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毕,送葬队伍返回丧家,谓之“回龙”或“回灵”,古称“归虞”。许多地方,回龙时送葬者要改装换服。在福州,孝男挂红彩,持灯笼,孝妇穿黑衣,着红裙,其他男性束红带、女性戴红花。现在一般是取下送葬时扎在腰上的白带,换上红布带,女性头上插花。福安、霞浦等地,回龙时孝眷改换吉服,所谓“脱去麻衣换紫袍”。女儿、媳妇穿红裙袄、红鞋袜,头缠红布带。莆仙一带将孝服装入麻袋中,带回厅堂,待“做七”时再穿。当晚女儿回婆家时,要穿孝服一路上哭到婆家村口,再脱下由人带回,放在大厅的桌子下。
在惠安,回龙时,送葬者须在路边拔一根草插在头上,叫“插青”,俗谓“插青,父母会年青”,为在家父母祈寿。在大田,回龙时丧家要带些柴火回家,寓意子孙薪传不绝。在松溪,要在灯笼上贴上红纸条,点燃两把明火,照送神主回家,并将明火送入灶膛中燃烧,取旺发之意。在福清,要将所有的工具贴上红纸带回。在闽南的许多地方,回龙时孝子要对着神主喊“父(母)亲回家吗!”逢河过桥或三叉路口,也要告诉死者“过河了”、“过桥了”、“跟我们走”之类的话,俗谓如此才能将亡魂引导回家。女眷捧红米丸、线面、米糕等在门外哭迎,俗谓“接主”。并将神主安置于厅堂上,俗称“安位”。在福州,送葬队伍返回丧家门口时,须逐一跨过一堆正在燃烧的稻草,并到灵堂向遗像鞠躬,同时向孝眷表示慰问。
回龙后,各地都要办宴席酬谢送葬宾友。旧时有些地方无论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到丧家吃饭赴宴,少者要办数十桌,多者一百多桌。此俗在1949年后曾一度改为以粗茶便饭招待送葬者,近年来,丧事大办酒席之风又起,有些地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回龙后还要祭奠,古称“虞祭”。《福清县志》载:“虞者安之也,虞祭则行祭礼矣。主人以下为位哭,降神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侑食辞神。祝文云:惟年月日,孤子某敢昭告于某考、某官府君之灵曰:日月不居,爰及初虞,夙兴夜寐,哀慕不宁。谨以洁牲粢盛庶品,哀荐虞事。尚飨”。《南安县志》云:“虞祭:主人以下沐浴,执事者陈器,具馔出神主于座。主人以下入哭,降神、祝、进馔、初献、读祝辞、亚献、终献、侑食,主人以下皆哭。辞神、祝、埋魂帛。”《南靖县志》载:“既葬,反而虞。俗多信佛,昏则使僧诵经数日,设斋供拜忏,甚至有打地狱,以人作白猿状挑经,备极谐谑可鄙者,虽禁弗戢也。”
葬后第三天(有的第二天或第七天)孝眷备牲礼到新坟哭祭,并勘看修整新坟,古代称“三虞”,又有“巡山”、“巡灰”、“巡墓”等不同名称。福建各地普遍存在着探墓习俗,以后每逢清明或立夏祭扫,也有在重阳、冬至前后祭扫者。
在连城,探墓俗称“踏地”,由一位子孙满堂的老太太率孝眷上山探墓,先顺时针绕墓三周,再逆时针绕墓三周,老太太边走边念吉词,同时抛撒谷米花。尔后站在墓顶,口念吉祠,向下抛撒谷米花。孝子跪在墓前用衣襟承接,傍晚,孝眷手提“轿灯”,备办猪肉、米饭等上坟祭祀后土,俗称“谢土”。在漳平,探墓毕,每人须折一绿树枝,分头从不同方向回家,半路将树枝扔掉,俗传这样亡魂会迷失方向,不会跟孝眷回家作祟。在仙游,头七上山探墓,除了分别在墓前和后土祭祀外,还要在墓后挖一条半月形的排水沟,俗谓“子孙路”。有些人家还喜欢在墓前种植芋头或在墓后种植松柏树。探墓返回途中,丧家一般要将果品馈赠所遇到的熟人。在安溪有“收砂”仪式,即孝眷上坟祭奠时,孝子用朱笔在墓碑上描红字,地理先生将爆米花抛撒在坟墓周围,并请有名望的人朗读祭文,一般要连续念五遍。
血腥玛丽到酒吧,你有喝过一种名为血腥玛莉的鸡尾酒吗?原来这是一个鬼魂的名字,也是一种西方的通灵玩意,很受外国少女欢迎,但带来的后果,却令人毛骨悚然。召唤血腥玛莉如果你希望求助于Bloody Mary的...
围鼓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
朱苦拉村位于楚雄、大理、丽江三个州市的交界地,是宾川县平川镇渔泡江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朱苦拉”彝语意为“弯弯曲曲的小路”,老百姓称进入朱苦拉的路有“九十九道弯、八十八道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咖啡林...
一座城市,一个村庄,因为出现过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有过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而声名远扬。新泉也不例外,新泉是因为1929年6月红四军的“新泉休整”时,毛泽东在建军思想、建军原则等新型军队建设问题上开始...
庄浪高抬是庄浪社火的组成部分,俗称“故事”,由农历正月初一早晨人们手执火棍、戴上面具开大门驱鬼神衍变而来。清乾隆《庄浪志略·风俗》载:“立春之先日,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竟观”,后来就形成了高...
东北二月二习俗二月二在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吃猪头肉、理发、放鞭炮。西北二月二习俗二月二在西北,甘肃岷县等地有吃炒豆子的习惯,表示每年春天的开始,岷县的二月二会,前来浪会的人们买大黄...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返家。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仪式开始,先由女方的长辈在庭院里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
郑成功率军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组织大批汉族军民开拓台湾,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因为南明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延平郡王信俗可上溯至清朝光绪元年(1875),其间台湾地区官方建立延...
每年农历六月二日就是仡佬族一年一度的吃虫节,过吃虫节时,家家都要买肉置酒,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到田里捉虫,捉完虫之后带回家里做成各种应时小吃,与酒肉一起同食。传说古时候,仡佬山虫灾连年,五谷歉收。人...
埋鞋溪隶属于潮砥镇,是乌江岸上的一道奇观。两岸山岭高耸,绵延起伏,只见溪水从两山壁间数百仞高的沟壑中破石曲折而下,越过十九级高宽不等的陡壁,直泻乌江,形成一道十九个奇特的瀑布群,银瀑飞洒,层层叠挂,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