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
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旧炕席做成形,再在内外糊上白纸;另一种是将废纸放在水里浸泡后捣成浆,利用模具制作而成。
威海最初的笸箩制作是用旧的炕席子围起来的,糊上布或者纸简易处理后,用来盛放不太重的物品。后来人们把生活中可以收集到的纸类物品,如报纸包装纸箱等等,用水浸泡,泡出纸浆,然后用家用的缸、罐等做模具,把纸浆和黄泥水草等物质混合以后,一层层拍打在模具上,成型后将其拿下,自然晾干,完全干透后糊上布加以固定,再糊上一层纸,最后装饰上美丽的剪纸。
“纸斗”上装饰的剪纸就是“纸斗花”,窗花不易保存,但“纸斗花”却保存得相当完整,“纸斗花”主要是随形剪一些吉祥图案,以花鸟为主,“纸斗”的边沿还要贴上花边,多为黑色,显得干净醒目。
纸笸箩总是和剪纸分不开,而旧时的纸笸箩有剪纸装饰的确不是很多,因为过去生活条件差,物资匮乏,每逢吃东西剩下的精美漂亮包装纸、挂历上面的漂亮图画,妇女们都会留下来,用来装饰笸箩和生活用具。
纸笸箩体小量轻,造型简练,色彩艳丽,融粘、缝、贴剪、画于一身,既能盛一些缝缝补补所需的针头线脑,同时又因其花花绿绿的装饰还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摆设,以前有将纸笸箩当嫁妆的风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纸笸箩慢慢被塑料、金属器皿所替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现在这些极具创意的纸笸箩再次受到越来越多时尚女性的追捧,很多妈妈都会成套选购给女儿当做出嫁的嫁妆,盛放一些首饰和小物件。这也真实还原了咱胶东地区旧时的姑娘出嫁,纸笸箩是必不可少的陪嫁物品的情景。
有民谣道:“宁可不当官,找个胶东嫚”,可见胶东姑娘的心灵手巧、勤劳娴慧。花纸笸箩见证了百姓生活的婚丧嫁娶、柴米油盐、人情冷暖,这是胶东女儿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文明,送给历史老人的精美的礼物。如今,现代化的社会里已经难以寻花纸笸箩的身影,但它带给人们骨子里的那份温情陪伴,仍然难忘,沉淀着属于胶东地区独有的温暖回忆。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的手工艺更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传承和发扬,希望真心喜欢这些传统的手工艺的人,可以将其发扬光大。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