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中说:“密县东南有大隗山,大隗山之西,有具茨山。”又说:“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大隗即大隗真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民间奇人,黄帝在具茨山曾专门登门,向大隗真人求教治国安邦的办法。因此,大隗真人应当算是黄帝的老师。但是,大隗真人究竟姓甚名谁,他向黄帝传授了哪些治国之道,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史料中却记载了黄帝的另一位老师——岐伯。
史料中说:岐伯是黄帝时代人。他从小就善于思考,非常聪明,并且有远大的志向,喜欢观察日月星辰、风土寒暑、山川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还懂音乐,会做乐器,测量日影,多才多艺,才智过人。后来见许多百姓死于疾病,非常痛苦,便立志学医,四处寻访良师益友,尝味草木,遂成为精于医术脉理、名震一时的医生。黄帝为疗救民疾,尊他为老师,一起研讨医学问题。由于轩辕黄帝拜岐伯为师,所以就尊称歧伯为岐天师。古籍《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中说:“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
岐伯是什么地方人?有陕西岐山说,甘肃庆阳说,四川盐亭说。虽然这些地方有不少有关岐伯的传说,但是,这些地方都有一个致命的缺憾:没有黄帝在这些地方活动过的遗址、遗迹或传说,也就是说,黄帝没有在这些地方活动过。既然黄帝没有在这些地方活动过,他就不可能在这些地方拜岐伯为师。
但是,据史料记载,在轩辕黄帝活动过的具茨山却有岐伯活动的遗址、遗迹。
史料中说:新密南部具茨山有一座轩辕宫。清顺治十六年《新郑县志》记载:“轩辕宫在大隗山,祀黄帝、岐伯、雷公。”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寺观》记载:“轩辕宫,在大隗山,祀黄帝、岐伯、雷公。”这说明,具茨山一带应当是岐伯活动过的地方。
上述结论,还有另外一条证据:有学者考证:岐伯有三个老师,一个老师是广成子,具茨山山脉有一座崆峒山,就是广成子修道的地方;大隗山下有修德观,那是广成子居住的地方。另一个老师叫僦贷季,他是“鸿冢”地方的人,“鸿冢”就是黄帝大臣大鸿陵墓的所在地。大鸿山就是大鸿练兵的地方,山上有屯兵的大鸿城、有操练兵马的擂鼓台,有为黄帝建做花园的花园坡(很可能是岐伯种植草药的百草坡)等等。“鸿冢”应当在大鸿山一带。专家们经过考证后认定,这里有一个医家链或医家群落,《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另一位著名医家鬼臾区也是这一带的人,他是鬼臾区家的第十代传人。僦贷季一家世世代代也在此居住,因此,说岐伯是这一带的人是完全可信的。
大隗究竟向黄帝传授了什么,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黄帝内经》中却详细记载了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岐伯精辟地回答了黄帝提出的1088个问题。他们的对话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主要谈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道”。《黄帝内经》中用“道”处多达269次,深入阐述了“天道、地道、人道”以及“医道、诊道、治道”。第二次重点论述了“医道”的原理,从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阐述了44种病类,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一系列病症311种。岐伯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开创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医学模式;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言不可治者不得其术也”的进取理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之德”的唯物论观点、“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理论等等。黄帝与岐伯的问答奠定了《黄帝内经》的基础,使其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奠基之作。
虽然人们不知道大隗真人与黄帝谈话的内容,但从《修德观问道碑记》中,人们也可以看出他们谈话的一些端倪。碑文中说:当黄帝问广成子如何让天下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时,广成子说:“自而治天下”,意思是说:让天下老百姓自己治理天下,自然就天下太平。广成子还特别向黄帝提到养生问题:“及其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问治,身可以长久,然后蹙然称善。告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众人皆死我独存。”广成子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你不要管天下的事,自己要建一座特别的房子住下来,睡在用白茅编成的席子上,每年至少有三个月什么事都不要过问,彻底休息,这样你就会活得长久;另一层意思是说,对女色不要特别亲近,不要纵欲过度,就可以长生。广成子现身说法说:我就是这样,与别人相处,以和为贵,所以我活了一千二百岁,至今我还没有衰老的迹象,我那个时候的人都死了,只有我还活着。黄帝听了广成子的话,一边治理国家,一边修身养性,每天“迎日推策”,“接万灵于明廷”,整整活了三百八十岁。
在这里,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具茨山一带,有两位黄帝的老师,一位叫大隗,一位叫岐伯。大隗向黄帝传授的无非是治国安邦和医药养生两类知识,这和岐伯向黄帝传授的知识完全一样。岐伯向黄帝传授的知识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而大隗向黄帝传授的知识却只字未提。是古人的懒惰疏忽?还是有意不记录大隗跟黄帝的谈话内容?恐怕都不是。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具茨山一带几乎完全找不到岐伯的踪迹,同样,在陕西、甘肃、四川等自称是岐伯故里的地方,也根本没有大隗真人的影子。按道理说,既然同为黄帝的重要老师,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应当被提到,比如,黄帝大战蚩尤,黄帝发明指南车,凡是炎黄子孙都知道这些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有一种解释:岐伯和大隗真人本来就是一个人,因此,向黄帝传授的知识才能完全一样。否则,便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具茨山这样不大的范围内竟会出现两位黄帝的重要老师,而且传授的知识又完全一样?只不过这个老师在具茨山一带叫做大隗;而在其它地方叫做岐伯。
其实,在黄帝时期,并没有一个叫岐伯的人。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黄竹斋先生在他的《竹斋医学丛刊》中说:“岐伯案岐国名,伯爵号,岐伯者盖黄帝时诸侯。”黄帝时期并没有“伯爵”的封号,也没有分封过诸侯国。“岐国”、“伯爵”是在周王朝建立后才出现的名称。很可能是周朝的人们为了尊称黄帝的这位老师,才称他为“岐伯”,后人以讹传讹,误以为黄帝真有一位叫“岐伯”的老师。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其实,黄帝在具茨山一带只有一位老师,他就是大隗真人,他向黄帝传授了治国和医药知识。到了周朝,人们十分尊敬这位黄帝的老师,就尊称他为“岐伯”。
大隗真人与“岐伯”其实就是一个人。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
北方农村民谚——“冬定果,年定瓜,正月十五定棉花”。有几个字眼,需要搞明白。农谚中的“冬”是指冬至;“年”是指农历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是指元宵节这天。一、冬定果民间自古有“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的...
满族的婚俗比较有讲究。有三日婚之说。皆为媒约之说,通常是用三天来完成的,比较有特色,和其他民族截然不同。满族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满族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原来一般实行族内等级婚,后来限制放松,可与汉族通婚。...
柬埔寨王国国庆日为11月9日,也是该国的独立日柬埔寨位于亚洲中南半岛南部。首都金边。面积18.1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20万。于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9至14世纪的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创造了举世闻名...
技术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过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技术灾难,有些会造成很大的技术和人员的损失和伤亡,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一起来看看吧!一、爱沙尼亚号海难在世界十大技术灾难中爱沙...
缘分是什么?有人问隐士。隐士答:缘是命。此人听的糊涂,问高僧。高僧说:缘是前生的修炼。这人不解前生,就问佛。佛不语,手指天边的云。这人看去,云起云落,随风东西,顿悟:缘不可求,缘如风,风不定。云聚是缘...
相传公元208年,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抗魏大计,两人曾联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石头山、蛇山一带观察山川地势。宋代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载,当时诸葛亮为这得天独厚的险峻地势所震撼,...
农历九月,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的时月。他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产生了许多推理和传说。在《易经》中,九为阳数。《夏小正》曰:“九月内火(大火星休眠)。”《黄帝内经·素问》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