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川,可谓一马平川。
一条自东向西的川道,将正宁县域的大塬划分为两道平行的塬面:川道以南的永和塬和川道以北的榆林子塬。
行走川道,南北群峰耸立,地势开阔,罗水(今称四郎河)贯穿其中,蜿蜒西去,朝晖夕阴,风景秀美。罗水,便是县内最大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子午岭,全长78公里。
罗川城傍水而建,是正宁县的古县城,位于罗水北岸。
据历史记载,北魏泰常五年(公元420年),朝廷即在此重置阳周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因“罗水出于川”,遂改阳周县为罗川县,一直持续到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县名虽然几多变更,但罗川城作为县治,时间长达1509年。
罗川城的建筑,围绕“十”字造型排列,有民居、有农田、有校舍、有商铺,不远处的山头萦绕着袅袅炊烟。若不是那重重叠叠的历史遗存,罗川更像一座普通的村庄。
罗川这座城,作为县治1500余年,后作为罗川乡人民政府驻地,2005年罗川撤乡为村,划归正宁县永和镇。
罗川牌坊,在罗川窄小的街道上一溜站着。古时凡牌坊立处,正是街市繁华之地,交通要冲。竖立的牌坊装点得古城街道层层叠叠,一派兴盛。
那时,为景清所立的“榜眼坊”,为巩焴所立的“学宪坊”,还有为赵邦清所立及赵邦清为其母所立的三座牌坊,至今仍在街市的正道大衢中耸立着,它们所支撑的雅正精神,昭彰的文化景象,具体而持续对民风给予了教化。
罗川因“民俗淳厚,原隰连延”,哺育出正德之臣,而正德之臣又教化加深着“人敦忠义之风,俗勤稼穑之事”的形成,二者相辅相依,辩证互生。所有这一切,不管人文与自然的环境关系,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内部的相互影响,都已深深地镶进了几座牌坊。
如今,漫步城内,沿街布设着百货、药铺、饮食服务等20余家40余间铺面房。清官、天官、恩宠3坊和文庙大殿5间、铁旗杆1对尚存。还有城墙仍留一残段。据《正宁县志》记载,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由守御枢密院副使张天福征集民夫,重修县治城垣。东西二门,分别称为“朝阳”“永春”。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知县阎国脉开小南门以泄水,并补修城垣。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知县安如嵩创开南门,曰“安庆”。
位于赵氏牌坊西南侧的赵氏祠堂,建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坐南面北,面阔三间,明柱砖木结构,斗拱平檐,顶镶脊兽。内有明万历皇帝为赵邦清题词“坚持清白”及安南国(今越南)正使冯克宽为赵邦清题、随从陈德懿书“清清清”碑刻。铁旗杆,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高约16米,旗杆穿过两尊侧首张目、露齿相望的铁狮腹部,顶有飞鹤展翅欲起,身蟠双龙,方斗四角各竖飘扬状小旗,斗角下系小铃,迎风鸣响。杆下部悬砌一铸铁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
建于元代至正(公元1341年-公元1368年)的文庙大殿,虽毁于兵燹,后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均作过修补。现存大成殿5间,连同殿前平台,占地1100平方米,保存完好,颇具文化韵味和地标特色。
在古县城罗川,尤其对于明代真宁三清,人们都会脱口而出:“正宁有三清,景清、巩清、赵邦清”。他们作为儒士,“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能进谋国事,退守自洁。他们不同流合污,不与权贵相攀附,不与污吏共角逐。聪明睿智,动静思虑,敏于事,慎于言。一旦被削职,则归于故里,“躬耕于田,奉养老母”(赵邦清);“因兵丁艰难,谢任归里”(巩焴),他们文质彬彬,却有君子风范,“倜傥尚大节,刚直不阿”(景清)的高风亮节,深植民心。
以一种崇敬和神往的心情,徜徉在“三清”的遗风里,他们身上那种为人臣子的忠孝刚烈精神的总括体现,那种诗书士人宽温爱人的儒家风范,那种立身处世追求是非曲直的君子气节,以及他们传统知识分子独立的人格精神,感召着后人。
岁月流逝,如今罗川城下,除了文庙、古柏,还高矗着几座雄立的牌坊。遗憾的是,备受兵患战乱,遭遇十年浩劫,一次次历史车轮的出轨脱毂以后,罗川街道如今所存的,仅有为赵邦清所立的“天官坊”和“清官坊”(均高8.4米,宽约8.23米)。以及赵邦清为其母刘氏、高氏请立的“恩宠坊”(高9.7米,宽8.35米),历经风雨,维系着那份悠远的韵味。
走近牌坊,以手扶之,以心悟之。“天官坊”和“清官坊”为明万历四十二年同时所建,纪念着做人从政、珠璧一体的高洁品德。“恩宠坊”乃万历四十五年所立。三坊的雕凿技艺都十分精良,尤其“恩宠坊”的造型制作,全以红砂岩为料凿磨镶构而成,通体雕作,浮雕图案有飞禽走兽、山水云雾、草木花卉、庭舍人物,三层盖顶,无论从外观形体还是用料着工,都精过“天官坊”“清官坊”,看得出赵邦清身为人子,对其母的感恩和孝敬。
这3座石牌坊历经300余年,雄姿不减,完整无损,傲然耸立。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