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叫岘山的山有多处,但唯有湖北襄樊的岘山最为著名。襄樊的岘山位于襄阳城西南五公里处,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望楚山(中岘)、万山(上岘),她背靠巍巍大荆山,环抱“铁打的襄阳”,遥控“纸糊的樊城”,面临滔滔汉水,雄据一方,是一座地道的历史文化名山。其中,以岘首山的文化积淀最为丰厚。
真正让岘山名扬天下的,是羊祜与堕泪碑。羊祜是西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镇守襄阳十年,功勋卓著,死后百姓于岘首山为其建庙立碑,以纪念其功业,凭吊者望碑无不流泪,因名堕泪碑。
羊祜(公元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据《晋书》记载,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其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羊祜早年丧父,青年时博学能文著称,身材魁梧,眉目清秀。曹魏末年,历官中书侍郎、给事中、黄门郎、相国从事中郎、中领军悉统宿卫等职,参与司马昭的机密。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进号中军将军,参与灭吴大计。泰始五年(公元269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荆州治所襄阳。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西晋的荆州包括今天的陕西、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区,治所在襄阳。吴国的荆州则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区。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
羊祜品德高尚,政绩突出,镇守襄阳十年,着力经略荆州,为灭吴做准备。在此期间,羊祜安定民心,整饬边防,开办学校,发展周边贸易,励精图治,广布恩德,维护了一方安宁,为全面灭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勤政廉政,洁身自好,“志存公家,以死勤事”,“执德冲虚,操尚清远”,深得朝野赞誉。虽镇守一方,位高权重,但平时用度节俭,穿着朴素,“立身清俭,被服率素”,每当领到薪俸或得到赏赐,都拿出来接济当地百姓,赏赐麾下军士,而家中没有什么积蓄,也从不置办田产、宅院。一次他的女婿劝他趁早给自己置办些住宅田产,他听后不置一词,转身告诫立在身旁的儿子说:“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一番话说得女婿哑口无言。
羊祜谦虚宽厚,淡泊名利。虽受重用,但对前朝有名望的老臣王佑、贾充、裴秀等每每谦让,不使自己处于其上。晋武帝代魏后赏赐羊祜“封郡公,邑三千户”,因祜“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后来加封车騎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祜又“上表固让”,武帝未准许。此后,武帝“又封祜南城侯,置相,与郡公同”,祜再次“固辞不拜,帝许之”。
作为一名军事家、战略家,羊祜积极筹划并屡呈灭吴方略,在时机尚不成熟前不贸然行动,而是裁减冗员,屯田垦荒,抽调四万军士,垦田八百多顷。既为灭吴储备了充足的军粮,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同时,采取“远绥怀近”战略,用德和信感化吴人,各保分界,不求细利,保持了边境的安宁。致使“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而不呼其名。
作为政治家,羊祜既能虚心纳谏,又能荐贤举能,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羊祜推荐王浚留任益州刺史,总统长江上游军政事物,得到朝廷批准。王浚留任后招募兵士,打造战船,训练水师,成为后来灭吴的一支劲旅。唐代刘禹锡有“王浚楼传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称颂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六月,羊祜病,他推荐文武双全、足智多谋的杜预代替自己。十一月,羊祜病逝,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不负所望,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一举灭吴,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羊祜虽然没有亲自参加这次战争,但他为规划、准备这场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灭吴捷报传至洛阳,群臣致贺时,晋武帝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功也!”
羊祜病逝,朝野震动,晋武帝“素服哭之,甚哀。是日大寒,帝涕泪沾须鬓,皆为冰焉”。荆州百姓得知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连绵不断;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羊祜喜游山,常登岘山,对岘山的青峰白云流连不已,终日不倦,曾对从行者说过:“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襄阳百姓于城南岘首山羊祜平生游憩之所建庙立碑,岁时祭祀。由于人们一看见石碑就会伤心落泪,杜预因此称之为“堕泪碑”。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有“羊公碑尚在,吟罢泪沾巾”的诗句。陈子昂在《岘山怀古》中也有“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的咏叹。
堕泪碑本为襄阳百姓所立,西晋永兴年间,李兴撰文并刻立《晋故使持节侍中太傅矩平成侯羊公碑》,记载羊祜居朝出镇,德高行恭、泽被江汉之勋业,及其卒后故吏高文、奚廉共揭贞石,刊勒盛轨之事。李兴所撰《羊公碑》刻立后,为时人所推重,遂将“堕泪碑”之名移贯此石。“堕泪碑”传至南齐时一度遭到毁弃,南梁时重立,此后多次废立。
羊祜一生虽身居高位,但清廉爱民,志存高远,其不朽业绩和高尚品格广为世人传颂。如今堕泪碑虽不见踪迹,但凭吊之人络绎不绝。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