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我国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的故乡——新会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建制至今有18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会盛产蒲葵,特产葵扇,素有“葵乡”美誉。
新会葵艺历史久远,从东晋起,新会就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新会人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葵艺产品的加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葵艺最兴盛时期,新会有300多家葵艺厂,50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同治末年由老画师陈晚创制的火画扇,于1952年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还荣获中国轻工部首届“百花奖”等多个国家奖项。1988年,承传人廖惠林代表国家参加在法国举行的民间艺术博览会,进行现场火画扇制作表演,赢得广泛赞誉。1958年,周恩来总理到新会视察,专程到葵艺厂参观,对新会的葵工艺制品给予高度评价。“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这是郭沫若同志1959年到新会视察时,对葵扇工艺的高度评价。一批又一批的历史文化名人、政要人士、国际友人到新会并专程观摩葵艺品的加工流程。
岭南画派的一代宗师关山月曾前来观摩,并曾60余次尝试“烙火画”工艺,但由于无法把握烙铁的力度,每次都把扇面烧糊。最后,他只有掷“烙”长叹:真是一门绝技!
新会葵艺有着久远的历史,从东晋起,新会就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蒲葵扇》载:“凡新会若男与女所以资生者,半出于蒲葵焉。”《明史》称:“广郡有所贡,不过葵扇、莞香、橙、荔之属”。由此可见,到了明代,新会葵扇工艺已非常精湛。葵艺最兴盛时期,新会有300多家葵艺厂,5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以火画扇、织扇最为著名,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各国。
《晋书·谢安传》载,东晋大政治家谢安十分喜爱蒲葵扇,当年他手摇葵扇穿街过市,使“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新会蒲葵生产、葵扇的出品及销售,在明清之际进入黄金时代:“蒲葵诸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至红毛、日本、琉球、暹罗、角斗、吕宋,帆踔二洋,條忽数千里,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获大营利。”
当年,以新会商人为主形成的葵扇“出江帮”,在明代就在苏州、重庆、汉口、长沙等地建有“冈州会馆”,可见葵扇外销之兴旺。
火画扇是玻璃扇中的一种绘画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产品。据说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当时,诗书画风较盛,新会有位著名画师叫陈晚,他最初将诗画剪贴于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经受潮便会发胀、脱落,用墨汁或颜料直接把诗画画在扇上,但也容易褪色,后将画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以显示出诗画来。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便开始使用铁笔在炉火里烧红,然后在扇面上烙诗画。到1914年前后,刘怡记扇寮加工火笔扇时,工艺又有所发展,方法是选用薄玻璃扇两柄,先将扇的脊骨和柄削去,然后合成一柄双面扇。这样,扇的两面均可用火笔作画。又把扇边用彩色丝绒缝制,逐步发展成为三脊和五脊火画扇,款色高雅,美观大方。扇柄也有多种多样的装饰,有用竹制的,中有棕竹、佛肚竹、斑竹、篱竹之分。也有用象牙或藤条缠柄的,并用胶片作夹,明角作钉。其中的象牙火画扇,装饰华丽、名贵,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富豪之家多用之为互相馈赠的礼物,产品扬名中外。
清末以后,和火画扇同享盛誉的是织扇。1911年,谭月三首创织扇。谭月三原是工人出身,曾在澳门经商,清末,在会城从事葵业经营。一次,他和他的家人无意中把玻璃葵撕成细片,织成形象满月的织扇,觉得别致。于是谭月三决定大量生产,果然销路不错。接着,李泰隆,义利、利和,昌言和胜玉,祥利等六家仿制,并由一片叶织成的粗扇改良为二片叶,三片叶,四片叶织成的幼扇,式样也逐渐由月园形改为杏仁形。胜玉店主林兆更别出心裁,用多片叶至十片叶织成幼扇。用十片叶织成的幼扇叫十枝织,工细又巧,只有胜玉独家制作;十枝织扇底面光滑白嫩,要经半月功夫才能织成一柄,用料既要讲究(葵叶要撕成比火柴枝还要小,工时又长)。织扇很快就行销大江南北,固然是由于它的质地坚实,式样新颖,但是,那和梁启超也有一定的关系。1913年,新会籍的国会议员谭瑞林等晋京,邑绅谭镳和梁启超是亲戚,托带十枝织扇数柄相赠。梁启超得扇,转送前清遗老某,大受赞扬,梁启超因特书“艺术专精”横额送胜玉主人林兆,织扇声誉由此鹊起。上海人辗转得见十枝织扇,也誉为精品。
此后,上海,重庆,汉口,天津等地纷相订购织扇,织扇年销售量增至六十万柄;到1926年,销量更进入最高额,达一百五十万柄。幼织扇的另一种形式叫“竹箨画扇”,它可算得是葵扇中的“贵族”了。林兆创制多枝幼织扇以后,在1913年又发明制作竹箨画扇。在会城,当时有刻章出身的锺瑞,精于刻刀工艺,应林兆邀约,把画好的字画贴竹箨上面,然后精工模刻,成竹箨画。林兆把竹箨画贴在幼织扇上面,便成竹箨画扇。这种竹箨画扇要经过织和划两个工序,全都是细致的活,光刻画就得几天。自然,这样的竹箨画扇不是大众商品,是过去达官贵人互相作为赠礼的一种玩品罢了(这种竹箨画扇曾于1915年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获得金奖)。
经历民间艺匠千余年的探索,新会人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葵艺产品的加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同治末年由老画师陈晚创制的火画葵扇,于1952年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1979年获广东省二轻系统优质产品奖,1981年获中国轻工部首届“百花奖”,1983年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1990年再获中国轻工部“百花奖”,1988年承传人廖惠林代表国家参加在法国举行的民间艺术博览会,进行现场火画扇制作表演,其作品于2001年荣获“广东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最佳设计奖”, 2004年荣获广东省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等多个奖项。一批又一批的历史文化名人、政要人士及国际友人曾到新会并专程观摩葵艺品的加工流程。“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这就是郭沫若同志1959年到新会视察时,对葵扇工艺的高度评价。葵工艺养活了新会数十代人,曾是新会重要的经济支柱,销售量每年达1.2亿柄。
新会葵艺海内外闻名,曾创出蒲葵种植面积最大、葵业加工能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葵类加工能力最齐全和发展历史最悠久等五个世界之最。
斯里兰卡“三大怪”中最有趣的非高跷垂钓莫属。高跷垂钓只出现于斯里兰卡南部海岸寥寥可数的几处海滨,据说是独特的地貌让鱼儿喜欢在这里聚集。在斯里兰卡南部的阿杭格默,笔者看到当地在近海处密密麻麻插着一根根木...
赫哲族人注重礼仪,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尊老爱幼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尊老敬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西方人结婚仪式有很多习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庆场面既欢快热闹,又美丽浪漫。近年来由于我国的不断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我国现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响,比如穿婚纱、戴钻戒等等已...
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主要有抓肉、炸油果、馓子、酥油奶茶等。年三十守岁,正月初一早早起床,意为人勤春来早。按习惯,年轻人和晚辈要手捧清水,洒向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历代神仙通鉴》称他为“主持天界之祖”。元始天尊,全称“一气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 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原始天尊妙无...
拉祜族,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保留有从妻居的习惯。婚恋方式因支系不同而有所不同。抢头巾是拉祜西(黄拉祜)男青年主动向女青年求爱的一种形式。拉祜西居住的村寨,一般都建有寨庙和寨场。夜里,青年男女常吹着葫芦...
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
解放初,舒城县城乡遍布木业、纸业、铁业、砖瓦、纺织、缝纫、豆业、面作、酱制、榨油、糕点、酿造等手工业店铺和作坊及制陶、制革、铸造、油漆、卷烟、编织等工场,还有众多的手工匠人活跃于广大民间,称为做“乡活...
锡伯族的居住是同营旗制度相联系的,一个旗(牛录)就是一个大村落,也是一个作战单位和生产组织。因此都筑有城堡,便于守卫。城堡围长3~7里不等,城堡里住着100~200户人家。街道井然,每户都围有矮墙,住...
长寿山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的长城西北侧山麓。距秦皇岛市区18公里。是地质公园类自然风景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约13.34平方公里,其中可供游览用地3.45平方公里。最高峰鹦鹉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