
“重走抗联路”,由通化倡导发起,经过近10年的沉淀已成为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红色经典之一。为适应新形势,通化不断完善教学教案,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学骨干,对建设杨靖宇干部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抗联纪念馆是最早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经典旅游胜地。通化县兴林、集安老岭等百个抗联精品遗址得到开发利用,年接待红色文旅达百万人次,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中提供广大平台。
通化市涌现了以孙艳华为代表的一批红色文化传承人和红色文化传承协会为统领的红色文旅志愿者,成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对赓续、传承靖宇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