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白鹤田中站,好吃媒婆两头谈。走起路来脚要崴,吃得肉来嘴要烂。
人又穷来水又深,背时媒婆没良心。别人骂媒三百句,我就骂媒担担提。
担担提来淡淡听,二回做媒要小心。
一张桌儿四个角,中间炖起猪脑壳。鼓起眼睛望到我,竖起耳朵听我说。
好吃不过大白菜,好看花儿头上戴。好吃媒婆像冬瓜,专门去整姑娘家。
一颗谷子两头尖,我把媒婆当猪牵。把她牵进猪圈里,猪圈板子被踩翻。
媒婆滚到茅坑里,满身整得脏兮兮。猪屎猪尿一脑壳,嘴巴装满屎陀陀。
媒婆是个毛毛虫,把我父母来糊弄。茅屋吹得像皇宫,把我推到火坑中。
嫁女嫁到田家乡,箱子里头空光光。不怪爹也不恨娘,就怪媒人烂肚肠。
豇豆开花从根起,茄子开花从根结。从起做媒你晓得,会说不过大黄爷。
你在他家把谎扯,走到我家就辣白。说的爹妈心喜悦,开开生庚和红帖。
天上飞的是雁鹅,地上走的是媒婆。背时媒人脚尖尖,转来窜去说两边。
背时媒人想猪头,下到地狱割舌头。背时媒婆遭狗咬,往后休想两头跑。
媒婆是个油嘴猫,东家舔油西家叨。甜言蜜语两头骗,沟里放牛两边捞。
管你牡丹配漆树,管你密梨配花椒。媒婆是个油嘴猫,不遭雷劈遭火烧。
胡豆开花瓦灰色,好吃媒婆我要诀。不骂媒人不成礼,骂得媒婆得罪你。
好吃媒婆是条狗,这头吃了那头走。中午吃的鸡脑壳,晚上吃的鸭子脚。
肚儿吃得溜溜圆,还说东西没摆完。
砍根沙树搭沙桥,搭起沙桥人来了。别客过桥闪摇摇,媒婆过桥闪断桥。
摔死媒婆有媒儿,摔死媒儿有媒孙。摔死媒孙断祸根,冲到沙坝老鸦拽。
拽一声来叫一声,正客不当当媒人。
桃子开花朵朵红,十个媒婆九个穷。李子开花朵朵白,十个媒婆九个绝。
我娘门前有口井,媒婆回去要吊颈。我娘门前有块田,媒婆倒霉二十年。
我要喂条大黄狗,咬得媒婆无路走。要是郎君确实好,媒婆罪过就免了。
做媒人是几张脸,心要狠,嘴要甜。不方的偏要说方,不圆的也要说圆。
夸男像金童,夸女像天仙。好看不好看,出在我舌尖,遮遮掩掩两头瞒。
只要上了轿,就与我无关。投河她自愿,吊颈我无关,只要老娘包包满。
管她灵魂升天不升天。
桃花开、李花白,我要来把婆家诀。第一没拿梳子请,第二没用轿子接。
第三没唱歌道谢,第四屋儿又变窄。第五席面办得瞥,第六酒菜又不热。
第七没铺牙床席,第八没宵二道夜,第九没把铺盖借,第十爹妈又退色。
明天转回你家去,不要怪我无脸色。
桃花开,李花白,嘴巴会说大黄爷。又说贫家大田大,三窝秧子栽不下。
又说贫家开机房,穿的裤儿丝花良。又说贫家开面房,来的面儿才二两。
又说贫家开案桌,来二两肉就煞果。挂在屋檐麻雀叫,挂在堂屋百客笑。
挂在绣房姑娘笑,挂在后院猫儿叫。猫儿叫了三间屋,背时黄爷撵得哭。
四季豆、开白花,好吃媒婆夸婆家。夸到婆家房屋大,安间床铺安不下。
四季豆、开白花,好吃媒婆夸婆家。夸到婆家堂屋大,安个桌儿安不下。
四季豆、开白花,好吃媒婆夸婆家。夸到婆家灶屋大,打个灶儿打不下。
四季豆、开白花,好吃媒婆夸婆家。夸到婆家猪圈大,喂个猪儿喂不大。
栀子开花转转白,嘴巴会说大黄爷。走到他家把风扯,走到我家就聊白。
又说他家有钱借,房屋田坎受宽窄。五月六月端阳节,来家报期很淡白。
不拿首饰布不扯,粗布衣儿都没得。来件衣裳没过缝,背时媒人不中用。
来件衣裳没狡边,我把背时媒人掀。不说媒婆不想惹,说起媒婆我要决。
黑漆板凳玉和脚,媒人坐到听我说。正月开花真爱人,你在中间打总成。
二月开花怕风吹,你在中间帮到推。想吃娘家杯杯酒,想吃婆家大猪头。
鞋子好穿路难走,猪头好吃气难受。一个铜板交给你,爹妈没多的给你。
二个铜板交给你,我是爹妈贵儿女。吹了霜风要找你,晒了太阳撕你皮。
一窝莎草割半窝,又要保我莫上坡。一窝莎草割一半,又要保我莫煮饭。
煮饭烟子我不怕,就怕贫家活路大。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